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盐碱地成“聚宝盆” 山西天镇“稻蟹共生”探索立体生态养殖

2023-07-05 20:15: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大同7月5日电 题:盐碱地成“聚宝盆” 山西天镇“稻蟹共生”探索立体生态养殖

  作者 杨静 张建华 赵艳宏

  炎炎夏日,走进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三十里铺乡范家庄村白登河畔的稻蟹试验田里,村民们头戴草帽,赤脚撸袖,左手攥秧把,右手插秧苗,一派忙碌景象。在这片稻田里,即将套养鱼虾螃蟹。

  三十里铺乡地处大同盆地腹部,是典型的平川丘陵区,境内水资源较为丰富,白登河自西向东穿越全乡,但沿河岸有3000多亩盐碱地无法耕种。近年来,当地挖掘境内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三十里铺乡虽说地势平坦,但土壤盐碱化严重,许多村民宁愿外出务工,也不愿守着这几亩薄田过日子。”天镇县三十里铺乡范家庄村党支部书记范旭峰介绍,今年,乡党委和政府带领大家外出考察,为打造白登河畔鱼米乡汲取经验,在三十里铺乡范家庄村东的盐碱滩上试验水稻种植和稻田蟹养殖,探索“稻蟹共生”立体生态养殖新模式。

  “种植水稻可有效降低土壤含盐量,有利于螃蟹生长,螃蟹又可以更好呵护水稻成长。稻因蟹而优,蟹因稻而贵,利用水稻与螃蟹之间的生态关系,减少水稻农药喷洒和螃蟹饲料喂食,可实现经济收益与生态环境改善双丰收。”范旭峰说。

  范旭峰告诉记者,水稻秧苗是当地特地从东北引进的五常稻花香米品种,抗盐碱能力强。“今年试种面积120亩以上,将逐步在白登河岸两边的盐碱地铺开种植。截至目前,已完成种植60亩,待水稻秧苗扎根后,将马上对螃蟹进行放养。”

  三十里铺乡副乡长吉祥介绍,目前插秧每天用工约50人,人均工资130元,带动了村民增收。“稻蟹混养,养殖螃蟹和种植水稻都有收入,其产值对于壮大村集体经济来说相当可观。”

  当地相关负责人表示,盐碱地复“活”,撂荒地增“色”。“稻蟹共生”立体生态养殖是天镇县三十里铺乡因地制宜探索产业发展的一小步,是破解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难题的一大步,希望此项探索能为当地助力乡村振兴走出产业致富新路,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国“聚宝盆”柴达木盆地首次向老挝出口氯化镁

      中新社西宁7月3日电 (记者 张添福)记者3日从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获悉,该局下属企业青海省云天地质商务有限公司当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举行发车仪式,首车60余吨氯化镁将出口老挝。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域主体位于素有中国“聚宝盆”美誉的柴达木盆地,此间共有大小不等的盐湖33个,各种无机盐探明储量...

    时间:07-03
  • (进博故事)新疆有了新的“聚宝盆”

      中新网上海6月21日电(浦帆 康玉湛 任新月)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于日前举行,随着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共建“一带一路”等方面建设的深入推进,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从相对封闭的内陆变成对外开放的前沿,与中亚国家的合作联系愈发紧密。而一年一度的进博会,让国内外资源在对接中碰撞出新业态和新模式,现如今,“进博会+跨境...

    时间:06-21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江苏东台黄海滩涂变“聚宝盆”:引来百鸟舞 崛起“风光渔”

      中新网盐城6月13日电(记者 谷华)夏天的江苏东台条子泥湿地上生机盎然,天地之间不时飞过鸟儿的身影,它们在这里无拘无束地觅食,清脆的鸣叫声远近相和。  2019年7月5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江苏东台条子泥湿地是其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条子泥湿地地处黄海辐射沙脊...

    时间:06-13
  • 变废为宝 新疆兵团如何让盐碱地变“聚宝盆”?

      中新网新疆铁门关6月12日电(史玉江)盐碱地被称为“地球之癣”,治理难度大。新疆盐碱地分布广,其面积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这既说明盐碱地治理是一项常态化工作,也意味着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巨大。近几年,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前提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探索盐碱地治理上开展一系列攻关行动。如今,“盐碱地里稻花香”“盐碱...

    时间:06-12
  • 专家展望中国“聚宝盆”:钾锂资源进一步找矿潜力巨大

      中新网青海格尔木6月8日电 (记者 张添福)我国盐湖矿产领域专家8日表示,中国的钾肥对外依存度高,新兴产业发展也导致锂盐需求日益旺盛,研究显示,“中国聚宝盆”柴达木盆地钾盐、锂盐进一步找矿潜力巨大。  当日,2023钾盐钾肥大会暨格尔木盐湖论坛之钾盐钾肥高峰论坛在“中国盐湖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举行...

    时间:06-08
  • 盐碱地育种新突破:旱碱麦亩产超411公斤 鲜草亩产2437公斤

      中新网北京6月5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6月5日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科院遗传发育所)获悉,该所李振声院士团队培育的耐盐抗旱小麦新品种“小偃155”在河北省渤海新区黄骅市滨海潮土旱碱麦区大面积示范,6月4日通过定点、取样、测量、计算等步骤显示,旱碱麦“小偃155”亩产超过411公...

    时间:06-05
  • 技术突破!82.7%,我国盐碱地油菜创高产新纪录

      央视网消息:6月2日,中国农科院选育的盐碱地油菜新品种在江苏盐城经过测产,亩产达到323.87公斤的高产水平,为增强油料供给和盐碱地生态修复提供了品种支撑。  在江苏盐城东台市200亩油菜种植基地,专家为盐碱地油菜新品种现场测产。结果显示,机收实产达每亩323.87公斤,比当地油菜平均亩产油量增加82.7%,创盐碱地油菜高产新纪录。...

    时间:06-03
  • 盐碱地改良应把握好几个关系

      在中央反复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背景下,有关省份积极扛起粮食生产重任,加大对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力度。笔者以为,推进盐碱地改良,需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对关系。  一是盐碱地改良与耕地保护的关系。我国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约5亿亩具有开发利用潜力...

    时间:06-03
  • 我国强化盐碱地治理改造 唤醒“沉睡”的耕地后备资源

      唤醒“沉睡”的耕地后备资源  盐碱地,贫瘠的代名词,“十年九不收”是它曾经的标签。  盐碱地,潜在的“新粮仓”,分布广、面积大是它鲜明的特点。  作为全球第三大盐碱地分布国家,中国有15亿亩盐碱地,相当于现有耕地面积的近八成。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强化治理改造,推动盐碱地面积总量减少、重度盐...

    时间:06-01
  • 探访广州南沙“蛙鱼共生”生态养殖基地

      中新网广州5月29日电(程景伟 罗茵)广东“渔业轻骑兵记者乡村行”第五站29日走进广州南沙塘头,实地调研“蛙鱼共生”生态健康养殖模式。  位于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天益村的广州盛世瑭丰渔业基地,是广东省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该基地面积约465亩,其中鳜鱼养殖面积约150亩,蛙池面积约有10亩。  记...

    时间:05-2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