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首届中国(江夏)水产预制菜产业链峰会在武汉江夏成功举办

2023-04-23 11:40: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4月20日,武汉江夏,第一届中国(江夏)水产预制菜产业链峰会盛大开启。此次活动将持续举办全国水产预制菜龙头企业投资洽谈会、中国水产预制菜投资贸易峰会、中国水产预制菜产业高峰论坛、食极星武汉特色菜品品鉴晚宴、中国水产预制菜直播周启动仪式暨江夏区直播电商培训大会等重要活动。

  本次活动云集众多政企研等领域的代表,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单杨,武汉市副市长王清华、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总经济师曾德云,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玉珍,江夏区区委书记张斐,中国远洋渔业协会会长张显良,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教授、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熊善柏,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轮值主席、海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滕用雄,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教授樊启学,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大宗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武汉)副主任刘茹,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杨,世界粤菜厨皇协会创会主席、国际粤菜学院院长梁日东,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研究院院长昕原,大同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颖龙,饿了么首席运营官谌伟业,中国渔业协会副会长、黑龙江省渔业协会会长、北鱼科技董事长康志永,浙江震元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海明,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何国华,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执行秘书长、一亩田集团副总裁彭南峰,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产业园发展运营专委会主任、晓麦集团董事长刘泽轩等来自政企研等各领域重磅嘉宾超过300人参与此次活动。

  武汉市副市长王清华,江夏区区委书记张斐,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玉珍,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总经济师曾德云,中国远洋渔业协会会长张显良出席并致辞。

  武汉市副市长王清华在致辞中表示:“武汉市将以高水平农业科技供给和乡村振兴样板为重点,抢抓预制菜产业发展的风口期,不断优化产业政策供给和配套支撑。打造一批以淡水鱼为食材,且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预制菜品牌,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促进以预制菜为代表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

  江夏区区委书记张斐致辞:“相信在各位专家、领导,各位企业家的鼎力支持下,江夏水产预制菜品牌一定能够香飘万里,中国水产预制菜产业必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真诚的邀请各位专家,各位企业深度了解江夏、投资江夏、扎根江夏,相互赋能,彼此成就,合力把产业热点变成发展亮点,把先发优势转化为发展盛势,携手打造特色品牌,让‘江鲜天夏’引领水产预制菜发展新时尚。”

  “水产预制菜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建议区域要培育头部企业和品牌,培育一批示范标杆企业,塑造一批预制菜名企、名菜和名师,开展一系列线上线下营销活动,培育一支高层次的人才梯队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单杨现场演讲,并对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研究院院长、食极星美食标准评价体系牵头人昕原在《美食产业全链路发展报告》演讲中表示:“随着产业和市场不断发展,预制菜逐渐场景分级,品质分级,体验分级,品牌链路属性和价值逐渐提升,标准和专业选品、评价标签越来越重要。从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研究院和食极星标准评价体系的角度来说,要重新定义和分级预制菜标准产品和价格体系,特别是认证品牌产品和链路。”

  此次高峰论坛中,由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执行秘书长、一亩田集团副总裁彭南峰作为授牌嘉宾,武汉市江夏区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柳新作为代表接受中国淡水水产预制菜之都授牌。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研究院院长昕原、江夏区区委书记张斐共同为中国淡水水产预制菜预研究院揭牌。

  活动还进行了系列标准及产品的发布,食极星水产美食代表产品标准发布、《江夏区水产预制菜产业发展报告》发布、武汉特色菜榜单发布以及全国十大水产预制菜品牌榜四大重磅发布。

  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研究院专家委员会秘书长王静、饿了么品类运营总经理沈逸作为发布官,现场发布食极星水产美食代表产品标准发布,其中涵盖了酸菜鱼、烤鱼、牛蛙、鱼丸、小龙虾等水产美食代表产品。在此次发布活动中食极星与饿了么联合发布小龙虾美食评价标准,食极星依据食材用料、营养价值、感官体验三个维度对菜品进行定性、定量的计分评级,评级结果以及具体的营养成分等都会在饿了么App上得到完整展现。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教授、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熊善柏作为发布官,现场发布《江夏区水产预制菜产业发展报告》。该报告从预制菜产业、江夏区区位、产业及社会经济基础等方面,全面把脉江夏预制菜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前景,并从发展思路、总体定位、具体发展路径等方面给出参考建议。报告提出,依托江夏区自身优越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及良好的资源禀赋,以“差异化”发展为行业发展道路,以湖北省“千湖之省”淡水鱼养殖规模为行业纵深,以“水产预制菜特品高地”为发展目标,抢占预制菜产业细分市场,上下延伸产业链条,融合发展,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竞争有力的“水产预制菜”产业体系,以生态化、科技化、产业化、品牌化、国际化为发展路径,最终打造“全国淡水水产预制菜之都”。

