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AI诈骗”多发 完善监管体系迫在眉睫

2023-07-06 09:21:1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本报记者 王丽新 见习记者 寇佳丽

  在AI技术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有不法分子借用这一新兴技术做起了坏事。6月份以来,“AI诈骗”一词频频冲上热搜。“10分钟骗走430万元”“换脸合成不雅视频试图敲诈18万元”“AI换声伪装好友借钱不还”等案件相继出现。

  受访专家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法分子利用AI实施诈骗的精准性、隐蔽性进一步增强,需高度警惕。人工智能安全治理需多方协力,完善监管体系迫在眉睫。

  相关诈骗呈链条化特征

  据记者了解,“AI诈骗”至少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收集被换脸对象的个人身份信息、获取大量人脸图片和语音素材、通过AI生成以假乱真的音频和视频、充分掌握被诈骗人的身份信息、熟悉被诈骗人与被换脸人的社会关系。

  《证券日报》记者日前在某平台咨询后获悉,定制AI换声音、AI换脸视频分别要支付4000元、8000元,打包一套11000元,前提是要向对方提供想要定制的音频样本、照片。但定制内容只能在对方提供的平台上使用,不可下载保存到个人手机中。

  由此来看,“AI诈骗”成本较高,由个人来实施并不容易。盈科全球总部合伙人叶庚清律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类网络诈骗已呈现出明显的链条化、平台化作案特征。”

  叶庚清称,一般由上游黑产提供各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专用设备工具、算法,为下游电信网络诈骗提供技术支持。“在这条产业链中,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分工配合。诈骗案件发生时,位于上游的不法分子可能以自己不知情来规避法律制裁,这也是办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难点之一。”

  除了诈骗外,不法分子还能通过AI技术实施非法集资、非法传销、侵犯知识产权等至少7类违法犯罪行为。

  “人工智能应用到经济活动中,还可能涉及不正当竞争与垄断行为。未来,我们甚至可能需要讨论AI能否成为独立承担责任的主体。待AI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它可能会被应用到无数场景,如果有违法行为,将可能涉及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以及刑事责任的承担。”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武长海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跨境监管合作亟待加强

  事实上,随着AI技术的加速迭代应用,业界关于加强监管、完善立法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据记者了解,中国现有法律体系能解决与AI技术有关的大部分违法犯罪行为,但前提是涉案人员归案。

  一位公安系统工作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涉及AI技术的诈骗案件,其涉案人员多在海外,资金也多流向海外,侦破难度较大。”

  一位检察院系统工作人员也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处理该类案件的难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落地查人难,嫌疑人在网络上登记的信息基本都是假的;二是骗走的钱难追回,嫌疑人拿到钱后很快就转走。”

  上海社科院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李易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国内法律规范能否对境外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进行有效约束,要打个问号。这涉及到不同法律体系的跨国合作。”

  叶庚清也表示,利用AI技术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其精准性、迷惑性、隐蔽性都大大加强,导致侦查打击难度加大;司法实践中,治理该类违法犯罪行为时面临的“侦查破案难”“电子取证难”“认定处理难”等问题更加突出。

  而我国已经开始探索并逐步构建完善的人工智能监管体系。

  此前,已有《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等文件正式公布。2023年4月份,国家网信办起草《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提出AI内容必须真实准确,禁止非法获取、披露、利用个人信息和隐私、商业秘密。

  不仅如此,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2023年度立法工作计划》还将人工智能法草案列为预备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项目,说明相关立法已提上日程。

  武长海表示,人工智能法应当是综合性立法,会涉及刑事责任、行政责任以及民事责任,还可能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反不正当竞争、反垄断等。“但最终也可能是原则性规定,实现和已有法律规范的有效衔接。”

  “人工智能法可能会将打击跨境违法犯罪行为作为重要因素,加强与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反洗钱法、数据安全法的体系协同,通过建立区域合作、国际公约等方式打击利用人工智能的违法犯罪行为,设定更有利于获取跨境犯罪证据的规则。”北京扬涛律师事务所主任杨涛表示。

  但也有人担心较强的监管会阻碍AI技术的发展。对此,北京中科晶上副总经理杨小军对《证券日报》记者说:“现有的以及还在计划中的规范与监管,主要在于抑制AI技术带来的负面效应,并不会限制技术发展。更为严苛的监管是用技术对技术进行管控,但这也需要技术进步到一定程度才行。”(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白皮书:AIGC异军突起,成为最热门的投融资领域

