首页 > 经济·科技

科创赋能产业兴

2023-07-13 06:02:59

来源:经济日报

  启泰传感研发出国内首条金属溅射薄膜压敏芯片生产线,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泰科天润建成国内首条碳化硅芯片IDM生产线;盐津铺子实现无人化生产,创造了“中国零食自主创造第一股”;尔康制药建成首个国家级药用辅料工程中心,开创世界植物淀粉胶囊量产先河;普瑞玛建成湖南面积最大、品种最齐全的实验动物中心……盛夏七月,行走在地处湘赣边的湖南省浏阳市,诞生在此的多个国内第一、省内第一的科技成果见证着浏阳创新巨变和澎湃活力。

  作为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浏阳近年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塑造区域创新优势,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浏阳市财政科技投入6.22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37.7亿元,占GDP的2.33%,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29家,总量达565家。

  产业多元

  近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内,设备的温度、水量、压力都由自控系统实现智能化控制,不到20名的一线操作员便可实现年加工药材4000余吨……走进位于浏阳经开区的天地恒一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自动数字化中药提取车间,智能化程度令记者眼前一亮。

  作为浏阳生物医药产业链上的重点企业,天地恒一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自2006年成立以来持续进行药物研发,连续十几年研发经费投入达到10%左右,形成了中药自动化提取、药品质量控制、体内外相关性研究、关键制剂技术、创新药发现、绿色合成六大类核心技术,建立了贯穿药物研发全过程及关键技术环节的综合性研发体系。“公司拥有300人的研发团队,占员工总人数近三分之一。”天地恒一总经理邓俐丽说,公司从2018年启动了“智慧工厂建设项目”,陆续完成投建、使用,已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可满足未来5年的产能和技术升级需要。

  近几年,浏阳紧扣“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主题,以链式思维推进产业布局,形成并完善了10条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着力打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大健康食品)2个1000亿元级产业集群;烟花爆竹、智能装备制造2个500亿元级产业集群;绿色食品300亿元级,家居建材200亿元级等若干个过百亿元级产业集群。在烟花爆竹领域,聚焦科技兴安重点,推动由“人做”向“智造”快速转变,效率提高2倍,涉药人员减少50%,产值增长80%;在绿色食品领域,推动由原来的单一产品向速食、自热、休闲、高附加值等多元化食品转变;在家居建材领域,开发出基于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智能家居产品,让生活更方便;在再制造领域,广泛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生产成本降低50%、节能60%、节材70%;等等。

  一项项科技创新犹如一个个跃动的音符,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2022年,10条产业链实现产值2178.5亿元,同比增长7.14%。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烟花爆竹、智能装备制造、健康食品分别同比增长17.51%、14.63%、7.71%、2.93%、1.79%。

  人才驱动

  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湖南孝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江波是企业家,也是技术人员。由他主导研发的无火药智能喷花机成为全球首创,技术创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2014年,获得清华大学博士学位的陈江波回到家乡浏阳,组建了20多人的新型烟花研发团队,创立湖南孝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当时想法很明确,就是为了实现新型烟花在安全、环保方面的突破。”陈江波把新型烟花定位为包含电子、电气、机械、材料、软件等多个学科原理的产品。经过反复实验,2015年初,无火药安全环保智能电子烟花机系列产品问世。作为一种新型高科技机械式烟花喷发设备,它开创性地采用电磁感应技术代替传统火药,具有安全、环保、易操控等优势,远销欧美,覆盖9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舞台演艺、文旅实景演出市场得到广泛应用。

  高端人才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产业人才也是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浏阳在湖南率先建立乡村振兴产业人才联盟,将田间地头的农民、手工艺人、“土专家”和“田秀才”等提升到了人才的层次,并将科技特派员作为人才联盟的重要力量,推进科技特派员“双百工程”,科技特派员组团服务,实现了涉农乡镇全覆盖,优势产业全覆盖。

