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融合十年:新媒体这个“超级物种”已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2023-07-11 15:32:31

来源:红网

  于历史的长河而言,十年只在弹指一挥之间,但于网络时代的很多事物而言,十年却足完成以从无到有、从萌芽到参天、从点面到立体的进化过程。

  新媒体便是这样一种事物。

  十年前,新媒体还是一个新鲜词,“媒体融合”也还是一个新鲜甚至有些超前的概念。但十年后的今天,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集成在小小屏幕上的一个个资讯APP、新闻客户端,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渠道。新媒体变得无处不在,媒体融合更是让不同媒介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

  融合十年,新媒体这个“超级物种”已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就在这个夏天的7月12日,主题为“融合十年 笃行致远”的2023中国新媒体大会将在湖南长沙召开,这已是中国新媒体大会自2018年首次举办以来的第五次盛会。

  接下来,就让我们透过这次大会,一窥新媒体的魅力。

  新媒体大会是个什么会?

  搞清楚新媒体大会是个什么样的会,首先需要搞清楚什么是“媒体融合”。

  早在2013年8月19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重点强调,要通过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来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将“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写入党的中央全会公报。

  2016年2月19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指出了媒体融合应当以建设新型主流媒体为目标,并将其内涵凝练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

  明了于此,我们再来看新媒体大会对自身定位的描述,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大会着力打造内容精品的创作盛典、人才建设的交流窗口、融合发展的合作渠道、社会责任的联动矩阵,已办成团结引领新媒体及其从业人员、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全国性权威平台和年度行业盛会。

  很显然,“融合”是其中最重要的关键词。

  如果觉得这样的描述不够具体的话,再来看一看即将在长沙举办的第五届大会的内容,对“新媒体”和“媒体融合”的概念一定会有更加直观的了解。

  本届大会包括1场开幕式暨主论坛,内容创新论坛、国际传播论坛、社会责任论坛、技术应用论坛、“媒体+”论坛、省级融媒创新论坛等6场平行论坛,“马栏山时间”文创活动、中国新媒体技术展等4场主题活动。

  其中,“媒体+”论坛、“省级融媒创新”论坛为首次开设,将系统总结主流媒体探索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运营模式、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实践,交流分享省级媒体建设区域性传播平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创新举措,进一步推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

  大会还将进一步发挥精品示范、标杆引领作用,启动“开局之年 奋进中国”融创精品征集展示活动、新媒体工作室优秀案例征集展示活动、2023中国新媒体联合公益行动暨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展示“融媒有技”“新闻+政务服务商务”优秀创新案例,发出新时代国际传播工作者“马栏山倡议”等。

  从此次大会的内容,再结合往届的大会主题,不难看出,新媒体大会旨在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更好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为什么选择长沙?

  2023中国新媒体大会为什么会选择在长沙召开?

  这个问题其实还可以换一种问法,即:为什么已经举办到第五届的中国新媒体大会,除第一届在北京举办外,其余四届的举办地都放在了长沙,并且长期落户在了长沙?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到已经在长沙连续举办十届的另一场与信息技术革命有关的“互联网岳麓峰会”上去找找答案。

  2014年到2023年,十年间,岳麓峰会从最初的小规模论坛,已经成长为移动互联网行业性盛会,推动湖南互联网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强”。

  十年间,华为、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百度、CSDN、科大讯飞等相继在长沙落子开花,超30家知名软件和互联网头部企业在长沙设立全国总部或区域性总部,长沙互联网企业从2014年不足500家发展到当下3万家。

  这十年,也恰是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十年。良好的互联网发展环境,为湖南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比如湖南日报已构筑起“报、网、端、微、屏”立体传播体系,共建设各类新媒体账号110多个。通过“中心”变“频道”“网上”办“党报”“云上”建“生态”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极大拓展在移动互联网场景下的智慧生产能力和传播路径。

