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聚焦“五个农业” 陕西汉中持续推进特色农业发展

2023-06-06 15:43: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西安6月6日电 (李一璠)记者6日从汉中官方获悉,陕西省汉中市持续扩大有机农业规模,构建有机绿色产业集群。截至目前,该市累计认证有机农产品16大类112种,力争到2025年,有机认证产品达180个,有机基地达200个,有机农业面积达25万亩。

  据了解,汉中市锚定“绿色循环·汉风古韵”总定位,立足生态优势和特色农业两个基点,通过实施“五大工程”,发展有机农业、品牌农业、设施农业、智慧农业、观光农业,做好“土特产”文章,有力推动了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

  汉中市实施有机农业培育工程,提升“土特产”品质,大力推广“仿生态种养”“畜—沼—菜(果)循环”“稻渔综合种养”生产模式,支持粮油、茶叶、食用菌等生产经营主体率先发展有机农业,带动猕猴桃、中药材等产业梯次发展,构建有机绿色产业集群。

  为延长产业链条,该市支持龙头企业围绕有机农产品市场需求,引进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和加工总量,提高有机农产品市场占有率。以营养、休闲、保健食品为方向,开发有机米、有机茶、有机肥等新产品,形成一批适销对路的特色化、多样化、高附加值有机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目前,该市有机农业总产值达17.8亿元,力争到2025年,有机农业总产值达20亿元。

  为放大“土特产”优势,汉中市实施品牌农业培优工程,构建农业品牌体系,做强“味见汉中”“汉中仙毫”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升“汉中大米”等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同时,该市持续健全品牌运营机制,强化品牌市场营销。目前,该市农产品品牌专营店达到124家,销售额21.59亿元。

图为汉中洋县濂水镇稻渔综合种养基地丰收场景。 汉中市委宣传部供图

  同时,汉中市实施设施农业提升工程,做强“土特产”支撑,采取提升设施水平、强化科技支撑、完善配套功能等措施。如实施养殖池塘升级改造、池塘尾水净化工程,普及苗种繁育、循环水养殖、精准饲喂等设施设备,提升渔业装备现代化水平。目前,该市发展稻渔综合种养9.3万亩,规模稳居陕西省第一。

  汉中市整合各类农业数据平台,建设集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应用集成、智能分析于一体的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交换、融合应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推动智能感知、分析控制等技术装备集成应用,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投入品施用精准化、田间管理在线化,建设智能化种植基地63个。加快畜禽、水产养殖数字化改造,推广应用自动饲喂、智能环控、无人机巡查等智能装备,目前该市建设智慧养殖基地达27个,力争到2025年,智能化种植基地达100个、养殖基地达40个。

  此外,该市还实施观光农业精品工程,立足区位优势,建设一批“开心农场”“共享菜园”等农业科普基地;依托精品果园、生态茶园,打造100个农旅融合观光基地。为培育多种业态,该市发展“农耕体验型”“茶旅融合型”“种养结合型”等观光农业,提升综合效益。目前,该市有超过20万民众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中增收致富,城乡要素流动、融合发展,旅游增值和农民增收的“多赢”效益正扩大释放。(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焦点访谈丨产业升级 实“荔”出圈——土特产 金招牌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总书记特别强调,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如何做好土特产这篇文章,依托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从今天起,焦点访谈推出系列节目《土特产 金招牌》。眼下,新鲜荔枝正陆续上市,您知道吗?全球每5颗荔枝就有1颗产自我国的广东茂名,茂名栽培荔枝的历史超过2300年。总...

    时间:05-28
  • 补齐土特产销售短板

      在日前举办的2023脱贫地区农副产品产销对接会上,来自全国诸多脱贫县所在省(区、市)供应商带来很多地方特色农副产品,并与合作商洽谈。当前,很多土特产企业使用多种新型商业手段,使越来越多的土特产为老百姓所熟知,端上全国人民的餐桌。  从农业产业构成占比来看,我国农业土特产属于小众产品。但是,这个行业历史久远、涉及门类...

    时间:05-27
  • 乡村土特产拓宽销售渠道

      近日,在中国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832平台”承办的2023脱贫地区农副产品产销对接会上,四川乐乐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带来的红茶、茉莉花茶、绿茶等产品颇受欢迎,收获了不少订单。  乐乐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郭龙富告诉记者,通过“沐云飞雪、首中茶、五丁牛”这些自创品牌对接上更多消费客户,改变了以往靠贴牌赚取加工费...

    时间:05-24
  • 保障种养收益助增收 “保险+期货”赋能乡村振兴

      “保险+期货”赋能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祝惠春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优化‘保险+期货’”,这是自2016年以来,“保险+期货”连续第八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一头是沾着泥巴站在田间地头的农民,一头是精密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当两者连接起来,便撬动了金融创新服务“三农”,支持乡村振兴...

    时间:05-05
  • 保障种养收益助增收 “保险+期货”赋能乡村振兴

      “保险+期货”赋能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祝惠春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优化‘保险+期货’”,这是自2016年以来,“保险+期货”连续第八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一头是沾着泥巴站在田间地头的农民,一头是精密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当两者连接起来,便撬动了金融创新...

    时间:05-05
  • 盘活鱼米之乡“土特产” 江苏“农情四季”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中新网南京4月28日电 (虞子军)“没想到今年第一顿虾,就吃上了正宗的盱眙龙虾,有口福啦!”听说“家门口”正在举办“农情四季”江苏农业品牌精品展销暨盱眙龙虾推介主题活动,南京市民张伟4月28日带着家人、朋友来到南艺后街·鼓楼水岸艺术街区(以下简称“南艺后街”),现场参加“吃龙虾喝啤酒”品鉴活...

    时间:04-28
  • 江苏睢宁:“稻虾种养循环”蹚出生态致富路

      中新网徐州4月23日电 题:江苏睢宁:“稻虾种养循环”蹚出生态致富路  作者 朱志庚 顾士刚  谷雨时节,阴雨不断。江苏省睢宁县金城街道邱胡社区田家大园生态农业基地,183亩养殖塘的小龙虾迎来销售旺季。随着一个个网笼从水中拖出,一只只活力十足、挥舞着大钳子的小龙虾映入眼帘,虾农们蹲在塘边高...

    时间:04-23
  • 习近平广东行|借“荔”发力 “土特产”里有大文章——走进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

    根子镇素有“中国荔枝第一镇”的美誉每逢盛夏荔枝飘香引客来成为当地乡村富民增收的“致富果”视频:习近平广东行丨借“荔”发力 “土特产”里有大文章——走进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省茂...

    时间:04-12
  • 西藏米林:特色种养殖助推乡村振兴

      中新网拉萨3月17日电(德吉 邓巴 索朗次仁)西藏林芝市米林县羌纳乡巴嘎村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处在县城至市区之间,毗邻岗派公路沿线和机场,219国道贯穿全村,是通往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景区的重要路段。  近年来,巴嘎村“村两委”带领村民依靠地理优势,积极探索增收致富之路,融合发展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时间:03-17
  • 湖南东安开设“田间课堂”提升农民科学种养能力

      中新网永州3月16日电 (唐涛华 唐宇)“田间培训课让我学到了烤烟育苗、整地打厢、移栽和大田管理新技术。”在湖南永州东安县南桥镇烤烟种植基地的烤烟种植技术培训课上,种烟大户胡华收获满满,他对今年种植好100亩烤烟更有信心了。  连日来,东安县组织农技人才和党员志愿者共建“田间课堂”,着力解决种养殖户在春季生产过程...

    时间:03-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