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人民币国际化稳步向前 今年一季度人民币跨境结算规模稳步扩大

2023-05-07 17:16:24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跨境人民币结算同比上升明显,人民币国际化的“拼图”不断铺展开来。

  在东北,一季度,仅牡丹江一个城市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金额同比增长了240%;

  在湖南,一季度,株洲市跨境人民币收支总额创近八年来新高;

  而在广东,今年一季度跨境人民币结算额达1.67万亿元,占本外币结算总额的51.6%,人民币本币结算额首次超越其他币种。

  放眼全国,3月,人民币在我国银行代客涉外收支中的占比从2010年近乎零的水平上升至48%,刷新逾十三年历史新高。

  可以说,人民币跨境使用在节省汇兑成本、规避汇率风险方面的优势得到越来越多市场主体的认可。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管涛:调查结果显示,接近八成的受访境内外企业表示将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在跨境收付结算中的使用比例;境外伙伴较为接受和完全接受人民币跨境收付结算的境内企业占比约为55%,较上一年进一步提高。

  专家表示,越来越多的国家使用人民币来做结算和贸易支付,这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人民币跨境融资明显增长

  不仅在跨境贸易结算方面,跨境人民币在投融资方面也越来越展现出自己的优势。相较于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大收大放”,我国货币政策保持正常区间,人民币汇率更为稳定,近期境外主体使用人民币投融资比以前更加便利和安心。

  一大早,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的会议上,企业就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提出了诉求:加大自己境外机构的人民币海外贷款额度。

  中国广核集团财务资产部总经理 罗军:新推出的人民币贷款,无论是在资金成本上,还是效率上有比较高的优势,所以我们现在正在跟金融企业商量推进这方面的工作

  在海外直接贷人民币,对企业来说有哪些好处呢?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人民币的低融资成本是核心。过去一年,受主要经济体高通胀、紧货币等多重因素影响,美元指数创20年来新高,欧元、日元、英镑等主要国际货币相继创下近二三十年来新低。

  中国广核集团财务资产部总经理 罗军:境外主要的经济体都在升息,境外融资的成本是急剧上涨,人民币融资成本目前相对是较低,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助力走出去有非常大的助力。

  便利性则是企业考虑的第二个重要因素。

  中国广核集团财务资产部总经理 罗军:如果没有人民币跨境直贷,其实过去企业人民币要出境的话,要经过一系列的审批才能出境。有了人民币跨境直贷,实际上境外的主体可以直接向境内银行提出贷款提款申请,当天就能把这笔人民币资金放到境外主体账户上。

  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的国际业务部负责人则告诉记者,这两年做国际业务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像中广核这样提出人民币海外贷款业务需求的客户越来越多。

  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 李豫广:今年一季度,我们发放人民币贸易融资超过10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幅446%。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管涛:人民币作为融资货币的海外需求在逐渐增加,我们看到根据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的统计,今年二月份,在跨境贸易融资里,人民币的占比是4.5%,去年同期不到2%。

  多元投资需求

  催热“跨境理财通”

  记者在粤港澳大湾区采访时发现,一系列新政策,让企业用人民币做贸易结算和跨境融资更加便利。与此同时,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点试点项目——“跨境理财通”也让居民的境外投资有了更多选择。

  跨境理财通对于符合条件的购买者而言,每人可以购买100万元人民币的额度。尽管处于试点初期,但今年以来,随着大湾区居民跨境金融投资热情快速回升,“跨境理财通”投资交易需求也在激增,部分银行“南向通”业务在2月份增长超四成。

  中国民生银行深圳分行党委书记 行长 李景欣:今年口岸全面通关以后,香港和内地投资者的参与热情进一步高涨,预计开通业务的客户数量与资金汇划金额都将进一步扩大。从数据来看,“北向通”投资者更偏爱净值型理财产品,跨境资金的留存量更稳,“南向通”投资者更偏爱存款产品,跨境资金的汇划量相对更大。

  人民银行的数据也显示,一季度,粤港澳大湾区参与“跨境理财通”的个人投资者人数同比增长56.8%,跨境理财汇划金额达8.02亿元,同比增长1.3倍。

  中国民生银行深圳分行党委书记 行长 李景欣:“跨境理财通”业务提高人民币的可兑换性和流通性,通过“跨境理财通”境内投资者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币投资境外的产品,境外投资者可以将外币兑换成人民币参与境内市场投资。让境内外投资者都获得了更多元的投资选择,增加了人民币的市场需求。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地位稳步提升

  作为特别提款权SDR中唯一的新兴经济体货币,人民币国际化进展一直备受关注。随着中国经济的成长,开放水平的提升,人民币的跨境支付、投融资、储备和计价等国际货币的功能全面增强,人民币国际地位稳步提升。

  作为支付结算货币,人民币跨境使用增长明显。目前人民币在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中占了约50%。根据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估算,2022年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达到2.3%,居于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

  作为投融资货币,近年来人民币功能全面拓展,规模持续扩大。到去年底,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资产的余额为9.6万亿,较2017年增长1.2倍。

  作为交易货币,人民币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根据国际清算银行调查数据,2022年4月人民币在全球外汇交易市场的占比提高到7.0%,成为全球第五大交易货币。

  作为外汇储备货币,有80多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人民币跃升为全球第五大储备货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的权重排名第三。

  截至目前,我国与累计40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过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总金额超过4万亿元,有效金额超过3.5万亿元,可为当地提供稳定的流动性支持,更好地推进跨境人民币投融资和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在清算机制安排方面,我国已在29个国家和地区授权31家境外人民币清算行。

