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尾形哲也:智能机器人“有效”比“像人”更重要

2023-07-09 19:00: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7月9日电(樊中华)智能机器人越像人越好吗?机器人距离真正成为日常生活的“助手”还有多远?

  日本早稻田大学理工学术院基干理工学部教授、次世代机器人研究机构AI机器人研究所所长尾形哲也8日在2023人工智能大会“科技与人文——共筑无障碍智能社会”论坛期间,就上述问题回答了中新网记者的提问。

  “在日本,人形机器人的历史悠久,但如与AI进行结合,人形机器人是不是一个最好的形态仍待研究。如果我们期望机器人的行动能具备人手的功能,那人形应是最好的选择,如若不然,我们认为对于智能机器人而言,有效是最重要的,我们更关注效率而非形态。”尾形哲也说。

  谈及智能机器人是否有望广泛应用于生活场景,尾形哲也指出,在前沿领域,一些机器人已经可以帮助人们做家务、炒菜煮饭,但能完成这些动作的机器人由于价格太过高昂,目前并没有办法普及使用到的日常生活中去,这也是需要致力解决的问题。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展出的人形机器人 汤彦俊 摄

  尾形哲也认为,事实上,AI为机器人的普及提供了新的机遇,“传统机器人需要被设计得十分精密,依靠精密性达到我们所要求的功能,而在AI时代,机器人通过AI深度学习就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形成一个不是最精准但是有效的模型出来”,这既是AI的挑战,也是机器人普及的希望。

  尾形哲也提醒,机器人在深度学习时希望能找到一个完美的模型,通过学习它来做出精确的决定,但完美的模型是不存在的,即便在人类学习的过程中也无法找到这样一个模型,人是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将头脑中的想法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接,边犯错边学习,因此在让机器人完成深度学习的时候,也要将这样的情况考虑进去。

  尾形哲也现场演示了智能机器人通过50个人工操作数据的数据库发展出初步模型后,进一步通过摄像头识别需要拿起的物品并做出相应动作的“学习”过程,“这是我们试图让机器人把数据模型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一种方式。”

  但他也指出,即便是这样一个小孩子都可以完成的简单动作,对智能机器人来说也非常难以控制。而更为精准的动作需要机器人通过深度学习做到比摄像头视觉探测更精确的触觉探测,难度更高。

  当前,世界不少国家都在致力于研发制造智能机器人,此间国际合作的机遇何在?

  在尾形哲也看来,在构筑“无障碍社会”的过程中,旺盛的机器人使用需求将呼唤更多元的国际合作。他举例,尽管日本在研发制造机器人方面很有经验,但更多是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如要将机器人应用于普通人的实际生活,或者帮助老年人等群体,相关经验仍显欠缺。

  “因为智能机器人要应用于社会生活,不仅仅是科技方面的局限,还需要很多关于社会接纳度方面的研究数据,一方面不是所有人都能在实际生活中接纳机器人的存在和帮助,另一方面,不同的个体对机器人的颜色、形态等也有不同的偏好诉求,这些都需要大量研究作为支撑,因此,在机器人如何与真人互动这一命题上,国际合作十分重要。”尾形哲也说。(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北斗+”应用大放异彩,这项北斗+AI道路智能巡检系统荣获金奖

      中新网北京7月9日电 (记者 郭超凯)今年5月,我国成功发射第56颗北斗导航卫星,中国北斗系统进入规模应用发展快车道。随着“北斗+”应用不断普及,北斗时空智能已突破行业纵深,为产业数实融合提供新模式、新经验、新方案。  在近日举行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寻位置”)自主研发的北...

    时间:07-09
  • 科技向善 海内外人士相聚WAIC共推“无障碍智能社会”

      中新社上海7月8日电 (记者 郑莹莹)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办公室指导,中国新闻社上海分社以及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科技与人文——共筑无障碍智能社会”论坛8日在上海举办。  海内外专业人士相聚申城,借WAIC这场人工智能年度盛会,为科技向善献策。  中国新闻社总编辑张明新在...

    时间:07-08
  • 2023WAIC观察:当大模型如“雨后春笋” 业界改变了什么?

      中新网上海7月8日电 题:当大模型如“雨后春笋”  业界改变了什么?  中新网记者  郑莹莹  在2023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大模型“扎堆”。根据大会主办方此前发布的内容,这次大会上有30多个海内外大模型登场,开发团队或是分享大模型路径,或是展示大模型赋能各行各业的多元生态,都争相在大模型发展上有所行动或谋得...

    时间:07-08
  • 上海探索不断升级数智客服 “AI助医”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中新网上海7月8日电 (陈静 汤丽 王春鸣)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  记者8日了解到,当下,全国众多的医院上线智慧医疗服务,覆盖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为提升患者使用互联网医院缓解就医难题的重要推动力量。“AI助医”正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在上海,如何让互联网医院更适老化,让老年患...

    时间:07-08
  • AI蛋白质生成大模型亮相WAIC 未来大分子药、新生物材料等设计可实现“一键定制”

      中新网上海7月7日电 (记者 李佳佳)在上海举行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业界首个AI蛋白质生成大模型“NewOrigin”(中文名为“达尔文”)正式亮相。NewOrigin大模型的研发领军人,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卓越访问教授、分子之心创始人许锦波教授表示,AI蛋白质生成大模型瞄准创新药设计、合成生...

    时间:07-07
  • “大模型时代”到来 业界联合发布《AIGC可信发展倡议》

      中新网上海7月7日电 (记者 郑莹莹 刘育英)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聚焦·大模型时代AIGC新浪潮”论坛7日在沪举办。论坛现场,为推动可信人工智能发展,《AIGC可信倡议书》(以下简称“倡议”)正式发布。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步入“快车道”,但与此同时,AIGC的关键技术、企业核心能力和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完善,围绕公平、责任、安全...

    时间:07-07
  • 2023WAIC观察:大模型勿成“脱缰野马” 人工智能何以“上善若水”?

      中新网上海7月7日电 题:大模型勿成“脱缰野马” 人工智能何以“上善若水”?  中新网记者 郑莹莹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对于正在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人类期待它为善去恶。  正在上海举办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大模型发展之热、人工智能发展之安全,备受业界关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于7月6日至7月...

    时间:07-07
  • 高通全球高级副总裁钱堃:以5G+AI技术赋能移动生态创新

      7月6日,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知识产权与数字经济发展”专题论坛在北京举办。高通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技术许可业务中国区总经理钱堃在论坛上做题为“以知识产权激发创新活力共促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发言。  钱堃表示,当下数字经济成为中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5G是数字经济的关键基础设施。中国5G基础设施建设...

    时间:07-07
  • “AI诈骗”多发 完善监管体系迫在眉睫

      本报记者 王丽新 见习记者 寇佳丽  在AI技术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有不法分子借用这一新兴技术做起了坏事。6月份以来,“AI诈骗”一词频频冲上热搜。“10分钟骗走430万元”“换脸合成不雅视频试图敲诈18万元”“AI换声伪装好友借钱不还”等案件相继出现。  受访专家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法...

    时间:07-06
  • 白皮书:AIGC异军突起,成为最热门的投融资领域

      中新网7月6日电(记者 吴涛)“2022年,美国、中国、德国、日本、韩国五个世界主要国家的数字经济总量为31万亿美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为58%,较2016年提升约11个百分点。”5日发布的一份白皮书指出。7月4日至7日,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北京举行。中新网记者 吴涛 摄  7月5日,在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

    时间:07-0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