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贷款利率与理财收益率现“倒挂” 业内称套利空间较小

2023-05-18 09:14:09

来源:广州日报

  广经观察

  一边是部分贷款利率走低至4%以下,另一边是部分银行理财收益率回暖至4%以上,记者近日调查了解到,今年以来,贷款利率和理财收益率之间出现了较为少见的“倒挂”现象,令市场担忧背后是否存在套利隐患。有金融业内人士提醒,理财产品净值随市场波动,套利空间较小,且贷款资金有严格的用途要求,建议投资者按规定用途使用。

  文/表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楚涵

  现象:贷款利率明显降低,理财收益率回暖

  “现在贷款年利率最低可以到3.6%左右。”广州地区某贷款中介说。记者从广州地区某国有银行工作人员了解到,当前贷款利率走低,部分低至4%以下的贷款产品受到较多市民问询。

  今年以来,在市场利率整体下行的带动下,实际贷款利率明显降低,部分贷款利率低至4%以下。据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今年3月,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34%,其中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5%,均处于历史低位。

  在贷款利率走低之际,今年以来,银行理财收益率回暖,部分走高至4%以上。招商证券研报显示,今年前4个月固收类理财平均年化收益率达4.5%,固收类理财净值显著上升。2023年4月下半月定开纯固收、定开固收+、最短持有期固收类理财平均半月年化收益率分别为4.4%、3.3%和1.6%,维持较高水平。

  “受到去年底债市大跌负反馈,理财产品纷纷破净等因素影响,理财产品集体面临赎回压力,银行理财纷纷强化产品设计和管理,并加强渠道营销功能,机构间存续规模增减出现分化。当前,银行和理财公司不断优化投资策略,使得产品净值得以修复,理财产品破净情况有所好转;同时,多家银行下调定期存款利率激发了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的热情,住户存款重新流回理财市场,使理财产品的销售情况逐步好转。”普益标准研究员郑哲涵分析。

  提醒:贷款资金有严格用途要求

  “贷了一笔年利率3.6%左右的贷款,银行工作人员说不限用途,这笔贷款可以用来买理财吗?”广州市民苏女士问道。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提醒,贷款资金不允许用来购买理财产品,有严格的用途要求,一旦被发现实际用途与合同约定的用途不符,银行有权收回款项,要求借款人尽快将款项还清,并收取一定违约金。

  今年以来,银保监会多次对企业贷款资金被挪用发布处罚公告。如广发银行杭州分行因流动资金贷款被挪用等违法行为受到监管处罚;由于“贷款三查未尽职”,中信银行哈尔滨中兴支行、哈尔滨和平路支行遭到监管处罚。

  事实上,贷款利率与银行理财收益率之间出现“倒挂”现象,也令市场担忧,是否存在将贷款用于购买理财产品等,滋生套利等问题?

  “理财产品收益率高于贷款利率,存在套利空间,但这种套利风险不是很大。”刘银平分析,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不代表实际收益率,产品净值随市场波动,虽然今年以来理财产品收益向好,但不代表未来不会出现净值下跌甚至“破净”的情况,而存量贷款利率是固定的,所以贷款资金购买理财产品从而达到套利目的的实操性不是很强。

  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亦表示,套利空间很小。一方面银行理财收益上行是阶段性表现,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随着债券收益率明显下行,后续可预期的理财收益可能会降低。

  建议:可提升银行理财及债券基金的投资占比

  “未来几年债券收益率有很大的可能性创历史新低,但在债券收益率显著下行后,需要降低投资回报预期。由于债券票息明显走低,未来几年,理财可预期的投资回报或很难超过3.5%。需要清晰地看到,今年前四个月的理财收益率很难持续。”廖志明建议,在预期理财收益率下行的情况下,投资者需要降低投资回报预期。存款利率趋于下行,可以抓住时机存3至5年的定期存款,拉长存款期限。此外,为了提高资产配置收益,可以提升银行理财及债券基金的投资占比,获取较为稳定的收益。

  从规模来看,廖志明分析,4月份个人存款数据反映了个人资金开始净流入理财,带来了理财规模的显著增长,理财规模已经重回增长通道。预计2023年11月理财规模将超过30万亿元,有望接近2022年的高点。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银行理财收益率高于贷款利率能套利? 业界称空间不大且是违规行为

      本报记者 苏向杲  近期,部分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高于一些银行的贷款最优惠利率,引发市场对套利空间的讨论。“套利”即企业或个人在理论上可用较低利率的贷款购买高收益率的银行理财产品,从而获取“利差”。  在受访业内人士看来,套利空间由两大因素共振产生:一是利率市场化下,贷款利率持续走低;二是银行理财市场回暖,理财收...

