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推动债券市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2023-06-24 06:06:1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证监会近日对外发布《关于深化债券注册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及《关于注册制下提高中介机构债券业务执业质量的指导意见》,按照统一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促进协同发展的思路,对深化债券注册制改革作出系统性制度安排。

  业内人士指出,监管部门制订了相关指导意见,将会进一步提高债券发行审核注册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透明化水平,推动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提高工作效率和可预期性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债券市场规模迅速壮大,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此次,证监会在《关于深化债券注册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12条措施。

  在优化债券审核注册体系方面,强化以偿债能力为重点的信息披露要求;建立分工明确、高效衔接的审核注册流程;完善全链条监管制度安排,强化“受理即纳入监管”要求;督促证券交易所等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和廉政监督机制。

  在强化债券存续期管理方面,完善债券日常监管体系,充分发挥派出机构和证券自律组织监管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发行人和中介机构的现场检查;持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多元化的债券违约风险化解机制,健全债务管理工具相关制度安排,鼓励通过多种方式推动违约债券有效出清。

  在依法打击债券违法违规行为上,加大对债券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构建行政、民事、刑事立体化追责体系,推动对债券违法违规主体依法进行民事和刑事追责,形成司法震慑。

  “债券市场是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行债券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有助于提升企业融资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也是提高直接融资比例的重要途径。此次发布的政策文件,进一步优化细化债券注册制的要求、责任、流程,有助于提高债券审核注册工作效率和可预期性,也有助于提高增强企业债券发行的便利性。”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本报记者说。

  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

  证监会表示,债券市场正由“量的扩张”转向“量质并重”的发展新阶段。立足于深化债券注册制改革全局,迫切需要对债券中介机构全流程执业加强规范管理,进一步细化明确相关监管要求。

  为此,《关于注册制下提高中介机构债券业务执业质量的指导意见》提出了5个方面共14条措施:

  一是强化承销受托业务执业规范。完善以发行人质量为导向的尽职调查体系,强化主承销商督促发行人提升信息披露质量职责,加强承销环节全过程规范管理;增强受托管理机构持续跟踪监测和主动管理义务等。

  二是提升证券服务机构执业质量。明确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信用评级、资产评估等执业质量监管要求,实现中介机构债券业务全覆盖。

  三是强化质控、廉洁要求和投资者保护。强化内控部门对业务前台的有效制衡,突出防范债券发行中商业贿赂、不当承诺等廉洁风险点,加强对发行人和投资者教育与保护。

  四是依法加强监管。完善监管制度规则,加强中介机构检查督导,强化债券承销分类管理。

  五是完善立体追责体系。强化行政追责,推动行政追责和司法追责的高效联动。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对本报记者说,经过一系列改革,如今企业债和公司债的管理体系更加合理、市场机制更加顺畅。“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需要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此次证监会出台的政策文件,提供了一系列具体制度安排,让市场各方的权利、责任、风险进一步明确。这有利于债券市场更好发挥作用,促进产业升级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曾刚说。

  激发市场创新发展活力

  从6月20日出炉的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来看,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双双下降10个基点。中国人民银行数据还显示,5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1.5%,比上月低0.19个百分点。

  专家表示,今年以来,市场利率稳步走低,这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此时,积极健全审核注册、发行承销、日常监管以及相关质控、廉政监督等方面的基础制度,形成系统全面、科学合理、层次清晰的注册制规则体系,有利于夯实债券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根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2020年新《证券法》修订发布,公开发行债券实施注册制,激发了市场创新发展活力。此次优化和完善债券审核注册机制,重点是强化以偿债能力为重点的信息披露要求。其中,全面、准确、及时披露可能影响发行人偿债能力的重要信息,有利于投资者、股东、客户、监管机构等各方获得及时有效信息,更快更好地作出决策。”董希淼说。

  证监会表示,下一步将扎实推进债券注册制改革走深走实,加快完善公司(企业)债券制度规则体系,持续推进审核注册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透明化,强化债券全链条监管和风险防范,全面深化债券市场功能,更好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持续推动实体经济降本增效

      【每周经济观察】持续推动实体经济降本增效  降成本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有效缓解实体经济经营困难、助推企业转型升级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对今年降成本重点工作作出部署,这是四...