  “这块地正在进行油茶自交不亲和分子机制解析试验,属于良种选优,油茶坐果率更高;旁边这块地正在进行油茶高温干旱因素综合防控,探究如何降低高温干旱天气对油茶收成的影响。”在浏阳市镇头镇金田村的油茶基地,漫山遍野的油茶树长势喜人,工人、研究人员忙碌有序。第三批国家林草乡土专家、好韵味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师艳林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最近基地里进行的各项新研究。

  镇头镇拥有湖南省唯一集中连片的10万亩油茶林,是湖南油茶重点产区之一。近年来,师艳林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谭晓风教授、袁德义教授、袁军教授、李立君教授以及湖南农业大学揭雨成教授等科技特派员组成服务团,在镇头镇调研指导油茶产业。“合作社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共同研发、选育、推广出‘三华’系列高产良种油茶,在采用高接换冠技术后,现在每亩地最高可产茶油75公斤,产量最高增加5倍,为镇头镇油茶产业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科技新动能。”师艳林说,近年来,浏阳共派驻437名农业类科技特派员,引进新品种683项,推广新技术587项,带动总收入达2.2亿元。

  “通过构建‘引育用留’全链条,壮大各类人才队伍,让人才软实力提升发展硬实力,让人才集聚力加速发展驱动力。”浏阳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浏阳投入人才工作经费8.86亿元,从人才引进与培育、评价与激励、人才服务支撑等方面,构建全链条、全谱系的人才资助支撑体系。针对科创型企业的领军人才,创新推出“优才贷”“科创达人贷”等产品,共提供贷款6230余万元;制定实施企业家“绿卡”制度,高端科技人才也可享受政务服务、子女入学、出行(出游)、就医、评优评先、企业涉诉等方面的优质便捷服务;在湖南各县(市)中率先成立科技创新专家咨询委员会,通过榜样引领,全市集聚了长沙高层次人才181人、现代农业产业领军人才31人、新型职业农民689人、乡村工匠307人。

  后劲增强

  发展的后劲源源不断增强,浏阳在政策扶持、创新机制、平台建设等方面持续积蓄新的动能。

  浏阳市将科创兴市和制造强市写入“十四五”规划,进行重点部署。出台实施“关于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构建“1+8”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对科技计划项目、知识产权、科技特派员、技术转移(分)中心(工作站)、技术交易、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科技企业培育、众创空间星创天地8个领域进行专项支持,基本实现科技工作全覆盖。

  集聚前沿技术、高端人才、先进设备等资源,打造公共科创服务平台。目前,浏阳市共有科创平台237家,其中长沙市级以上企业研发平台119家,共有众创空间、星创天地、企业孵化器26家,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7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在科研平台的助力下,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56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6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97家,建立了以健康食品、花卉苗木、烟花爆竹为主导产业的三大创新组团,串联起社港医养、柏加花木、镇头油茶、大瑶花炮等“多点”创新特色小镇。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放大效应,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出台“知识产权奖励补助办法”,设立18个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室,2022年,办理商标侵权案件31件,有效商标注册量累计达27580件,蝉联中部六省的县(市)第一;促进全市140余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完成技贸合同登记47.97亿元,同比增长35.66%。在此基础上,推广专利质押融资,去年专利质押融资3.88亿元,今年1至5月,13家企业95件专利质押融资1.87亿元;建立了“e中心”、网间经济孵化器等公共孵化载体,孵化出科技型企业46家。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科创兴市战略,扎实推进‘产业大升级、科创大赋能、园区大跃升、环境大优化’四大工程,引导激励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质升级科创平台,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区域科创中心。”浏阳市相关负责人说。

胡文鹏 谢 瑶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人民论坛网评 | 科技特派员制度如何走深走实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要制度。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和推动下,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浙江广袤的希望田野上生根、开花,取得了累累硕果,成为科技强农、人才兴农的强大动力,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依靠科技力量服务...

