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金融推动养老服务优化供给

2023-07-10 22:25:10

来源:人民日报

  (财经眼·创新金融服务 助力“老有所养”(下))

  金融推动养老服务优化供给

  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为实现老有所养提供愈加坚实的保障。其中,保险、银行等金融行业不断加大对养老领域的支持力度,在创新养老金融产品的同时,着力丰富养老服务供给,为老年人安享晚年提供更多样的选择。

  保险业拓展养老服务模式,助力更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清晨,吃完营养早餐,到楼下的小花园散散步;午后,和养老社区的老朋友们一起研习棋艺、手工;晚上,在房间里看看电影、听听广播……在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道的一家养老社区,说起自己住进养老社区后的生活,82岁的张光国挺满意。

  这是一家由保险机构运营的养老社区。“细节之处很贴心,卫生间坐便器旁边有扶手,洗澡能用坐浴,地上有防滑垫。专业的健康服务站方便我们检查身体、获取保养建议。这都让我感到踏实。”张光国说。

  近年来,养老社区逐渐受到老年群体欢迎,社区根据入住老人身体情况、年龄阶段等,提供相应的医养、照护服务。

  养老社区建设步伐加快,保险行业参与其中。例如,中国太保在自投自持、自建自营多个养老社区基础上,将首次以受托管理形式承接社会上的机构养老项目;泰康保险在国内较早提供养老社区服务,今年还有新项目投入运营;有的保险机构设立健康养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为养老社区及养老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保险业持续发力养老产业原因何在?业内人士表示,养老社区投资规模较大、需要长期稳定资金支持,这与保险业资金特点具有较高的匹配性。同时,养老产业也与保险主业具备较高关联度。

  “提供养老服务对保险主业有拉动作用。”一家保险机构有关负责人说,近年来,百姓保险需求发生变化,附加养老服务的保险产品有更高吸引力,有利于推动业务规模提升;同时,从满足客户单一需求到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不断优化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有利于提升客户满意度和信任度,增强客户黏性。

  除了专业机构养老,在增加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方面,保险业也在探索。在北京市民政局指导下,泰康溢彩公益基金会、海淀区花园路街道北航社区居委会等联合建立北航社区智慧养老服务联合体,引入智能联网报警器、生命体征探测器等设备,实时监测老人身体状况;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联动20多家服务商,为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维修、医护康复、紧急救助、旅游旅居等多样化服务。

  泰康溢彩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应惟伟说,北航社区智慧养老服务联合体自2022年3月试运营,至今累计对接供需1000多人次,“将把智慧养联体模式拓展到更多社区,把专业优质服务带到更多老人身边。”

  “持续拓展养老服务模式,有利于百姓结合自身需求选择适宜的养老方式,更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说。

  “积极引导高品质、多样化的非基本养老服务发展,使之成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共同构建起中国特色的多层次可持续养老服务体系。”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说。

  优化金融供给,有力支持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更好发展

  在扩大养老服务供给的同时,金融机构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助力人才培养等,为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更好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政策引导下,更多“真金白银”投向养老领域。

  “今年初,交通银行河南省分行发放了2400万元贷款,利率很优惠。这笔资金及时到位,帮助我们更好开展综合养老服务建设项目。”河南省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综合养老服务建设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建成后预计增加养老床位800余张。

  去年11月,交通银行河南省分行了解到项目融资需求后,实地调研走访,于去年12月给予该项目授信额度1亿元,期限15年、利率4.4%。同时,交通银行河南省分行积极向人民银行申报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支持额度,目前首批2400万元贷款已获得再贷款资金支持。

  “今年以来,我们已申报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4笔、金额8400万元。在政策支持下,我们将继续推动增加普惠养老服务供给,为全方位构建普惠养老服务体系贡献更多金融力量。”交通银行河南省分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宋保东说。

  去年4月,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决定开展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试点工作,引导金融机构向普惠养老机构提供优惠贷款,降低养老机构融资成本。

  ——助力人才培养,为养老服务扩容打下坚实基础。

  培养更多专业养老服务人才,对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通过产教融合等方式,金融业积极助力养老服务人才培养。

  泰康保险为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加强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建设、研发创新课程、开展实训教学等提供支持;大力推进订单培养模式,积极支持养老服务相关专业中高职衔接;鼓励从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完善职业技能等级与养老服务人员薪酬待遇挂钩机制等,多措并举助力扩大养老服务专业人才供给。

  不少省市探索“亲情照护”模式,依托长期护理保险经办机构,对失能、失智老人的亲属、保姆等,按有关规定进行护理技能培训。在专业指导下,“亲情照护”人员能够为失能老人更好提供清洁更衣、协助进食、睡眠照护、健康监测、协助服药等日常照护服务,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

  ——加强科技应用,提升养老服务质效。

  养老服务涉及面广,人力物力成本较高。金融机构依托资源技术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应用,助力提升养老服务质效。

  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中,各地医保基金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加强监管能力,让护理服务精准送达,管控资金风险,防止医保资金“跑冒滴漏”,是一项重要课题。

  在山东省,中国人寿开发应用长期护理经办服务系统和移动巡护APP,从前端申请、查看、上传文档,到后端评定、审议、建档、设定评估内容、后期追踪核查等,实现全过程移动端管理,有效节省了人力成本,有助于支持广大农村地区增加长护险供给及强化监督工作

  服务“云”上办,养老更便捷。保险机构加快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通过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开发应用智能终端和养老服务智慧平台、信息系统、APP等,拓展远程提醒、动态监测、自动报警和处置等功能,更高效地开展养老服务。