  人民币国际化迎来机遇期

  从“结算货币”到“计价货币”再到“储备货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步入新阶段。专家认为,当前,人民币国际化正迎来机遇期。

  首先,中国经济稳健增长给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坚实的经济支撑,也让人民币资产对外国投资者吸引力不断增强。

  与此同时,与欧美陷入40年来通胀高位相比,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了经济金融和人民币币值的基本稳定。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 涂永红:整体来讲,我觉得市场对人民币汇率还是非常有信心的。乃至过去十年当中,我们的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是在七大货币当中是波动率最小的。它对内稳定,购买力强,对外也稳定,所以它就具有了这种避险货币的属性,这样更多的国际社会的投资人,包括企业和个人,都乐于接受人民币。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管涛:根据对一些企业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当全球主要国际化货币流动性比较紧张的时候,有超过七成的境外企业愿意用人民币来融资,在对华贸易中也有68%的企业愿意接受用人民币作为融资货币。

  此外,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仍然在延续,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机遇。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管涛:特别是由于近年来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人民币的国际化也是成为其他国家的一种备选项。他如果不想用传统的储备货币的话,那么可以选择用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或者贸易计价结算投融资货币。

  (总台央视记者 孙艳 杜雷鸣 毛初明 李必雄)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埃及官员:正非常认真地考虑与中国使用本币结算

      中新网5月3日电 “我们正在非常、非常、非常认真地考虑尝试从各国家或地区进口,并批准(使用)这些国家的本币与埃及货币交易。”人民币资料图。中新网记者 李金磊 摄  据沙特的阿拉伯电视台(Al Arabiya)报道,埃及供应部长阿里•穆塞勒希日前表示,埃及正在考虑使用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等商品贸...

    时间:05-03
  • 一季度末养老理财产品累计发行超千亿元

      本报北京4月26日电 (记者屈信明)记者从银保监会获悉:银保监会推动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各类商业养老金融业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截至一季度末,养老理财产品共发行51只,累计发行规模1004.9亿元,投资者人数合计46.7万。  传统的商业养老保险业务发展较为平稳。截至一季度末,具有养老属性的商业保险...

    时间:04-27
  • 理性看待部分理财产品提前“退场”

      理性看待部分理财产品提前“退场”  本报记者 马春阳  今年以来,累计约有300款理财产品提前终止。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市场环境变化之下,理财产品主动终止意味着该产品终止策略优于存续运作,是银行理财市场产品加速优胜劣汰的正常表现。虽然会对投资者的投资规划造成一定影响,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投资者权益其实也是一种...

    时间:04-13
  • 3月份理财产品发行数量环比增长净值持续修复

      本报记者 杨 洁  随着债市稳定和回暖,理财市场也持续回暖。今年3月份,全市场理财产品新发数量环比上升,理财产品净值持续修复。  根据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全市场共新发了2855款理财产品,环比增加491款。其中,296款为开放式产品,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73%;2559款为封闭式产品,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69%,开放式及封...

    时间:04-12
  • 银行理财市场调查:部分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展示“报喜不报忧”

      本报记者 苏向杲 杨 洁  目前,银行理财市场存在哪些对投资者“不友好”的现象,哪些环节仍有优化空间?“3·15”前夕,《证券日报》记者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体验、调查了10余家银行的理财服务。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在信披及销售环节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部分产品展示过往业绩时“报喜不报忧”;二是预期...

    时间:03-15
  • 净值化转型完成 理财产品节日营销打法生变

      “妇女节”如期而至,银行、理财公司也乘节日“东风”进行着产品营销,不过打法上却发生了变化。3月8日,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随着理财产品完成净值化转型,与“妇女节”相关的专属理财愈发难觅,理财市场新发售的此类理财屈指可数,多数银行、理财公司已开始借助节日之势,营销推广起了常规的理财产品。  净值比专属更重要  “妇...

    时间:03-09
  • 宁德时代回应卷入理财骗局:未发售相关理财产品 公司已报案

      中新网3月3日电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款名为“宁德时代”的app,以提供理财投资产品的形式进行理财骗局。对此,宁德时代3日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回复称,公司并未运营“宁德时代”App及发售“宁德时代锂电池”、“宁德时代专属社会公众股”理财投资产品。截图自深交所互动易平台  宁德时代表示,敬请各位提高警惕和识别能力,谨防受骗...

    时间:03-03
  • 专家:长期看银行理财产品会呈现波动上涨趋势

      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持续回升  专家:长期看银行理财产品会呈现波动上涨趋势   “我这只产品马上就回本了,希望7月份到期时能有惊喜。”2月28日,读者马女士打开某股份制银行的手机银行发现,去年11月初投入3万元买的一只理财产品离回本就差40多元了,比去年12月下旬涨了400多元。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去年11月股债“双杀”...

    时间:03-01
  • 中国养老理财产品规模突破千亿元

      中新社北京2月24日电 (记者 王恩博) 记者24日从中国银保监会了解到,该部门推动中国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截至今年1月末,养老理财产品规模突破千亿元(人民币,下同)。  养老保险第三支柱主要包括商业养老金融和个人养老金制度。官方数据显示,在商业养老金融改革方面,截至1月末,特定养老储蓄业务余额263.2亿元;具...

    时间:02-24
  • 开年以来406家A股公司持有逾千亿元理财产品

      记者 朱宝琛  见习记者 毛艺融  开年以来,A股公司积极筹划“闲钱生钱”,通过理财投资来盘活资金。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21日记者发稿,年内超400家A股上市公司持有理财产品,合计认购金额超千亿元。  对此,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谢后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具有正当性、合理性,有助于提升资金的使用效...

    时间:02-2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