  湖南广电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探索中筑牢主流价值阵地,芒果TV出品的新闻大片、主流大片,在湖南卫视、芒果TV、“风芒”APP、5G智慧电台等平台融合播出,实现了融合传播新格局。湖南卫视与芒果TV“一体两翼 双核驱动”,建成了自主可控、传播力强的新型传播平台,打造了媒体融合发展独特的芒果模式,形成双平台驱动的产业格局。

  红网积极顺应“圈层化、分众化、垂直化、视频化”等传播大势,构建起“网、报、端、微、视、屏”六位一体的传播格局,搭建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渠道矩阵。“红辣椒评论”“百姓呼声”“问政湖南”“观潮的螃蟹”等一批名专栏、名公号,成为引导舆论、服务群众的中心平台。

  在全国范围内吹响加快推进县级媒体融合的冲锋号角之际,湖南为基层媒体从“相加”迈向“相融”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目前已助力全省123家县级融媒体中心完成融媒体中心技术平台建设。比如全省第一个吃螃蟹的雨花区融媒体中心的“雨花云”,推出H5“同呼吸,共奋斗,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瞬间成为“爆款”;益阳桃江县融媒体中心“掌上桃江”APP,则可提供旅游路线、景点语音讲解、美食住宿推荐、停车场卫生间指引等全方位游客服务,为打通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提供了强大助力,彰显了“发展为民、服务为民”的‘融媒力量’”。

  互联网领域全方位的发展与繁荣,新媒体领域的不断创新与多年深耕,这些都为新媒体大会在长沙的召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这一切,也都有利于本次大会目的的实现——全面总结十年来新闻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做大做强新型主流媒体的成果,充分交流媒体在内容创新国际传播、社会责任、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新成绩新经验,积极引导新闻工作者牢记职责使命,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讲好新征程中国故事。

  生活里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

  时间拉回到十年前的2013年,大概很少有人会想到,十年后的今天,人们获得资讯的方式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曾经遍布城市街头的报摊已经几近绝迹,几乎人手一个的智能手机将人们的眼球紧紧吸引在它小小的屏幕前。

  十年前,新媒体的概念主要的还是与电脑屏幕后的网站相关,并且只是作为纸质媒体或电视媒体的一个补充而存在。但今天,手机已经成为资讯展示的主要载体,新闻客户端、短视频大行其道,各类曾经“霸占”电脑屏幕的新闻资讯网站也纷纷开发起了基于智能手机的APP。

  新媒体已经变得无处不在。

  广义上讲,指在各种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通过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一切互联网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或服务的新的媒体形态。比如,东方甄选在直播卖农产品的同时,却也在讲文化、谈人生,这实际上就是在发挥媒体的职能。

  以前,我们说XX媒体,往往指的是某一个机构,例如湖南日报,长沙晚报,各种官媒机构等,但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每个个体其实都是一个“自媒体”。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是生命的一部分,不可或缺,不可分离。

  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线上、线下、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紧密结合、互相支持的特质,让它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现人和物,满足了互联网时代多元化、快速化、互动化、个性化传播的需求,从而使内容成为了“有生命的东西”,自然也就有了革故鼎新的魔力。

  在建设文化强国、推动文化繁荣上,新媒体同样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今年的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文化的传播与繁荣离不开媒体作用的发挥,而新媒体自身具备的独特优势,在扩大文化传播范围、加大文化传播力度、提升文化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这一点上来说,新媒体又成了一个“+”一切的事物,即以“新媒体+”,来为包括文化传承在内的很多领域的发展提供助力。

  那么,新媒体到底有着多少个面,或者说,“新媒体+”有着多少种可能呢?回答这个问题也正是召开新媒体大会的目的之一。

  所以,我们看到,这次的会议上,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地方新闻媒体负责人,新闻院校、研究机构等专家学者,互联网技术公司、商业传播平台代表等嘉宾将云集长沙,他们将聚焦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围绕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主流舆论格局塑造展开交流、分享与研讨。

  期待这次大会为新媒体的进化探索出更多的可能性,也为媒体融合探索出更多的可能性。(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张兴诚 长沙报道)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5所大陆高校36名师生将赴台交流 国台办:支持鼓励两岸青年加强往来

      中新网7月11日电 11日,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答记者问。  问:据悉,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近期将率团赴台交流,请介绍有关情况。  答:今年3月底4月初,马英九先生率团来大陆祭祖参访,在与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复旦大学等3所高校师生交流座谈期间,多次表示希望大陆高校师生也能够赴台交流。应马英九文教基...