  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研究院专家委员会秘书长王静与饿了么副总裁&蜂鸟即配总裁韩鎏一同发布武汉地标美食认证,同时发布以小龙虾、热干面、武昌鱼、三鲜豆皮等武汉特色美食为代表的武汉地标美食榜单,韩鎏作为嘉宾为获奖商家现场颁发证书。

  此次食极星评选出的武汉地标美食认证与武汉地标美食榜单集中系统对武汉当地主流食品产业产品和预制菜供应链进行评价认证,帮助打造预制菜区域公共品牌与武汉当地美食招牌菜品类,助力武汉打造地域预制菜美食新名片。

  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产业园发展运营专委会主任、晓麦集团董事长刘泽轩作为嘉宾发布全国十大水产预制菜品牌榜,此次上榜企业有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正大食品有限公司、海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观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品珍鲜活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百珍堂食品有限公司、肇庆市中业水产有限公司、武汉梁子湖水产品加工有限公司、武汉华沛顺荣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

  此次高峰论坛云集行业内多家龙头企业,在总裁圆桌互动上,饿了么首席运营官谌伟业作为嘉宾主持,中国渔业协会副会长、黑龙江省渔业协会会长、黑龙江北鱼渔业集团总经理、北鱼科技董事长康志永,浙江震元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海明,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杨,中国水产学会常务理事、广州观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舒锐作为嘉宾参与圆桌讨论。他们代表了科研、美食供应链的专业度,为未来餐饮业指明了预制化、标准化、丰富化、精准化的新方向。

  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研究院全力建设的第三方美食标准评价体系食极星,会不断评选出在弘扬美食文化、饮食文明,研制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标准餐饮产品等工作中,做出杰出贡献和获得特别成就的创新人士作为“食极星年度人物”。在此次高峰论坛上,举行了“食极星年度人物”嘉宾颁奖活动。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轮值主席、海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滕用雄作为颁奖嘉宾,为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教授、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熊善柏,鲟鱼之父、世界粤菜厨皇协会创会主席、国际粤菜学院院长梁日东,湖北鼎金耀餐饮服务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汉文共三位获颁“食极星年度人物”证书。

  活动最后,江夏区与抚远县政府领导代表进行了预制菜产业链峰会会旗交接。同时,在食极星美食地图传递仪式上,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研究院院长,见证了武汉江夏区政府代表接受食极星品鉴会会旗。

  投资贸易峰会是本次活动内容之一,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副主任吕向东,江夏区区委副书记、区长舒贵传,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执行秘书长、一亩田集团副总裁彭南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向卉珍,区政协主席魏雄伟以及来自恒兴集团、中食民安、正大集团、雪印食品等政企各界代表、专家学者、媒体记者等300多人参会。

  农业农村部贸易促进中心副主任吕向东现场致辞中表示:“江夏发展淡水水产预制菜产业基础好,区位优势佳,作为武昌鱼的原产地,希望更多江夏的好产品能走出湖北,走进全国,走向全世界。”

  全力打造淡水水产预制菜之都是江夏区依托区位优势,立足万亿赛道的战略谋划。在投资贸易峰会现场,江夏区区长舒贵传介绍了江夏在发展淡水水产预制菜产业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他指出:“江夏滨江临湖,素有楚天首县的美誉,作为湖北水产大区,江夏发展水产预制菜优势独特,恰逢其时。首先得天时,目前预制菜正成为众多消费者新宠,是产业发展的新风口,万亿市场的新蓝海。江夏乘借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春风,设立水产发展母基金15亿元以及预制菜产业发展黄金十条政策。其次占地利,江夏从资源禀赋看是江城武汉的南水乡,全市近一半的湖泊在江夏,处于武汉都市圈几何地理中心,服务3200多万消费对象,有巨大的消费群体。江夏始终以开放姿态,包容心态迎接八方来客。”

  依托产业优势,本次投资贸易峰会达成签约合计超100多亿元,主要项目包括来三斤智慧农贸预制菜(武汉)产业园项目、华沛预制菜产业园项目、乡村美功能水稻研发项目、江夏冷链物流园项目等共14个项目,涵盖了产业园区运营、冷链物流保障、产品市场营销等多项内容。

  产业政策是建设良好营商环境的引领,也是产业基础。活动现场,江夏区副区长张立峰正式对外发布江夏区支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黄金十条”产业政策,包括专业园区建设、企业主体培育、产业品牌建设、财政基金支持、金融保险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技术创新平台、冷链物流建设、产业营销宣传及产销对接服务,全面涵盖了预制菜产业从生产到流通全链路所需各项服务内容。