    时间:06-23
  • 业内人士:中国债券市场已成为全球投资者的重要市场

      中新网伦敦6月21日电 (记者 欧阳开宇)彭博“新丝绸之路:开拓新视野”系列研讨会日前在伦敦举办。参会的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债券市场已成为全球投资者不可忽视的重要市场。  超过150名投资者和金融市场专业人士参加此次活动,探讨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最新进展,共话参与中国...

    时间:06-21
  • 业内人士:中国债券市场已成为全球投资者的重要市场

      中新网伦敦6月21日电 (记者 欧阳开宇)彭博“新丝绸之路:开拓新视野”系列研讨会日前在伦敦举办。参会的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债券市场已成为全球投资者不可忽视的重要市场。  超过150名投资者和金融市场专业人士参加此次活动,探讨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最新进展,共话参与中国金融市场的机遇和挑战。 ...

    时间:06-21
  • 中国证监会发文深化债券注册制改革

      中新社北京6月21日电 (记者 陈康亮)中国证监会21日发布消息称,近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债券注册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债券注册制改革指导意见》)以及《关于注册制下提高中介机构债券业务执业质量的指导意见》(下称《中介机构债券执业指导意见》)。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此举旨在深化债券注册制改革,健全资本...

    时间:06-21
  • 中国银行业协会:金融租赁发挥融物优势,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新网6月19日电 题:中国银行业协会:金融租赁发挥融物优势,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新财经记者 夏宾  中国银行业协会金融租赁委员会19日发文称,金融租赁公司作为与实体经济需求结合最为紧密的金融机构之一,以融资兼融物的特色属性,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持立足实体、贴近实物、融入实业的发展方向,在支持货运物流保通保畅...

    时间:06-19
  • 中国央行MLF操作“降息”,专家称释放全力支持实体经济信号

      中新社北京6月15日电 (记者 夏宾)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中国央行15日开展2370亿元(人民币,下同)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2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中期借贷便利(MLF)中标利率为2.65%,逆回购中标利率为1.9%,此前分别为2.75%、1.9%。  这意味着,在7天逆回购操作和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双双...

    时间:06-15
  • 央行下调常备借贷便利利率 有助于带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

      央视网消息:中国人民银行昨晚(6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常备借贷便利利率下调了10个基点。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常备借贷便利利率是央行向各家金融机构投放流动性的工具,它的下调有助于带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  人民银行最新的常备借贷便利利率表显示,自6月13日起,常备借贷便利利率隔夜品种为2.75%,7天期品种为2.90%,1个月期品...

    时间:06-15
  • 白皮书:绿色金融叠加注册制改革春风助力中国气候科技产业爆发

      中新网上海6月12日电 (记者 姜煜)安永携手上海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12日在此间举办的“2023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上发布白皮书称,绿色金融叠加注册制改革春风助力中国气候科技产业爆发,中国气候科技产业将通过高效的融资渠道实现规模扩张和技术迭代。  上述名为《资本赋能,迈向2060的中国气候科技产业...

    时间:06-12
  •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6月8日,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在上海开幕。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全球金融开放与合作:引导经济复苏的新动力”。  中国金融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国内外的专家,共同探讨如何加强国家和地区之间的金融合作,提振发展信心,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率,促进全球经济复苏和金融稳定。论坛设有7场全体大会和3场浦江夜话,议题涵盖当前...

    时间:06-09
  • 政产学研企聚焦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中新网贵阳5月27日电 (记者 石小杰)“当前,数据已经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外的第五大生产要素,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二级巡视员王少朋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论坛上表示,2022年我国大数据产业产值达1.57万亿元,同比增长18%,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

    时间:05-2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