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临近月末,央行开启加量逆回购操作——资金面运行平稳

2023-05-01 05:55:55

来源:经济日报

  临近月末,央行开启加量逆回购操作——

  资金面运行平稳

  本报记者 姚 进

  近期,为呵护市场流动性平稳跨节,人民银行开启了加量逆回购操作。4月28日,人民银行公告显示,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65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由于当日有880亿元逆回购到期,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770亿元。

  据统计,从4月21日、23日开始,央行7天期逆回购操作各增加至880亿元、890亿元。24日则是央行4月以来首次进行千亿元级逆回购操作,中标量达1150亿元。专家认为,4月中期借贷便利(MLF)续做的增量规模仅为200亿元,低于市场预期,再叠加税期扰动影响,大行融出资金减少,本月资金利率出现了上行态势。央行此时加大公开市场逆回购投放力度,有助于缓解月末资金紧张程度。

  4月28日,短端利率全线上行。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上行126.6个基点,报2.134%。7天Shibor上行8.9个基点,报2.3%。从回购利率表现看,截至28日11点30分,DR007加权平均利率上升至2.3101%,高于政策利率水平。

  “央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加量投放流动性,是为了熨平税期扰动、月末资金面短期波动、大行减少融出资金等因素带来的影响,以满足机构资金需求、改善资金面边际收敛态势、平抑资金利率持续上行势头,确保市场流动性处于合理充裕水平并平稳跨月,确保资金利率中枢不大幅偏离政策利率,确保金融机构管控好利率风险。”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表示。

  综合往期操作特点来看,庞溟预计,接下来央行将会根据流动性供求和市场利率变化,灵活运用多种工具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持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维护市场预期稳定和运行平稳。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央行近日适度加大逆回购工具操作力度,净投放资金,主要是临近月末等短期因素干扰,市场利率有所走高,机构资金需求有所增加,央行灵活操作,有利于满足机构资金需求。

  “央行这一操作,释放了平稳月末资金面,继续保持市场利率和流动性处于合理水平的信号。”周茂华说,叠加国内经济复苏动能持续增强,或将利好股市、债市氛围。接下来,预计央行仍将继续通过逆回购等公开市场工具灵活操作,对冲短期资金面扰动因素,资金将平稳跨节无虞。

  展望后市,对于市场关注的货币政策走向,近日央行也有明确表态。“今年一季度,金融运行总体平稳,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明显增强。”在4月20日举行的2023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表示,下阶段,央行将继续稳固对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支持力度,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长基本匹配,巩固拓展经济向好的势头,更好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预计2023年信贷投放以及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将保持平稳。

  “硅谷银行风险事件发生以来,利率风险引起了更多的关注。去年末我国资管市场出现了波动,也警示我们要高度重视利率风险。我国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利率没有大起大落,这为金融机构管控好利率风险也创造了较好的货币环境。”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提到,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稳字当头,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确保利率水平合适,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开好局、起好步。

  庞溟认为,4月MLF增量续做规模低于市场预期,强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说明货币政策在延续稳健基调的前提下,将推动政策部署、工具使用、流动性投放、信用传导更为精准高效、科学合理、节奏平稳,继续通过松紧适度、精准施策、前瞻布局的政策操作,做到总量适度、节奏平稳、结构得宜,继续保持对实体经济支持的力度、强度、效度,以积极支持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促进经济稳步复苏和增长。

  周茂华则认为,近期央行适度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市场利率回归至政策利率下方,并运行在政策利率附近,反映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短期看,除了缴税、缴准、月末等因素外,还要关注债券发行、财政支出节奏及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对资金面扰动影响。整体看,央行应对短期干扰因素工具较多,在财政政策偏积极、货币政策呵护下,市场流动性有望保持合理充裕格局。(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央视快评】依靠劳动创造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希望广大劳动群众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诚实劳动、勤勉工作,锐意创新、敢为人先,依靠劳动创造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  习近平...

    时间:04-30
  • 中国式现代化与西藏人权事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

    时间:04-29
  • 中国央行公布“北向互换通”规则 官方解释额度管理制度

      中新社北京4月28日电 (记者 夏宾)中国央行28日发布消息称,为规范开展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相关业务,保护境内外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利率互换市场秩序,其制定了《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管理暂行办法》,现予以公布,自2023年4月28日起施行。  上述办法所称“互换通”是指,境...

    时间:04-28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心中有“数”

      联播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心中有“数”  4月27日至28日,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峰会以“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  在2015年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数字中国”这一概念——“中国正在实施‘互联网+’行...

    时间:04-28
  • “中国式现代化与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协同发展”学术研讨会举行

    人民网澳门4月27日电 (记者富子梅)“中国式现代化与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协同发展”学术研讨会27日在澳门城市大学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史丹,澳门中联办经济部副部长黄圣彪、研究室副主任黄智虎,澳门城市大学校长刘骏、澳门特区政府教育及青年发展局、澳门经济学会、横...

    时间:04-27
  • 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副主席: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迥异

      中国日报4月27日电 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副主席基思•贝内特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发展不以剥削他国为代价,而是帮助其他国家发展,这是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本质区别。  贝内特说,中国的现代化是中国人民在过去数十年、乃至上百年间对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探索而努力积累的...

    时间:04-27
  • 乡村振兴为何是上海“解码”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答题”?

      中新网上海4月26日电 题:乡村振兴为何是上海“解码”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答题”?  作者 樊中华  在上海松江区石湖荡镇,从浙江奔流而来的圆泄泾与源自江苏太湖的斜塘江在此汇合,形成上海母亲河黄浦江的源头“浦江之首”。  而地处这一三江交汇之处的东夏村,近年来也在“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中,凭借着“浦江之首”...

    时间:04-26
  • 郑永年: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新的“三大法宝”

      中新网深圳4月26日电 (记者 庞无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近日表示,“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新的‘三大法宝’,那就是改革、开放、创新”。  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国际事务研究院暨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主办的百川论坛——“第二届中国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实践:中国式现代化与高水平对外开放”2023...

    时间:04-26
  • 全面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深远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现代化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既立足时代又引领时代,对当今世界开创现代化模式新图景、重塑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创造...

    时间:04-26
  • 厚植中国式现代化产业根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概念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经济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时间:04-2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