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银行消费信贷价格竞争加剧 年化利率“3字头”成常态

2023-05-25 09:19:56

来源:证券日报

  “最近各类银行贷款的营销电话、短信越来越多,一天都能接到好几个,而且贷款利率也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近日不少市民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记者了解到,在稳经济、刺激消费的大背景下,近期多家银行不断加大贷款业务的促销力度,个人消费信用贷款利率较去年有较大幅度下调,年化利率以“3”开头已经成为常态。

  业内人士表示,不过,从近期披露的消费信贷数据来看,居民消费仍处于低谷阶段,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除了降低贷款利率,银行还要从产品和服务上发力,创新金融产品,做好金融服务,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开启利率价格战

  今年以来,促消费、扩内需政策持续“加码”。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动扩消费政策全面落地,合理增加消费信贷,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促消费活动,促进接触型消费加快恢复。今年2月份,商务部表示,把2023年确立为“消费提振年”,并将以此为主线,统筹开展全国性消费促进活动。在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引导下,多家银行纷纷加大了消费信贷投放力度,相关贷款利率持续走低。

  《证券日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不少银行加大了对居民消费贷款和经营贷款的投放力度。多家银行的纯信用消费贷产品年化利率均已降至4%左右。其中,部分银行信用贷产品年化利率最低可至3.4%。另外,个人经营性贷款利率普遍略低于消费贷款,年化利率一般在3.45%至3.9%不等。

  “信用贷产品‘闪电贷’目前有利率优惠的活动,年化利率低至3.4%,最高额度30万元,具体的额度和利率是根据您的综合情况判断的。”北京一家股份制银行的个贷经理向记者表示。

  北京另一家股份制银行的个贷经理向记者介绍,信用贷方面,该行最低的无抵押信用贷款年化利率是4%,经营贷年化利率从原来的4.3%下调为3.6%。

  《证券日报》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近期一些贷款中介也非常活跃,不断推销各种贷款产品。其中,一家贷款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个人消费信贷年化利率3.45%至3.6%,而针对小微企业的经营贷年化利率3%,现在最低也能做到2.4%。”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杜阳对记者表示,消费贷款利率下调,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消费信贷规模的提升,进而刺激消费实现恢复性增长,不断夯实消费对于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但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控制利率下调和规模增长节奏,避免过度授信、过度下沉等带来的不利影响。

  助力消费提质扩容

  尽管贷款利率下滑,但目前整体消费信贷数据并不乐观,消费者贷款积极性不强。央行数据显示,4月份的居民贷款结束了自2022年11月份以来连续5个月的正增长。

  业内人士指出,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均出现回落,居民消费信心和购房意愿仍需进一步稳固。

  杜阳认为,消费是刺激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消费对经济的提振作用。银行业作为经济复苏的供血系统,需要加强对提振消费的支持,满足居民合理消费需求,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故在当前消费复苏的关键节点,银行业积极作为,适度下调消费贷款利率,深刻体现了金融服务的人民性。

  从银行层面看,除了下调贷款利率之外,银行还要创新金融产品,做好金融服务。杜阳表示,银行需要发力消费金融业务,助力消费复苏,一是拓展消费金融业务边界;二是加速消费金融数字化转型,不断改善消费金融服务的体验;三是严控消费金融风险。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吴丹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相比其他金融机构来说,商业银行消费贷业务更规范,且作为我国支付系统主力,商业银行通过消费贷等方式促消费具有独特优势,更易普惠大众需求。除了降低利率以外,商业银行推广消费信贷产品时,应加强对市场信息数据的分析与运用,以更准确挖掘潜在居民消费需求,精准寻找优质企业联合推动相关贷款优惠服务,不断升级消费贷服务体验,以更好助力我国居民消费在复苏回暖的基础上向潜力空间再拓展。

  证券日报记者 彭妍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贷款利率与理财收益率现“倒挂” 业内称套利空间较小

      广经观察  一边是部分贷款利率走低至4%以下,另一边是部分银行理财收益率回暖至4%以上,记者近日调查了解到,今年以来,贷款利率和理财收益率之间出现了较为少见的“倒挂”现象,令市场担忧背后是否存在套利隐患。有金融业内人士提醒,理财产品净值随市场波动,套利空间较小,且贷款资金有严格的用途要求,建议投资者按规定用途使用。 ...

