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拓宽扩大内需“最先一公里”

2023-07-01 16:27:12

来源:经济日报

  当前,全球需求放缓对我国经济企稳回升形成一定外部压力,扩大有效需求特别是提振内需是确保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找准施策路径,对提升政策效率及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从经济循环的逻辑看,实体经济稳健发展、向上发展,是确保就业稳定、持续增收的“最先一公里”。把握住这个重要环节,持续推进实体经济减税降费,激发经营主体发展活力,发挥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作用,扩大有效需求才能可持续、见实效。

  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和扩大有效需求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用辩证、联系的观点看待二者的关系,政策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体经济创造物质财富,其健康运转、效益良好,受益的不仅仅是经营主体,还有与实体经济相关联的就业主体。劳动者有稳定增长的收入,才能有扩大消费的能力。企业稳健运行,才能有进一步扩大再生产的动力,整个经济循环才会更加畅通。扩大有效需求,要从源头上想办法,构建长效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各类经营主体的作用不可或缺,归根到底就是让实体经济有稳定的预期、有可观的营收、有扩大再生产的意愿和动力。

  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当务之急是提振经营主体信心。通过将已出台的各类助企纾困举措落实落细,形成政策合力与红利。持续推进实体经济领域减税降费,让减税降费举措第一时间直达企业。推动税收征管周期和企业经营周期更顺畅衔接,避免出现错配。借助信息化手段减少政策传导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实现政策、企业、经营、反馈无缝衔接。在提振信心的过程中,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要“各司其职”、有效协同,在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中发挥关键作用。提振信心是一个精细活,各类政策要做好协同配合,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激发要素活力潜力,形成合力,产生“1+1>2”的效果。

  做强做优实体经济,还要充分发挥传统产业优势。传统产业体量大、影响大,对稳定经济预期、扩大就业都具有重要作用。当前,传统产业稳健发展,需要政策的精准支持。协调各方面资源向实体经济汇聚,特别是推动形成与经营周期相匹配的融资支持方式,鼓励引导企业稳定增加技术改造投资,是巩固传统产业优势的重要内容。在这些方面取得突破,产业效率提升将水到渠成。要进一步探索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量扩面,扩大资金使用范围,着力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市场开拓、技术研发等。为防止给传统产业贴上“落后产能”的标签,也要探索采取更加精细化、差异化的考核办法,鼓励传统产业提升改造。总结已有的各类场景,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方面找准支持重点,用市场化的办法引导企业开展融合示范。此外,在传统企业数字化改造的实践中,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诉求也有所不同,要避免“一刀切”,引发重复建设。

  做强做优实体经济,还要在产销衔接方面疏通堵点。产销衔接不畅,引发库存高企,不利于企业扩大再生产。这其中涉及供应链层面的整合与提质。一类是企业自身积累形成的供应链关系,帮助企业进一步巩固这种关系,本身也有利于减少交易成本和费用,拓宽盈利空间。另一类是新形成的、新拓展的供应链关系,在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下,通过各经营主体强化经济联系形成新的供应链关系,这也是供应链发展中的一个新特点。要通过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为供应链体系有序运转提供保障,破除制约产销一体化的各类障碍。鼓励各地搭建各类产销对接平台,让信息在平台上充分交换,进一步缩短产销周期,提高存货周转率。强化信用体系建设,助力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提升资金回笼速度。加强海外仓建设,提高出口产品从原产地到目的地的衔接效率,做好末端“微循环”的路线设计。发挥好电商平台的作用,精准掌握产品海外需求信息,实现精准有效对接。

  (作者系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产业室主任、研究员)

  魏琪嘉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张晓晶: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要解决两大难题

      中新网6月29日电 题:张晓晶: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要解决两大难题  中新财经记者 庞无忌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张晓晶29日在2023中新财经年中会“中国式现代化新金融服务”主题论坛上表示,实现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要解决两大难题。  “中国式现代化新金融服务”主题论坛由中国...

    时间:06-29
  • 金融服务,为实体经济添动力

      金融服务,为实体经济添动力(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光伏电站建设顺利推进,这笔贷款帮了大忙。”安徽骄阳电力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融资负责人张春光介绍,受益于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兴业银行合肥分行在一季度提供的1000万元贷款利率很优惠,使企业资金成本负担大为减轻。  “金融辅导队...

    时间:06-27
  • 从企业采购看实体经济活力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深入,“618”等重要购物节点不再只是个体消费者的狂欢,也成为企业采购的重要节点。作为年内规模最大、优惠力度最高的促销节点之一,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618”期间开展大规模采购,体现出企业多样化采购需求的增长,更展现出实体经济的活力和动能。  首先,数字化办公作为企业办公转型的大趋势,是实现降本...

    时间:06-25
  • 推动债券市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中国证监会近日对外发布《关于深化债券注册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及《关于注册制下提高中介机构债券业务执业质量的指导意见》,按照统一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促进协同发展的思路,对深化债券注册制改革作出系统性制度安排。  业内人士指出,监管部门制订了相关指导意见,将会进一步提高债券发行审核注册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

    时间:06-24
  • 持续推动实体经济降本增效

      【每周经济观察】持续推动实体经济降本增效  降成本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有效缓解实体经济经营困难、助推企业转型升级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对今年降成本重点工作作出部署,这是四...

    时间:06-23
  • 中国银行业协会:金融租赁发挥融物优势,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新网6月19日电 题:中国银行业协会:金融租赁发挥融物优势,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新财经记者 夏宾  中国银行业协会金融租赁委员会19日发文称,金融租赁公司作为与实体经济需求结合最为紧密的金融机构之一,以融资兼融物的特色属性,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持立足实体、贴近实物、融入实业的发展方向,在支持货运物流保通保畅...

    时间:06-19
  • 中国央行MLF操作“降息”,专家称释放全力支持实体经济信号

      中新社北京6月15日电 (记者 夏宾)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中国央行15日开展2370亿元(人民币,下同)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2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中期借贷便利(MLF)中标利率为2.65%,逆回购中标利率为1.9%,此前分别为2.75%、1.9%。  这意味着,在7天逆回购操作和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双双...

    时间:06-15
  • 央行下调常备借贷便利利率 有助于带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

      央视网消息:中国人民银行昨晚(6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常备借贷便利利率下调了10个基点。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常备借贷便利利率是央行向各家金融机构投放流动性的工具,它的下调有助于带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  人民银行最新的常备借贷便利利率表显示,自6月13日起,常备借贷便利利率隔夜品种为2.75%,7天期品种为2.90%,1个月期品...

    时间:06-15
  •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6月8日,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在上海开幕。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全球金融开放与合作:引导经济复苏的新动力”。  中国金融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国内外的专家,共同探讨如何加强国家和地区之间的金融合作,提振发展信心,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率,促进全球经济复苏和金融稳定。论坛设有7场全体大会和3场浦江夜话,议题涵盖当前...

    时间:06-09
  • 政产学研企聚焦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中新网贵阳5月27日电 (记者 石小杰)“当前,数据已经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外的第五大生产要素,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二级巡视员王少朋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论坛上表示,2022年我国大数据产业产值达1.57万亿元,同比增长18%,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

    时间:05-2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