    时间:07-11
  • 听见大运 | 成都街头艺人助力大运歌单传唱

      成都大运会倒计时20天之际,成都街头艺人在全城开启街头音乐会,共同唱响大运歌曲。接下来,400组街头艺人将以“迎大运,乐动蓉城”为主题,在成都的40个音乐场景持续演唱,助力“大运歌单”每日歌曲推荐计划,传递大运之声,共迎青春盛会。  音乐奏响梦想 “大运歌单”唱不停  据悉,“大运歌单”每日歌曲推...

    时间:07-11
  • 联播+|不远万里 中国和太平洋岛国用尊重赢得尊重

      |联播+|7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所罗门群岛总理索加瓦雷。习主席指出,中国和太平洋岛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应该在南南合作框架内加强互帮互助,并特别强调了“四个充分尊重”。  相互尊重是中国发展同太平洋岛国关系的准则,共同发展是中国开展同太平洋岛国合作的目标。央视...

    时间:07-11
  • 全面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党的二十大对“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作出重大部署,强调“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我们要牢牢把握主题教育关于“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发扬人民政协重视学习、崇尚学习的优良传统和人才荟萃、智...

    时间:07-11
  • 求是网评论员: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全面抓深抓实各项重点措施,取得较好效果。各级党组织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落实‘重实践’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就“以学促干”提出明确要...

    时间:07-11
  • 第五届昆明郑和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航海日活动在昆明召开

      中新网昆明7月11日电 (陈静)第五届昆明郑和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航海日庆祝活动11日在昆明召开。来自国内外郑和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相关政府部门官员等近150人参加,现场还举办了画展、航模展以及龙舟赛活动,精彩纷呈。  本次活动由云南省郑和研究会主办,分为学术研讨和航海日庆祝两个环节。开幕式现...

    时间:07-11
  • 中俄议会合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第二阶段会议举行

      中新社北京7月11日电 (记者 梁晓辉)中俄议会合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第二阶段会议11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双方围绕“落实两国元首共识,加强涉外法治立法经验交流”“发挥立法机构优势,促进两国人文及地方交流合作”等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表示要充分发挥立法机构定期交流机制作用,为中俄关系发展和两国...

    时间:07-11
  • 青平:创新载体,让红色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进入七月,伴随着旅游市场的复苏,红色旅游的热度也迎来了显著提升。途牛旅游网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度红色旅游消费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参与红色旅游的用户中,年龄在26-35岁的中青年用户出游人次占比最高,达到了30%,其次是18-25岁的用户,出游人次占比为20%。中青年已成为红色旅游...

    时间:07-11
  • 沿黄九省区开放大学齐聚青海共谋开放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新网西宁7月11日电 (吕军莉李隽)11日,黄河九省区开放大学联盟2023至2024年工作会议在青海西宁举办,来自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的12所开放大学共同参与,共谋开放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2年7月,沿黄九省区开放大学在山东成立“黄河流域九省区开放大学联盟”,旨在...

    时间:07-11
  • 大陆青年“交友记”: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中新网太原7月11日电 题:大陆青年“交友记”: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作者 杨佩佩  “很高兴参加两岸青年交流活动,台湾女孩都超可爱……”两岸青年在山西大学的交流活动结束后,山西大学学生李阳发出一条朋友圈,分享自己通过此次活动与台湾青年成为朋友的故事。两岸青年开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

    时间:07-1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