  做好风险管理、实现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业金融支持政策

  专家表示,未来,要更好引导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发挥各自优势参与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在做好风险管理、实现健康发展前提下,为提升养老服务供给水平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说,可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业金融支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养老领域的资源投入,依法依规强化对养老护理机构的融资支持和风险保障,并积极为家庭适老化改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等养老事业发展提供助力,推动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保险机构应提升投资管理能力和风险管控水平,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财险公司可发展养老机构责任保险,满足养老产业的最新保险需求。

  中国工商银行养老金业务部总经理韩强认为,应加大服务创新力度,结合我国养老产业资金流转路径和风险特征,设计、开发与其融资需求特点相适应的金融产品。此外,要做好服务分层,针对医、娱、旅、护、学等领域客户的需求特点,提供精准金融服务。

  业内人士表示,为更好撬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领域投资,可给予相应的税费优惠、补贴政策等。同时,养老服务机构运营成本降低,也有利于为消费者提供更普惠的养老服务。

  更好防范风险,才能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专家表示,“保险+养老社区”模式对运营主体的相关资质要求较高,因而可对开展相关业务设置一定准入门槛,并对准入机构加强监督审查,防止不当经营、无序竞争。此外,保险公司销售与养老社区服务对接的保险产品,应当充分考虑影响养老社区服务供给能力和客户入住需求的各种因素,建立测算模型,形成销售保险产品规模与养老社区服务供给能力相匹配的约束机制,通过分类测算和压力测试,确定合理规模区间。

  专家提醒消费者,在选择和购买养老服务时,要注意通过正规机构和渠道,并对投资项目多方查证,谨慎对待。尤其是,对一些号称“项目在建,先缴费、包入住”的“养老项目”,要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金融监管部门也要加强监测排查和预警提示,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记者 屈信明 葛孟超)

  《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10日 18 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 山西长子守护最美“夕阳红”

      中新网长治6月28日电 题: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 山西长子守护最美“夕阳红”  作者 杨静 曹杨 杨亚勤  午后阳光正暖,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第一养老院里的院子里,几名老人围坐在一起,边聊天边晒太阳,“夕阳红们”的欢笑声四处洋溢。  “在这里每天都有人照顾我们,饭菜不重样,生病有人护理,还能和‘...

    时间:06-28
  • 中国老年旅居康养论坛举行 探索银发经济新领域

      中新网大庆6月28日电 (记者 姜辉)27日,“中国老年旅居康养论坛暨2023年天鹅颐养经济走廊城市合作机制年会”在黑龙江省大庆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康养产业领军企业、康养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国内顶级科研机构线下和云端代表围绕“旅居康养·乐享龙江”这一主题,共同探索银发经济新领域,开拓旅居康养产业新赛道,构建合作共赢...

    时间:06-28
  • 持续做强养老“第三支柱”(财经眼·创新金融服务 助力“老有所养”(上))

      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养老保障需求,我国出台多项政策,加快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为主的养老“第三支柱”...

    时间:06-26
  • 银发经济迎来前所未有机遇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结果。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如何将其转化为推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积极因素?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养老服务体系、更好地发展银发经济?经济日报记者就相关话题采访了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刘旭。  记者: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哪些积极特征?  ...

    时间:06-14
  • 老旧住宅电梯如何“老有所养”?江苏为电梯检验装上“透视眼”

      中新网南京5月26日电 (徐珊珊)“这四台电梯存在变频器老化严重、曳引轮磨损、补偿链开裂生锈等问题,后续如何整改必须再进行系统评估。”26日下午,江苏省特检院直属分院电梯检验师苏楠对南京市鼓楼区江东北路某小区4台20岁“高龄”老旧住宅电梯进行安全评估。至此,该直属分院已完成南京市鼓楼区、...

    时间:05-26
  • 兜牢“老有所养”底线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近年来在“老有所养”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了积极成效。能不能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浪潮,不仅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也与亿万百姓福祉紧密相连。  这几天,一项关于养老方式的调查引起各方广泛关注。这份由北京市官方机构完成的调查显示,目前北京99%以上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只有不到1%的老人...

    时间:05-26
  • (两会速递) 曹鹏委员:让灵活就业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所赔

      中新社北京3月11日电 (记者 郑嘉伟 薄雯雯 吴侃)全国政协委员、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曹鹏11日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委员通道”接受采访时表示,用工企业要用好保险工具,社会要撑好“保障伞”,让2亿名灵活就业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所赔。  灵活就业一般指个体的、非全日制、新就业形态等多样就业方式。曹鹏说...

    时间:03-11
  • 一年之计看两会|@你聊:老有所养

      一年之计看两会,民意民心听你说。2023年全国两会在京召开,代表委员们齐聚北京,共商国是。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8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9.8%,养老产业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戳视频,跟央视新闻...

    时间:03-10
  • 老龄化加速背景下 专家指“候鸟式养老”是发展银发经济的难得机遇

      中新网上海2月7日电 题:老龄化加速背景下 专家指“候鸟式养老”是发展银发经济的难得机遇  记者 许婧  家住上海市普陀区的李爷爷和老伴秦奶奶赶在2月15日孙女开学前从海南返回上海,他们自孙女1月份放寒假后便收拾行李去了海南,“如果不是平时要照顾孙女,我们老两口11月天气变冷就想去过冬了,年纪大了冬天我们就喜欢暖和...

    时间:02-07
  • 银发经济带来新机遇 广西“00后”护理员用专业技能拥抱朝阳行业

      中新网柳州1月4日电 题:银发经济带来新机遇 广西“00后”护理员用专业技能拥抱朝阳行业  作者 李娇阳  21岁的甘国霜是广西柳州市一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护理员。在过去的一年里,她的大部分时间,都与一群年龄超过80岁的老人共同度过。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银发经济市场潜力正在释放,挑战与机...

    时间:01-0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