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国家林草局:第一批国家公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2023-07-11 18:01: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7月11日电 (记者 陈溯)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关志鸥11日表示,第一批国家公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在当天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关志鸥作上述表示。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目前,中国已设立了首批5个国家公园。

  他表示,三江源国家公园已经实现了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的整体保护,目前林草覆盖率已达到74%以上,藏羚羊种群数量已经恢复到7万多只。大熊猫国家公园创新体制、整合资源,成立了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保护了7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并打通了13个大熊猫区域的种群生态廊道。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立了集保护、监测、科研于一体的保护机制,虎豹种群数量持续增加,截至目前,野生东北虎的数量已经超过50只,野生东北豹的数量超过了60只。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注重加强雨林生境的保护修复,设立了长臂猿保护研究中心,长臂猿种群数量恢复到6群37只。武夷山国家公园统筹保护和发展,实现了集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的发展格局,近年来,又新发现了雨神角蟾、福建天麻等17个新物种。

  为推动国家公园建设,中国出台了《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布局了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0.3%,分布着5000多种陆生脊椎动物和2.9万种高等植物,保护了8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

  “通过国家公园建设,充分体现社区的共建共享,将惠及28个省(区市)400多个县。”关志鸥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推动出台国家公园法,二是高质量建设第一批国家公园,三是积极推进设立新的国家公园。(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科院团队发现约4.38亿年前古鱼新物种“眼镜蛇大庸鱼”

      中新网北京7月11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盖志琨研究员1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他指导该所2022年度大学生“科创计划”入选者、江西师范大学本科生张雨萌、李旭彤完成的古鱼新物种——约4.38亿年前“眼镜蛇大庸鱼”化石最新研究成果论文,近日在国际专业学术期刊《历...

    时间:07-11
  • 融合十年:新媒体这个“超级物种”已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于历史的长河而言,十年只在弹指一挥之间,但于网络时代的很多事物而言,十年却足完成以从无到有、从萌芽到参天、从点面到立体的进化过程。  新媒体便是这样一种事物。  十年前,新媒体还是一个新鲜词,“媒体融合”也还是一个新鲜甚至有些超前的概念。但十年后的今天,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须臾不可离...

    时间:07-11
  • “极危”“濒危”标签难脱 专家介绍中国长臂猿保护进展

      中新社海口7月8日电 题:“极危”“濒危”标签难脱 专家介绍中国长臂猿保护进展  中新社记者 王晓斌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古代,长臂猿广泛分布在中国黄河以南的森林里,长江两岸曾常年回荡着它们的歌声。如今,它们在云南、海南、广西等地的山林里栖息,“极危”“濒危”是每一个...

    时间:07-08
  • 全球长臂猿联盟第一次合作伙伴大会在海南召开

      中新社海口7月7日电 (记者 王晓斌)全球长臂猿联盟(Global Gibbon Network)第一次合作伙伴大会7日在海南海口召开。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印度、荷兰等10个国家和地区近120名专家学者以及15家国际机构代表汇聚海南,共商长臂猿长效保护机制。  2022年10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海南国家公...

    时间:07-07
  • 云南发现新物种张氏貂鼬

      中新网昆明7月5日电 (盛家瑔)记者5日从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脊椎动物演化研究中心获悉,此前发现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苴那村的鼬类化石经鉴定属于貂鼬(Eirictis)的一个新物种——张氏貂鼬(Eirictis zhangi),这是在亚洲东南部第一次发现草原鼬族(Lyncodontini)的化石。  该研究材料是由...

    时间:07-05
  • 广西将建设面向东盟特色药用植物种质库

      中新社南宁7月4日电 (记者 黄艳梅 杨志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4日介绍,广西将实施中药壮瑶药质量提升及产业促进工程,支持国家中药资源种质库广西分库、面向东盟特色药用植物种质库建设,加强中国—东盟主要流通药材的核心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  广西被誉为中国的“天然药库”和“中药材之乡”。据统计,广西中药资...

    时间:07-04
  • 中蒙边境上演跨物种友谊:口渴的蒙古黄羊和热心牧民

      中新网乌兰察布7月2日电 题:中蒙边境上演跨物种友谊:口渴的蒙古黄羊和热心牧民  作者 奥蓝  盛夏7月,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江岸苏木境内的中蒙边境线附近,中午时分草原上吹来的风都是热的。因为干旱,大面积草场迟迟未返青。  为保护草场,当地额尔登嘎查牧民樊福平迟迟没有把牲畜放进夏营盘草场...

    时间:07-02
  • 科研人员发现多个濒危物种巫山北鲵栖息种群

      央视网消息:日前,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在开展两栖爬行类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在保护区内发现多个濒危物种巫山北鲵的栖息种群。  巫山北鲵是小鲵科、北鲵属有尾两栖动物,俗称“小娃娃鱼”,对生存环境要求极为苛刻,一般生活在海拔900—2350米的山区,成体多栖息在小型山溪中的溪边土穴或...

    时间:06-30
  • 濒危物种长鼻猴落户广州七年 家族不断壮大

      中新网广州6月29日电(王华  邓泳怡)6月29日是全国科普行动日,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开展长鼻猴新生探访活动,长鼻猴宝宝亮相。该园引进濒危物种长鼻猴7年以来,族群每年都在壮大。  当日,六组亲子家庭来到广州长隆长鼻猴园,探访新生长鼻猴宝宝。园区保育员介绍,长鼻猴幼崽“五一”是园区成功繁育第11...

    时间:06-29
  • 网传男子太湖放生外来物种珍珠鳖 当地渔业部门回应

      网传男子太湖放生外来物种珍珠鳖【 当地渔业部门回应:已派工作人员去现场调查】  近日,一段“男子在太湖边放生外来物种珍珠鳖”的视频在网上流传。网传视频显示,一男子在水边,从白色的箱子里将一只背上有花纹的鳖倒出来,周围的人则欢呼“放生喽”等话语,放生的鳖则很快爬入水中消失不见。  江苏...

    时间:06-2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