    时间:07-12
  • 青平:做强高质量发展的科创引擎

      7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苏州市考察,先后来到苏州工业园区展示中心、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了解高科技园区建设和发展、企业科技创新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科技园区发展和科技创新,每到地方调研考察,常常深入园区企业,询问情况、了解困难、...

    时间:07-12
  • “党建链”赋能“产业链” 江西创新推进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

      中新网江西瑞昌7月12日电(卢梦梦 范磊 胡博为) 12日,“红链赋能,照亮未来”主题活动启动仪式暨江西省半导体照明产业供应链合作大会在江西省瑞昌市召开。会上发布了江西省2023年下半年半导体照明产业链采购目录清单,并进行服务合作备忘、服务合作协议与银企授信保险合同电子签约,其中银企授信额度达30余亿元。  “开展产业...

    时间:07-12
  • 科技赋能 智能化装备助力“海上粮仓”增产增收

      央视网消息:继续《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系列报道,今天(7月11日)我们继续聚焦现代海洋牧场。随着一批智能化、标准化的深水养殖设施陆续投入使用,我国海洋渔业现代化建设正驶入“快车道”。海洋牧场建设已经成为引导技术革命、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选择。与传统的耕海牧渔相比,现代海洋牧场到底有哪些优势?跟随记者一起去看...

    时间:07-12
  • 达能中国携手光华科技基金 精准赋能务工青年稳就业

      中新网7月12日电 日前,在“彩虹桥”人才计划学习中心,“脉动探路者计划”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期末成果展示。  这些学生从小镇、乡村来到城市务工,都曾因种种原因与梦想的大学生活失之交臂。达能中国饮料与共青团中央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为了更好赋能青年,发起的青年探路者计划,通过资助进城务工青年进...

    时间:07-12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探访南昌智能制造工厂:数字赋能 7秒钟可组装一台空调压缩机

      中新网南昌7月12日电(卢梦梦)盛夏时节,在位于江西南昌经开区的南昌海立电器有限公司智慧工厂内,一辆辆自动引导车在仓库和生产线之中不停穿梭,一条条智能化机械臂有条不紊地进行装配作业……在这里,平均每7秒钟就能组装一台空调压缩机。  南昌海立电器有限公司是江西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全球最大的空调压缩机智能工厂之一...

    时间:07-12
  • 为科创企业畅通融资渠道

      科创企业的融资渠道有望进一步拓宽。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方案》,强调要引导金融机构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企业的不同需求,进一步优化产品、市场和服务体系,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其中,要把支持初创期科技型企业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形成以股权投...

    时间:07-12
  • 甘肃通渭:科技赋能,产业兴农

      ◎本报记者 颉满斌 通讯员 张文博  仲夏时节,甘肃省陇中大地翠绿似锦,万物葱茏,山楂树悄然结出青果,光伏板下高原夏菜生机盎然,苦荞茶溢出幸福味道,金银花和苹果扎根在黄土地上……科技赋能,产业振兴,正悄然改变着通渭大地的面貌。  日前,在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常家河德源祥农牧林专业合作社木耳种植基地,科技特派员刘志毅正在...

    时间:07-12
  • 北京怀柔科学城加快构建科创生态体系 推动产出世界级创新成果

      中新网北京7月11日电 (记者 陈杭)在央地协同、部市共建、院市合作的大力推动下,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见雏形,怀柔科学城全面进入建设与运行并重的新阶段。北京市怀柔区将集中力量建设怀柔实验室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动产出更多世界级原始创新成果,当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  这是记者10日从“北京...

    时间:07-11
  • 报告:数字经济赋能重庆高质量发展

      中新网重庆7月10日电 (张旭)7月10日,《重庆市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在重庆发布。报告称,重庆数字经济发展能级持续提升,数字经济赋能作用凸显,已成为该市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重庆市委网信办主任、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吴勇军介绍说,国家网信办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显示,重庆市数字化综...

    时间:07-1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