      中新网7月6日电(记者 吴涛)“2022年,美国、中国、德国、日本、韩国五个世界主要国家的数字经济总量为31万亿美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为58%,较2016年提升约11个百分点。”5日发布的一份白皮书指出。7月4日至7日,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北京举行。中新网记者 吴涛 摄  7月5日,在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

    时间:07-06
  • AI全面参与影视制作,人类还能做什么

      最近,一部名叫《神女杂货铺》的24集网剧正在某视频平台播出,每集8分钟,讲述了一个现代女孩穿越进游戏的奇幻故事。坦白说,这并不是一部“爆款”,但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部值得关注的影视作品,毕竟,剧中演员已不全是“人类”了——数字人“果果”完成了她的“出道”首秀。而...

    时间:07-06
  • 白皮书:去年全球AI市场收入达4500亿美元 同比增长17.3%

      中新网北京7月5日电 (记者 徐婧)2022年,全球5G快速发展。截至今年3月,全球5G网络人口覆盖率为30.6%,同比提高5.5%;人工智能产业平稳发展,2022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收入达4500亿美元,同比增长17.3%。  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正在北京举行,5日举办的大会主论坛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发布《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并对全球数...

    时间:07-05
  • AI换脸诈骗案件频发 安全治理亟需多方协力

      证券时报记者 郭博昊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近一段时间人工智能(AI)的技术积累和应用场景取得了重要突破。问答对话、深度合成等应用正成为AI产业相对成熟的切入口。在火热的AI浪潮下,用户在享受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其中可能暗藏的安全风险亟需得到更多关注。  近日,不法分子通过AI合成技术冒充知...

    时间:07-05
  • AI大模型集中亮相全球数字经济大会 “安全”备受关注

      中新网北京7月4日电 (记者 杜燕)“画一张配色鲜艳的篮球鞋”,话音刚落屏幕上便出现三张图片任挑选;鉴别出人类肉眼无法辨别真假的“AI换脸”“AI换声”;发掘一个报道选题,自动分析选题的价值点……这些是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本领”。  4日,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举办精品主题展媒体开放日活动。精品主题展以“数字创变、智展...

    时间:07-04
  • AI高考志愿填报真能算出“标准答案”?

      “下载掌上高考AppV3.6.7,在首页点击功能框的‘模拟报志愿’图标;在模拟窗口设置高考成绩,点击左下方‘AI一键填报’按钮;设置大学意向和专业意向,点击‘确定’按钮;点击底部‘AI一键填报’按钮,即可使用AI一键模拟填报志愿了。”网上搜索,AI志愿填报的应用比比皆是。  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和应用,AI填...

    时间:07-04
  • “敌友之争”?你被AI骗过吗

      目前AI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当使用不同提示词的时候,它给出的答案是不同的,“有点不受控”。这就导致出现“幻觉”或是“说谎”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   “聪明”的ChatGPT说个谎,轻松骗过了许多人,包括从事自然语言处理30多年的专家。  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和计算机工程系主任教授冯雁近日在2023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坦...

    时间:07-04
  • 特斯联携手普德赋 开启AI+文化全球数字经济新格局

      近日,城域AIoT企业特斯联与享誉全球的主题乐园IP打造王者普德赋集团(Puy du Fou)签署战略合作,双方将依托自身在科技、文化领域的优势,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禀赋与资源,共同推动AI+文旅场景的发展。依托普德赋在全球构建的沉浸式主题乐园网络,以及特斯联在人工智能物联网领域的产业影响力,双方将以文旅产业为切入点,共同促成...

    时间:07-03
  • AI换脸拟声 规范迫在眉睫

      最近一段时间,“AI”成为网络热词。从德国媒体用AI生成“舒马赫专访”内容并发表引发巨大争议,到“AI孙燕姿”一夜爆红,再到利用“AI换脸”10分钟诈骗400万元……随着人工智能进一步发展,原本用在影视和广告领域的“AI换脸拟声技术”被一些不法分子用来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网上甚至还有人专门出售“AI...

    时间:07-03
  • 国内首次! AI医生与真人医生一起义诊

      国内首次! AI医生与真人医生一起义诊  记者亲测体验问诊结果一致性达96%  AI时代到来,人工智能可以给我们多少想象空间?是ChatGPT的聊天、协助办公功能,还是Midjourney的3D绘画效果?  不止这些,AI现在还能当医生问诊病例。6月30日,在成都高新海尔森医院,举行了一场“AI医生”与真人医生的一致性评...

    时间:07-0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