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美元存款利率下调有何影响

2023-07-05 06:47:00

来源:经济日报

  近日,以国有大行为代表的多家主要银行纷纷下调美元存款利率,引发市场关注。专家认为,在美联储持续加息预期有所降温的情况下,主要银行适当下调境内美元存款利率,有利于维护境内美元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理顺境内美元利率定价机制,缓解境内美元存贷款利率“倒挂”等问题。

  受美联储持续加息等影响,去年以来,境内美元存款利率明显上升。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23年3月,境内1年期美元大额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67%,同比上升4.15个百分点。而同期境内1年期美元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34%,同比上升3.74个百分点。美元存款利率已显著高于贷款利率。

  境内美元存贷款利率出现一定程度的“倒挂”,是近期银行降低境内美元存款利率的主要动因之一。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这是银行综合考虑自身经营策略、市场供求变化等因素后作出的主动调整,一方面可以缓解境内美元存贷款利率“倒挂”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美元存款利率与人民币存款利率协同下行也有助于稳定人民币汇率。

  专家认为,境内美元存款利率和境外美元利率是两套不同的资金体系,分别由不同的影响因素决定。作为银行负债的重要工具之一,境内存款利率主要受人民银行政策利率牵引和商业银行自身负债能力等决定。当前,在政策利率中枢下行、各类资金利率全面下行的背景下,降低美元存款利率既是顺应利率中枢下行的必然之举,也是防范资金套利、稳定汇率的必要之举。

  简单来说,在各类存款利率下降背景下,美元存款利率高企将使居民持有美元意愿上升。因此,下调美元存款利率有利于降低企业和居民对美元的非理性结汇行为,助推人民币汇率稳定。

  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贬值,在岸汇率已跌破7.25关口,年内贬值接近5%。如果把人民币兑换成美元,再存入美元,是不是既能赚取高息又能获得汇兑收益呢?对此,业内人士提醒,这种做法风险很高,很可能得不偿失。因为人民币存款和美元存款利差带来的收益,很容易被汇率波动所抵消。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受美元指数阶段性走升等因素影响,当前人民币汇率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尽管美元1年期存款利息处在高位,但一年之后汇率波动可能会抵消由于存款息差带来的收益。因此,储户单纯博取美元存款高收益的策略可能并不适宜,储户应该树立风险中性的理念,根据自身需求合理管理美元头寸。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汇率的波动很容易会抵消美元存款的收益。”温彬举例分析,目前境内主要银行的1年期美元储蓄存款利率最高不超过2.8%,而1年期人民币存款平均利率约为2%,利差在0.8个百分点左右。根据彭博统计的市场机构预期均值,2024年第二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能升值至6.8元,较目前水平升值约6.5%。按此预期测算,如果现在换汇购买美元存入银行,综合计算一年后的存款收益和汇率升值影响,实际将损失约5.7个百分点。

  在温彬看来,银行下调美元存款利率有利于降低境内企业、居民的美元存款需求,对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具有积极意义。他还提醒,金融机构在开展对客户美元存款业务时,也要坚持风险中性理念,引导客户基于真实需求管理美元头寸。如果片面地以美元存款利率高等理由“诱导”客户留汇不结或是换汇存款,而不详细说明汇率风险,很可能会误导客户。

  “前期人民币汇率走弱,的确会影响一些机构的结售汇意愿。同时,部分银行近期发行美元类理财产品,从管理费收入和客户的投资心态来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元存款的热度上升。”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接下来随着相关政策的推出和落地,国内经济复苏情况好转,汇率水平会有所变化,人民币不会一直贬值下去。

  展望下阶段人民币汇率走势,中国银行研究院报告认为,人民币汇率将逐渐企稳,具备稳中走强的基础。一是相关外溢影响有望减弱。虽然近期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幅度加大,但在6月美联储议息会议释放明确信号后,美元指数走强较难持续,中美利差“倒挂”现象将有所改善。二是国内经济增长将平稳回升。随着宏观政策协同发力,中国经济复苏力度将进一步增强,内生增长动能将持续改善,居民信心将不断修复,经济基本面对外汇市场的支撑作用将逐渐增加。三是跨境资本流动将总体稳定。中国外汇市场供求交易理性有序,韧性显著提升,汇率预期保持平稳,外汇储备规模合理充裕,国际收支格局基本平衡。