    时间:05-11
  • 一季度末养老理财产品累计发行超千亿元

      本报北京4月26日电 (记者屈信明)记者从银保监会获悉:银保监会推动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各类商业养老金融业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截至一季度末,养老理财产品共发行51只,累计发行规模1004.9亿元,投资者人数合计46.7万。  传统的商业养老保险业务发展较为平稳。截至一季度末,具有养老属性的商业保险...

    时间:04-27
  • 40余城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进入“3时代”

      尽管LPR已连续8个月保持不变,但在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下,越来越多城市调降了首套房贷款利率。据中指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已经有40余城市房贷利率进入“3时代”。  与此同时,多个城市房地产价格持续回暖,引发市场关于房贷利率调整的担忧。近期,部分研究机构明确提示,受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的影...

    时间:04-24
  • 理性看待部分理财产品提前“退场”

      理性看待部分理财产品提前“退场”  本报记者 马春阳  今年以来,累计约有300款理财产品提前终止。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市场环境变化之下,理财产品主动终止意味着该产品终止策略优于存续运作,是银行理财市场产品加速优胜劣汰的正常表现。虽然会对投资者的投资规划造成一定影响,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投资者权益其实也是一种...

    时间:04-13
  • 3月份理财产品发行数量环比增长净值持续修复

      本报记者 杨 洁  随着债市稳定和回暖,理财市场也持续回暖。今年3月份,全市场理财产品新发数量环比上升,理财产品净值持续修复。  根据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全市场共新发了2855款理财产品,环比增加491款。其中,296款为开放式产品,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73%;2559款为封闭式产品,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69%,开放式及封...

    时间:04-12
  • 35个城市首套房贷款利率进入“3时代” 银行放款走“高速”

      本报记者 彭 妍  尽管LPR已连续7个月保持不变,但在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下,多地首套房贷款利率明显回调。据中指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已经有35个城市房贷利率进入“3时代”。  《证券日报》记者采访多地银行和房地产中介了解到,“贷款余额充足,放款速度快”是当下的普遍情况。有银行个贷经理对记者表示,房...

    时间:03-21
  • 银行理财市场调查:部分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展示“报喜不报忧”

      本报记者 苏向杲 杨 洁  目前,银行理财市场存在哪些对投资者“不友好”的现象,哪些环节仍有优化空间?“3·15”前夕,《证券日报》记者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体验、调查了10余家银行的理财服务。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在信披及销售环节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部分产品展示过往业绩时“报喜不报忧”;二是预期...

    时间:03-15
  • 净值化转型完成 理财产品节日营销打法生变

      “妇女节”如期而至,银行、理财公司也乘节日“东风”进行着产品营销,不过打法上却发生了变化。3月8日,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随着理财产品完成净值化转型,与“妇女节”相关的专属理财愈发难觅,理财市场新发售的此类理财屈指可数,多数银行、理财公司已开始借助节日之势,营销推广起了常规的理财产品。  净值比专属更重要  “妇...

    时间:03-09
  • 宁德时代回应卷入理财骗局:未发售相关理财产品 公司已报案

      中新网3月3日电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款名为“宁德时代”的app,以提供理财投资产品的形式进行理财骗局。对此,宁德时代3日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回复称,公司并未运营“宁德时代”App及发售“宁德时代锂电池”、“宁德时代专属社会公众股”理财投资产品。截图自深交所互动易平台  宁德时代表示,敬请各位提高警惕和识别能力,谨防受骗...

    时间:03-03
  • 专家:长期看银行理财产品会呈现波动上涨趋势

      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持续回升  专家:长期看银行理财产品会呈现波动上涨趋势   “我这只产品马上就回本了,希望7月份到期时能有惊喜。”2月28日,读者马女士打开某股份制银行的手机银行发现,去年11月初投入3万元买的一只理财产品离回本就差40多元了,比去年12月下旬涨了400多元。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去年11月股债“双杀”...

    时间:03-0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