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盐碱地育种新突破:旱碱麦亩产超411公斤 鲜草亩产2437公斤

2023-06-05 18:45: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6月5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6月5日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科院遗传发育所)获悉,该所李振声院士团队培育的耐盐抗旱小麦新品种“小偃155”在河北省渤海新区黄骅市滨海潮土旱碱麦区大面积示范,6月4日通过定点、取样、测量、计算等步骤显示,旱碱麦“小偃155”亩产超过411公斤。专家组鉴定认为,尽管受到2022-2023年度冬季特强寒潮等不利气候条件影响,“小偃155”仍表现突出的抗逆高产特性。

  同日,长穗偃麦草滨海草带示范样板观摩会在山东省东营市举行,在中科院遗传发育所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农业试验站的复垦盐碱地上,一水未浇,春季每亩追施尿素30公斤,机播第二年长穗偃麦草第一茬小区测产折合亩产鲜草2437公斤。该试验站建立200亩长穗偃麦草滨海草带示范样板,开展长穗偃麦草栽培、制草与养畜试验,为中重度盐碱地利用提供新模式。

“小偃155”专家测产。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 供图

  这是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在“盐碱地适生作物创制与产能提升技术体系”主攻方向上再次取得的重要突破,两项成果的主要完成人郑琪博士和李宏伟博士都是李振声院士团队培养的青年科学家,也是中科院遗传发育所“李振声滨海草带青年突击队”成员。

长穗偃麦草示范样板观摩会合影。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 供图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介绍说,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培育耐盐适盐特色品种,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战略问题。作为中科院涉农研究的重要力量,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在国家和中科院部署的一系列重大任务中发挥出重要引领作用。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在李振声院士推动下,农业科技“黄淮海战役”、“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相继在盐碱地资源利用和中低产田产能提升等领域做出开创性贡献。

长穗偃麦草示范样板观摩会。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 供图

  继“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实现对4000多万亩中低产田改造,成功增粮100亿斤的目标后,针对环渤海地区1000多万亩盐碱荒地,李振声院士提出“滨海草带”战略构想,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布局20余个团队围绕抗盐碱作物种质资源收集、耐盐分子解析和品种选育、盐碱地栽培技术、盐碱地循环农业新模式等开展系统性科技攻关,同时,结合该所“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以“盐碱地适生作物创制与产能提升技术体系”作为主攻方向,于2022年自主部署实施“黄河三角洲耐盐碱品种创制与综合利用技术示范”项目,并成立“李振声滨海草带青年突击队”,对盐碱地种业创新进行重点攻关。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表示,经过不懈努力,该所在植物抗盐碱机制基础研究、抗盐碱水稻、小麦、大豆等作物新品种、盐碱地畜牧业循环发展等领域取得一系列新进展,这将有望在摸清盐碱地家底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盐碱地障碍特征形成综合治理示范方案。(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济南铁警:男子高铁上霸占他人座位拒绝让座,被行拘5日

      中新网6月6日电 济南铁路公安处5日通过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警情通报称,2023年6月5日10时许,乘坐G345次列车的旅客岳某某(男,64岁) 霸占他人座位,不听从列车工作人员劝阻拒绝让座,其行为构成扰乱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违法行为。铁路公安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

    时间:06-06
  • 看紧老年人的“钱袋子”!打击养老诈骗如何“常态化”?

      新闻1+1丨看紧老年人的“钱袋子”!打击养老诈骗如何“常态化”?  老年人被骗走了养老钱,一起又一起案例的不断出现。面对案例和现状,如何让养老诈骗提早被预警、阻断?山东提出,要建立常态化打击整治养老服务诈骗的工作机制,那么,常态化养老诈骗防治要怎么推进?《新闻1+1》邀请全国老龄委专家委员会委员...

    时间:06-06
  • 北京向高校毕业生推送就业创业“政策包”

      本报北京6月5日电 (记者贺勇)近日,北京市人力社保局会同北京市教委、北京团市委、北京市工商联共同开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周”活动,提高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用人单位对就业创业政策知晓度,助推政策落地见效。  活动周期间,北京梳理了针对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清单,包括...

    时间:06-06
  • 直播“约架”恶俗炒作,法办!

      近日,据宿松融媒微信公号消息,安徽省宿松县5名网络主播为实现快速涨粉、吸引关注的目的,通过线上直播“约架”,线下聚众滋事的方式,故意制造热点话题,引发近2万名网民围观。涉事5人因涉嫌寻衅滋事,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6月5日《新京报》)  很难想象,“约架”这个看起来如此幼稚的行为,竟有人公然...

    时间:06-06
  • 各地综合施策全力护航高考

      2023年高考临近,6月7日起,1291万名考生将走进考场。面对高考报名人数创新高等新情况,各地各部门统筹谋划、周密部署,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精心做好考试组织和考生服务工作,全力实现“平安高考”“健康高考”“暖心高考”。  精准做好考试防疫  今年是实施新冠“乙类乙管”后的首次高考。此前,教育部...

    时间:06-06
  • 老年大学准备好了吗

      北京魏公村东南角,是国家老年大学所在地。从双井到魏公村这条线路,退休后的熊应进每周五都要走一次,即便是跨过半个北京城,也乐此不疲。因为这一天,她可以不用管家务,“完全享受自己的时间”。  上老年大学,到底学些什么,哪些课程最受欢迎,老人们最看重什么?近半个月来,记者前往多所老年大学,观察老人们的...

    时间:06-06
  • 迷信“985”“211”房号,家长别给商家“递刀子”

      据澎湃新闻6月4日报道,随着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进入倒计时,考点周边酒店迎来了预订高峰。为讨个好口彩,“高考房”的吉利数字也受到考生家长青睐,一些家长还特别看中“985”“211”这样的房号。另外还有家长刻意避开数字“8”的楼层而选择数字“7”的楼层——“因为‘七上八下’,还是从心底里希望孩子...

    时间:06-06
  • 摩托骑手拍视频网上“炫技” 专业人士:为了自己安全别盲目跟风

      飙车炫技或违法 教练提醒勿跟风  驾驶两轮车上路“撒把”属于交通违法行为 在公共道路上炫车技属于危险驾驶  压弯、占用对向车道超车,一边骑着,一边望着旁边车道的摄像机用手比心……部分摩托车骑手为了追求流量,身着靓丽的服装,做着酷炫的动作。骑手这些行为不仅存在着安全隐患,还可能触犯法...

    时间:06-06
  • 北京各高考考点基本准备就绪

      北京各高考考点基本准备就绪  考点新增“智能型手机探测门” 进考点不测体温 根据需要科学佩戴口罩  考点新增“智能型手机探测门”专查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考点不测体温科学佩戴口罩、考生提前1个半小时可进考点……6月7日至10日,本市将有5.8万余名考生走进全市100个考点参加高考。据了解,...

    时间:06-06
  • “让”出温情斑马线

      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行驶到斑马线前,车流像约好了似的,停下来,让行人先过。而行人点头、致谢,疾步通过。  北京街头,这样的温馨画面逐渐增多。“礼尚往来”之间,互动式出行习惯渐渐养成。  从人让车,到车让人。近几年,北京通过一个个路口“手术”,消除人车交织的乱点、堵点,保障行人通行安全;公交...

    时间:06-0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