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乡村振兴为何是上海“解码”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答题”?

2023-04-26 21:13: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4月26日电 题:乡村振兴为何是上海“解码”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答题”?

  作者 樊中华

  在上海松江区石湖荡镇,从浙江奔流而来的圆泄泾与源自江苏太湖的斜塘江在此汇合,形成上海母亲河黄浦江的源头“浦江之首”。

  而地处这一三江交汇之处的东夏村,近年来也在“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中,凭借着“浦江之首”独特的风景资源优势,以旅游服务业带动三产融合、城乡融合,凸显松江“米文化”、江南“水文化”特色,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吸引年轻人“回流”创业,村民原地“创业”“再就业”,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乡村“共富”之路。

东夏村村民“原地创业”开设的有米茶点店。 樊中华 摄

  这只是近年来上海乡村振兴中涌现出的“样本”之一。数据显示,当前上海已累计建成乡村振兴示范村112个,乡村新业态涉及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总部经济等十余种,首批9个示范村集体总资产增幅由2018年的约7%提高到2021年的80%以上。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展示窗口”,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接近90%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因何要将乡村振兴置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杨传开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其中最突出的表现,“乡村振兴不是就乡村论乡村,而是要通过促进城乡协同联动和城乡要素有序流动,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实现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是破解我国‘三农’问题的必然路径。”

“浦江之首”景区所在的松江区石湖荡镇东夏村景色。 樊中华 摄

  因此,“高度城镇化的上海,有条件有能力以城乡融合引领乡村振兴,率先重塑新时代城乡关系,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起到示范作用,打造全球城市城乡融合示范样本,”杨传开说,“这也是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必须回答的问题。”

  专家们指出,世界大都市发展的经验表明,在城市城镇化水平超过50%以后,一是农村的稀缺性和多样化功能逐步受到重视,城市开始反哺农村;二是城市对乡村的资源依存度将逐渐由功能互补性取代。

  “乡村地区是未来国际化大都市空间和功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的都市化进程以‘国际大都市’与‘世界级都市群’为中心,与都市乡村具有天然的互补性、协调性和融合性,”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于秋阳观察到,当前上海正在通过构建特色产业,实现城乡功能互补,促进城乡要素流动,塑造世界级城市乡村经济社会新形态。

  事实上五年来,上海的五批乡村振兴示范村依据其不同的地缘和自然资源禀赋,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标识,构建起三产融合的产业链,引导乡村经济自我“造血”,推进城乡融合进程。

  例如围绕特色稻米产业,松江区兴达村打造“八十八亩田”叶榭软糕非遗文化品牌;围绕都市预制菜消费趋向,金山区建设“都市中央厨房”预制菜特色产业园区,一头连接种植业、养殖业、食品加工等,一头连接餐饮业和居民消费;崇明区园艺村则组织675户农户抱团打响“崇明黄杨”品牌,全村造型黄杨年销售收入可达4000万元。

“浦江之首”景区所在的松江区石湖荡镇东夏村乡村美术馆外景。 樊中华 摄

  东夏村“有米产业社区”运营方上海思尔腾茸城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策划运营经理孙兴龙介绍,该社区与上海“浦江之首”文化IP形成产业互促互补模式,社区与上海户外联盟合作打造骑马、射箭、露营、皮划艇等游玩项目;村民围绕“米文化”开设特色餐馆、奶茶店等,平均月收入可增加5000元左右。在规划中,民宿、乡村美术馆、酒吧、咖啡店及大米再生体验馆等将陆续建成开启,这些乡村新业态吸引游客前来,深度了解“浦江之首”之于上海起源、发展的文化历史蕴意。

  于秋阳指出,上海乡村产业一是通过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互惠合作;二是通过系牢市场和品牌的纽带,搭建一产“接二连三”的桥梁,最大程度实现价值溢出效应;三是其大力培育的新产业及业态如文化、电商、体育、康养等,十分符合国际化大都市的特点。

  杨传开则表示,背靠超大城市是上海乡村发展的最大优势,城市的人口规模很好地支撑起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而同时,乡村也为城市科技、人才、资金的流动提供了广阔空间。

  上海如何进一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都市-乡村”新图景?

  杨传开指出,上海应引领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新城-新市镇-乡村”的多层级发展空间体系。“当前新城能级偏弱、新市镇定位模糊,100余个示范村相比全市逾1500个行政村而言仍显不足。”

  于秋阳建议,上海一是应突出数字经济优势,积极推动数字信息技术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各环节的应用,导入形成特色现代服务业;二是应依托示范村,推进特色产业连片式、集群化发展。“在面向2050年,上海全面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的进程中,应逐步形成宜工宜农、宜商宜旅、宜居宜业、宜文宜教的乡村发展生态,使乡村发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郑永年: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新的“三大法宝”

      中新网深圳4月26日电 (记者 庞无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近日表示,“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新的‘三大法宝’,那就是改革、开放、创新”。  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国际事务研究院暨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主办的百川论坛——“第二届中国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实践:中国式现代化与高水平对外开放”2023...

    时间:04-26
  • 全面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深远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现代化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既立足时代又引领时代,对当今世界开创现代化模式新图景、重塑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创造...

    时间:04-26
  • 厚植中国式现代化产业根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概念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经济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时间:04-26
  • 中国式现代化的长三角实践:守护“高颜值”盐城的生态底色

      中新网盐城4月26日电 (徐珊珊)暮春时节,在位于江苏盐城东台的条子泥湿地,飞抵而来的“候鸟精灵”在此停留,它们时而追逐嬉戏,时而展翅高飞,伴随着潮涨潮落、日出日落,形成黄海滩涂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近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江苏省委网信办、上海市委网信办、浙江省委网信办、安徽省委网...

    时间:04-26
  • 中国式现代化的长三角实践:深耕“试验田”南京科创“加速度”

      中新网南京4月25日电 (徐珊珊)从1G到5G,不断发展的通信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变革。6G在未来有哪些应用场景和需求?6G和5G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目前攻克了哪些关键核心技术?在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的紫金山实验室,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答。  近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江苏省委网信办、上海市委网信办、浙江省委网信办、安徽...

    时间:04-25
  • 专访樊纲:中国式现代化路上,要警惕哪些“发展陷阱”?

      中新网北京4月25日电 题:专访樊纲:中国式现代化路上,要警惕哪些“发展陷阱”?  记者 李金磊  中国正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此过程中,要避免哪些“发展陷阱”?  202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也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成立40周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发...

    时间:04-25
  • 在准确把握“六个必须坚持”中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核心阅读  “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必须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六个必须坚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继...

    时间:04-25
  • 中国式现代化的长三角实践 “三链融合”,看这里!

      数控电火花机床自动作业,工作人员只需在智能设备显示器前监测调整数据,一个个精密的闭式整体构件产品就初具雏形了。你或许想不到,一家成立才6年光景的公司解决了我国新一代高功重比航空发动机的卡脖子难题。  “我们原本只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想走产业化道路但是有很多局限...

    时间:04-24
  • 共享中国式现代化机遇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

      4月18日至20日,“读懂中国·湾区对话”专题论坛在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与会人士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新机遇”主题,共同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以及中国发展为世界带来的新机遇,认为中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以广阔...

    时间:04-23
  • 中国式现代化版权属于中国,机遇属于世界(和音)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胸怀天下,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和平注入更多正能量,为全球发展带来更多新机遇  “中方愿同各国一道,努力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为人类探索现代化道路和更好社会制度提供新助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时间:04-2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