    时间:05-18
  • 银行理财收益率高于贷款利率能套利? 业界称空间不大且是违规行为

      本报记者 苏向杲  近期,部分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高于一些银行的贷款最优惠利率,引发市场对套利空间的讨论。“套利”即企业或个人在理论上可用较低利率的贷款购买高收益率的银行理财产品,从而获取“利差”。  在受访业内人士看来,套利空间由两大因素共振产生:一是利率市场化下,贷款利率持续走低;二是银行理财市场回暖,理财收...

    时间:05-11
  • 开局加把劲儿丨一季度快递业增速逐月提速 折射居民消费信心增强

      央广网北京4月27日消息(记者王晶)翻看一季度我国快递日均业务量数据——1月,2.33亿件;2月,3.28亿件;3月,3.38亿件。经过持续攀升,3月我国快递业务量超过100亿件,超过上年峰值,增速重回20%以上。  “‘五一’黄金周以及接下来瓜果季的到来,可以预测全行业将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综合实力稳步提升。”针对国家邮政局公布的一季度邮政...

    时间:04-28
  • 40余城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进入“3时代”

      尽管LPR已连续8个月保持不变,但在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下,越来越多城市调降了首套房贷款利率。据中指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已经有40余城市房贷利率进入“3时代”。  与此同时,多个城市房地产价格持续回暖,引发市场关于房贷利率调整的担忧。近期,部分研究机构明确提示,受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的影...

    时间:04-24
  • 35个城市首套房贷款利率进入“3时代” 银行放款走“高速”

      本报记者 彭 妍  尽管LPR已连续7个月保持不变,但在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下,多地首套房贷款利率明显回调。据中指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已经有35个城市房贷利率进入“3时代”。  《证券日报》记者采访多地银行和房地产中介了解到,“贷款余额充足,放款速度快”是当下的普遍情况。有银行个贷经理对记者表示,房...

    时间:03-21
  • 恢复居民消费重在强信心

      面对制约消费的不利因素,我国有充足的政策工具。要增强信心,着重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让消费日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力量。  近期,关于“居民爱存钱是否将影响消费”的讨论再次多了起来,原因是今年1月份、2月份的居民储蓄保持增长。继2022年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今年1月份住户存款增加6.2万...

    时间:03-18
  • 台湾青年化身“雷锋” :走进社区参加志愿服务

      中新网福州3月3日电 (郑江洛)“咔嚓咔嚓”,一双巧手、一把剪刀在发间飞舞,一根根发丝落地;在台胞志愿者林扬杰一通操作下,一位卢姓阿姨“改头换面”,普通发型变为颇具时尚设计感的潮流发型。  3日,林扬杰在福州参加“学习雷锋好榜样 两岸青年社区行”——3月5日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志愿服务活动。...

    时间:03-03
  • 两部门喊话:提高中低收入居民消费能力

      扩内需、促消费是恢复经济的核心关键。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多次喊话,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  专家分析指出,中低收入群体的背后也意味着巨大的消费潜力。要挖掘这部分消费潜力,既需要从根源上提升居民收入...

    时间:02-17
  • 金观平:我国居民消费活力强劲恢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大幅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5.2%;刚刚过去的春节和元宵节,街头商圈人流如织,车站地铁熙熙攘攘……人气旺,开门红。今年我国消费复苏和经济增长前景可喜。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人头涌动中蕴藏的是被重新激发的居民消费活力,大街小巷上的腾腾烟火气,将有力拉动我国经济回升...

    时间:02-12
  • 国家统计局: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

      中新网2月10日电 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其中,城市上涨2.1%,农村上涨2.1%;食品价格上涨6.2%,非食品价格上涨1.2%;消费品价格上涨2.8%,服务价格上涨1.0%。  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8%。其中,城市上涨0.8%,农村上涨0.5%;食品价格上涨2.8%,非食品价格上涨0.3%;消费品价格上涨...

    时间:02-1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