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中国式现代化与西藏人权事业

2023-04-29 05:25:1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最核心的理念、最崇高的追求、最厚重的底色是坚持人民至上,永远将人民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形成人类文明新形态下新的民主观、自由观、人权观。这是与资本主义现代化最本质的区别。

  西藏和平解放71年来,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的十年的跨越式发展,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质的提升,人均预期寿命从和平解放初期的35.5岁提高到72.19岁,人权事业取得了全方位、飞跃式的发展,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追根溯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引领西藏由黑暗走向光明、由落后走向进步、由贫穷走向富裕、由封闭走向开放,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优越性、进步性在西藏得到了最集中、最直接、最鲜明的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西藏发展的宏大背景和最大特点。实践充分证明,西藏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逻辑、制度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

  西藏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公平正义社会观的必然结果。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实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一切以百姓的冷暖好恶为旨归,拒绝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消除绝对贫困。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追求人人平等和社会公平正义,既关心发达地区、更关心不发达地区,既关心城市居民、更关心农村人群,既关心一部分人富起来、更关心大部分人共同富裕,既关心人口众多的汉族、更关心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在追求富裕的征程上,全体中国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一个人也不能少。西藏是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过去发展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特殊关怀西藏的脱贫攻坚事业,倾注了极大的心血,给予了极大的支持,经过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年均减贫10.6万人,年均减贫速度快于全国农村3.1个百分点,2019年,全区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提前一年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消除,做到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一个藏族学者深有感触地说,没有这十年新时代的伟大成就,高原涉藏州县再有100年也摆脱不了绝对贫困。

  西藏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的全面现代化发展观的必然结果。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倡导的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并进。党和政府始终将人的全面现代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现代化重“物”轻“人”的超越。西藏在彻底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同时,党和政府还特别注意保障发展各族人民的文化教育权利,尊重和保护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全区实行了城乡15年公费教育和农牧民子女“三包”教育政策,2021年,全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6%。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区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至6.75年。全区公共文化建设不断加强,2020年末共有图书馆81个、群众艺术馆194个,农家书屋和寺庙书屋实现了行政村和寺庙全覆盖。党和政府为信教群众的宗教生活创造了良好环境,寺庙的公共服务全面加强,即使十分偏远的寺庙也做到了通路、通水、通电、通讯等,广大僧尼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他们的医疗、养老、低保、住房等生活保障问题都得到妥善解决。

  西藏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观的必然结果。中国式现代化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意识、生态工作、生态面貌发生转折性、标志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同全国一样,西藏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要指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程。当前,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2.31%,草原综合植被盖度47.14%,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9.8%,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西藏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西藏各族人民享有良好生态环境的权利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保障

  西藏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民民主制度观的必然结果。“制度优势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国之所以呈现出“风景这边独好”的局面,根本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显著的优势。“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外,没有任何一种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在这样短的历史时期内创造出我国取得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这样的奇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始终有一个稳定的政治核心,这有利于制定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规划,有利于形成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国家长远利益的方针政策,有利于调配与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利于寻求最大公约数、形成最大同心圆。西藏的全部发展进步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这一点。西藏和平解放71年来,中央政府为西藏制定了许多特殊优惠政策,中央财政对西藏转移支付力度逐年加大,在不同时期相继安排了一大批关系西藏长远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大工程项目,极大改善了西藏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口支援省市、中央国家机关及中央企业累计落实援藏资金600亿元,先后派出4批6882名干部人才进藏工作。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支援省市284个县(区)与西藏332个县(区)或乡镇结对帮扶,帮助5万多户、23万多群众脱贫。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没有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民主性的制度安排,西藏在这么短的时间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就是在梦里也是不敢想的。

  西藏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民群众实践观的必然结果。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者、参与者、受益者。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推动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共同体。在党的带领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全国人民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国民精神发生结构性变化,由普遍被动变为积极主动,探索精神、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空前高涨。西藏各族人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开辟发展新道路、创造幸福新生活的主动性、积极性全面激发,无论是城镇、腹心区还是农牧区、偏远边境,到处都呈现出一幅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的动人画面。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前景已经在辽阔的东方天空绽放出万道曙光。西藏各族人民在祖国的怀抱中共享国家荣光和民族尊严,生存权、发展权、幸福权、民主权、文化权、信仰权等各种人权得到空前保障。境外反华势力和达赖集团颠倒黑白,歪曲事实、捏造谣言,诬蔑、攻击西藏的人权状况,目的是抹黑我国际形象、恶化我国际环境,阻滞我发展步伐,这种卑劣的图谋注定是不会成功的。