  事实上,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在面对外部冲击时,人民币韧性凸显,外汇市场运行稳健,经营主体更加成熟,交易行为更加理性,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潘功胜6月8日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多年来,外汇市场监管者在应对外部冲击时积累了不少经验,外汇市场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也更加丰富,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维护外汇市场的稳定运行。“向前看,中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稳中上行的态势,而一些市场机构则预测美国经济可能面临温和衰退。同时,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美元走强较难持续,外溢影响有望减弱。总体来看,我国外汇市场有望保持较为平稳的运行状态。”潘功胜说。(经济日报记者 姚 进)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国有大行下调美元存款利率 利于缓解美元存贷利率“倒挂”

      国有大行下调美元存款利率  有利于缓解美元存贷利率“倒挂”现象 业内预计下半年人民币汇率将重新走强   “7月1日起,我行的美元存款利率下调了,现在5000美元以上的一年期定存利率是2.8%。”7月3日,工行朝阳区某支行的工作人员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据了解,近期多家国有大行已下调美元定存利率,此前让不少客户心动的4%以上...

    时间:07-04
  • 鲜有银行推出端午节专属理财产品 节日理财产品已“过气”?

      本报记者 彭 妍  在以往节假日里,银行常会借节日推出多项理财优惠来吸引客户。但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银行理财营销却明显“淡了”。  近期,《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北京地区多家银行网点发现,大多数银行并未在节日期间推出“端午档”相关主题理财产品。多家银行的理财经理告诉记者,近年来,节日款专属理财产品的“转淡”已经...

    时间:06-27
  • 报告:截至2022年末 上海地区理财产品存续规模3万亿元

      中新网上海6月7日电 (高志苗)7日,上海银行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联席会议发布的《上海银行保险资产管理行业2022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末,上海地区理财产品存续规模3万亿元。  《报告》指出,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初见成效,净值型产品约占95%。上海辖内中外资法人银行已清零不符合资管新规的老产品,无个案遗留...

    时间:06-07
  • 影响近30万亿 理财产品新规要来了

      近30万亿元规模的银行理财市场,将迎来自律新规。  5月24日,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从多位业内人士处获悉,日前中国银行业协会理财业务专委会召集研讨会,探讨《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展示行为准则》的研究制定。这意味着,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展示,将迎来统一的自律规范。  具体来看,会上讨论的《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展示行为准则》,...

    时间:05-25
  • 理财登记中心调研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

      近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以下简称“理财登记中心”)在交银理财召开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座谈会,对银行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进行深入探讨。理财登记中心统计研究部,交银理财副总裁陈伯君、高级专家于丹、产品研发部高级经理李洁婷、副高级经理方舟、业务骨干,以及兴银理财、信银理财、浦银理财、广银理财、上银理财...

    时间:05-24
  • 一季度末养老理财产品累计发行超千亿元

      本报北京4月26日电 (记者屈信明)记者从银保监会获悉:银保监会推动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各类商业养老金融业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截至一季度末,养老理财产品共发行51只,累计发行规模1004.9亿元,投资者人数合计46.7万。  传统的商业养老保险业务发展较为平稳。截至一季度末,具有养老属性的商业保险...

    时间:04-27
  • 理性看待部分理财产品提前“退场”

      理性看待部分理财产品提前“退场”  本报记者 马春阳  今年以来,累计约有300款理财产品提前终止。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市场环境变化之下,理财产品主动终止意味着该产品终止策略优于存续运作,是银行理财市场产品加速优胜劣汰的正常表现。虽然会对投资者的投资规划造成一定影响,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投资者权益其实也是一种...

    时间:04-13
  • 3月份理财产品发行数量环比增长净值持续修复

      本报记者 杨 洁  随着债市稳定和回暖,理财市场也持续回暖。今年3月份,全市场理财产品新发数量环比上升,理财产品净值持续修复。  根据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全市场共新发了2855款理财产品,环比增加491款。其中,296款为开放式产品,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73%;2559款为封闭式产品,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69%,开放式及封...

    时间:04-12
  • 美元指数22日大幅下跌

      新华社纽约3月22日电(记者刘亚南 胡含嫣)美元指数22日大幅下跌。  衡量美元对六种主要货币的美元指数当天下跌0.87%,在汇市尾市收于102.3679。  截至纽约汇市尾市,1欧元兑换1.0879美元,高于前一交易日的1.0764美元;1英镑兑换1.2302美元,高于前一交易日的1.2216美元。  1美元兑换131.4500日元,低于前一交易日的132.5080日...

    时间:03-23
  • 银行理财市场调查:部分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展示“报喜不报忧”

      本报记者 苏向杲 杨 洁  目前,银行理财市场存在哪些对投资者“不友好”的现象,哪些环节仍有优化空间?“3·15”前夕,《证券日报》记者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体验、调查了10余家银行的理财服务。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在信披及销售环节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部分产品展示过往业绩时“报喜不报忧”;二是预期...

    时间:03-1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