  “江夏要以千锤百炼出深山、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担当精神,抓住新风口、跑好新赛道,引领淡水水产预制菜行业新的发展机遇。”江夏区副区长张立锋表示,要以举办水产预制菜产业链峰会为契机,推动实现淡水水产预制菜生产标准化、风味标准化、质量标准化,倾力打造淡水水产预制菜产业“江夏标准”,不断抢抓行业话语权。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春耕一线观察|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的“吨粮田”如何建? 一文解读

      “吨粮田”促单产 夯实丰产基础  眼下,北方大部分地区冬小麦进入拔节期,也是春管的关键期。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开展吨粮田创建”。  那么什么是吨粮田?吨粮田里生长的小麦和普通农田里的又有什么区别?一起去看看。  在山东德州义渡口镇高标准农田片区,技术专家正在为麦田进行统一病...

    时间:04-17
  • “庭院经济”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潜力有多大?

      庭院方寸地 拓成聚宝盆  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秀峰  今年,庭院经济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明确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庭院经济是什么?如何发展庭院经济?它的潜力有多大?  何为庭院经济  “庭院经济是指农民以自己的住宅院落及其周围为基地,以家庭为生产和经营单...

    时间:04-16
  • “庭院经济”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潜力有多大?

      庭院方寸地 拓成聚宝盆  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秀峰  今年,庭院经济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明确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庭院经济是什么?如何发展庭院经济?它的潜力有多大?  何为庭院经济  “庭院经济是指农民以自己的住宅院落及其周围为基地,以家庭为生产和经营单位,为自己和社会提供农业土...

    时间:04-16
  • 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预制菜“看着美”也要“吃得香”

      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各地出台政策大力支持——   预制菜,“看着美”也要“吃得香”  当下社会正朝着便捷化方向快速发展。而在餐桌上,预制菜无疑是大家就餐的“好帮手”——相较于自行烹制,操作方法更简便;与方便速食相比,其口味能更好还原餐馆味道,且品种丰富,便于消费者品尝新菜肴。  政策层面,预制菜近年来也收获更多...

    时间:03-20
  • 聚焦零能耗建筑 京津冀超低能耗建筑产业联盟大会在天津顺利召开

      中新网天津3月13日电 (王在御)京津冀超低能耗建筑产业联盟大会近日在天津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京津冀超低能耗建筑产业联盟主办,会议围绕新形势下建筑低碳、供热制冷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聚焦低碳、节能、环保、可再生能源等话题,搭建产业服务平台,力推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  据了解,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三大城市群之一...

    时间:03-13
  • (两会声音)大棚里的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加大乡村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中新网北京3月3日电 题:大棚里的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加大乡村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作者 杨静  出生于太行山中的农村妇女崔丽枝,从事食用菌种植与加工行业10余年,同时带领乡亲们脱贫增收,成效显著。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她结合自身实际,就发展菌菇产业提出建议,希望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崔丽枝...

    时间:03-03
  • “养殖工船”首入中央一号文件 全球首艘养鱼船有哪些“超能力”?

      现如今在老百姓的餐桌上,海鲜出现的越来越多。去年,我国海产品人均占有量达到24公斤,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海鲜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之一。  在今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发展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这是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在内容中明确提及具体船型。那这型养殖工船到底是一艘什么样的船?近日记者就登上了这艘船,它也是全球第一...

    时间:03-02
  • 聚焦抓好粮食生产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严防“割青毁粮”

      春耕备耕已经开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全力抓好粮食生产,严防“割青毁粮”(“一号文件”新提法传递哪些信号③)  本报记者 廖睿灵  松土、播种、施肥……正值春耕备耕时节,全国多地农民抢抓农时,春小麦播种有序展开,农田间一派繁忙景象。  聚焦抓好粮食生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严...

    时间:03-02
  • 聚焦抓好粮食生产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严防“割青毁粮”

      春耕备耕已经开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全力抓好粮食生产,严防“割青毁粮”(“一号文件”新提法传递哪些信号③)  本报记者 廖睿灵  松土、播种、施肥……正值春耕备耕时节,全国多地农民抢抓农时,春小麦播种有序展开,农田间一派繁忙景象。  聚焦抓好粮食生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严...

    时间:03-02
  • “庭院经济”首度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经济潜力有多大?

      “庭院经济”首度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小小庭院,经济潜力有多大?(“一号文件”新提法传递哪些信号②)  本报记者 李 婕  有的开农家乐、办民宿、弄采摘园,打造周边休闲旅游好去处;有的收发快递、直播带货,成为村镇集市人气最旺的地方;有的开小超市、修理店、家庭作坊,服务当地生产生活……在不少乡村,农家庭院承担多样...

    时间:03-0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