  (作者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书记)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五一”假期首日预计全国营业性客运量5699万人次

      交通运输部信息显示,“五一”假期第一天,预计全国营业性客运量5699万人次,比2022年同期(劳动节假期第一天,下同)增长151.8%。  其中,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950万人次,同比增长343.6%;公路预计发送旅客3450万人次,同比增长98.8%;水路预计发送旅客95万人次,同比增长86.2%;民航预计发送旅客204万人次,同比增长441...

    时间:04-29
  • 专家学者汇聚昆明 研讨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中新网昆明4月29日电 (记者 韩帅南)28日至29日,“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学术研讨会——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2023年年会暨第十届理事会换届选举大会在云南昆明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教学与研究》编辑部等高校和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云南师范大学,共同推动党的二十大...

    时间:04-29
  • 中国海军完成第二批紧急撤离我在苏丹人员任务

      中新网沙特吉达港4月29日电 (李怡诺 唐思宇)当地时间4月29日9时许(北京时间29日14时许),海军微山湖舰搭载我第二批撤离苏丹人员272人、外籍人员221人,在南宁舰伴随护卫下安全靠泊沙特吉达港,中国海军圆满完成第二批紧急撤离我在苏丹人员任务。  当地时间4月27日转运首批撤离人员抵达沙特吉达港后...

    时间:04-29
  • “拨”下希望 16亿元补助资金夯实夏粮丰收底气

      人民网北京4月29日电 (记者李栋)当前正处于小麦产量形成的重要时节,也是实施小麦“一喷三防”的关键时期。按照国务院部署,中央财政下达小麦“一喷三防”补助资金16亿元,促进小麦生产省份夏粮稳产,夯实丰收底气。  “一喷三防”,是在小麦生长期使用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

    时间:04-29
  • 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前景广阔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人社部组织开展了第十六届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活动,评选出30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295名全国技术能手,并表彰一批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28日,国新办举行“技能成才 技能报国”中外记者见...

    时间:04-29
  • 美好生活 劳动创造 | 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发射准备有序进行

      央视网消息:4月29日是“五一”假期的第一天,在太空出差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依然坚守在岗位,维护设备运行,完成日常科研任务。目前,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已经全面建成并进入设备调试和试运行阶段,空间站各项科学实验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神十五乘组太空出差满五个月...

    时间:04-29
  • 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2022年“诚信之星”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诚信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诚信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大力弘扬诚信文化,积极推进诚信建设,持续推动诚实守信、履约践诺成为全社会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向社会发布了2022年“诚信之星”。  此次发布的...

    时间:04-29
  • 点赞新疆发展变化,驳斥外媒编造假新闻——部分国家驻华总领事参访新疆

      新华社乌鲁木齐4月28日电 题:点赞新疆发展变化,驳斥外媒编造假新闻——部分国家驻华总领事参访新疆  新华社记者孙哲、胡虎虎  应外交部领事司邀请,4月24日至28日,巴西、伊朗、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厄瓜多尔和塞内加尔等14国驻华总领事参访新疆乌鲁木齐、喀什和...

    时间:04-29
  • 民盟先贤楚图南之子讲述父亲一生的转折点:站在历史与人生的交叉路口

      1948年6月14日,“五一口号”从太行山发出一个多月后,在香港恢复工作的中国民主同盟宣布响应号召、全力支持新政协。两天后,这篇声明登上了香港《华商报》,向全国广而告之。  此时的楚图南,正在香港。前一年的11月,迫于蒋介石的压力,部分民盟领导人在反复商议后,不得不在上海宣布停止活动。作为民盟中...

    时间:04-29
  • 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从今年4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推出学法时习之·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系列策划,本篇...

    时间:04-2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