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一碗面,见证餐饮业回暖

2023-04-19 09:40:58

来源:人民日报

  一天卖出几百碗,日销量比2019年同期多两成,在江苏南京明瓦廊美食街的面馆里——

  一碗面,见证餐饮业回暖(一线调研·经营主体看活力)

  本报记者 林 琳 姚雪青

  餐饮业是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的重点领域,也是经济复苏的“晴雨表”。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餐饮业呈现复苏势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餐饮收入增长13.9%,餐饮消费市场加快恢复向好。在江苏南京,特色餐饮店众多,中小微企业占比高达97%。记者选择在周末客流高峰,围绕一家特色面馆深入走访,呈现餐饮业逐步回暖的态势。

——编 者

  早晨6点:菜摊经营户梁家贺来送菜——

  今年每天进货量比去年增长40%左右,有的餐馆一天还要补送一两次货

  深夜零点,夜色正浓,南京城悄然入睡。

  此刻,位于江宁区东山街道的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众彩市场)热闹非凡。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菜篮子”之一,一辆辆进货车从周边赶来,载着新鲜瓜菜疾驶而去。

  “青菜、西红柿、平菇、大白菜……都各来几箱。”菜摊经营户梁家贺停好小货车,来到熟识的摊位,麻利地挑选了十来种蔬菜。“今年行情不错,每天进货量比去年增长了40%左右,有的餐馆一天还要补送一两次货。”梁家贺告诉记者。

  “送菜啦!”早晨6点,天边泛起鱼肚白。秦淮区明瓦廊美食街西侧,路灯映照下,进完货稍事休息的梁家贺,已经骑着满载蔬菜的电动车,来到易记皮肚面的门口。

  4包青菜、2箱平菇、1箱西红柿……店里的伙计接过梁家贺和其他商户陆续送来的食材,趁着新鲜抓紧收拾。

  “今天除了菜市场摊位的菜,还有5家餐馆要送。去年这个时候,好多餐馆没怎么开张,哪有这么忙啊!”梁家贺说完匆匆上车,赶回去接着取菜、送菜。

  红帽子,粉口罩,蓝底花外套,银灰色斜挎小皮包……早晨6点20分,面店负责人、年过七旬的易慧萍掀开透明门帘,走了进来。

  “你们这么早就来了?”易慧萍一边招呼记者,一边顺手从桌肚里掏出小凳子坐下择菜。

  “您也很早,吃早饭了吗?”记者问。

  “今天周末,忙得很,哪有时间吃早饭啊。去年这时候应该是有的,生意不多嘛。”易慧萍俏皮地说。

  说话间,店里的10个伙计都已到位,煎荷包蛋等配料的,切皮肚的,称面的,洗菜的,忙而有序。“现在每天销量已经比2019年同期多了两成,周末人更多,得抓紧准备。”易慧萍说。

  果然,7点过后,开始有食客进店点餐。7点40分左右,已经要排号了。

  中午11点多:面条师傅王子勤迎来“午高峰”——

  大概50秒做一碗面,最近生意多得再次把手磨出茧子

  中午11点刚过,进店的客人多了不少。点餐的、排号的、找位置的,不算小的店面一下子拥挤起来。

  “今天过来吃啦!”“小姑娘,现在人多,你和他俩拼一下桌好不好?”易慧萍一边招呼着熟识的老客,一边帮年轻客人找位置。

  此刻,厨房的操作间里,面条师傅王子勤正在忙活。

  只见他面戴蓝色口罩,身着白色厨师服,面前一大一小两口锅。左侧锅开,右手执长筷,香肠、猪腰、青菜、木耳、平菇、皮肚等食材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次第入水。右侧面滚,左手抓起大勺加汤、漏勺抄面。行云流水间,各色食材齐聚于左侧小锅中翻滚,顷刻热气升腾,香气扑鼻。

  “大概50秒做一碗面,既保证口感,也不会让客人等太久。”王子勤告诉记者,“今年的情况相比去年真是好太多了。”记者注意到他右手虎口处泛黄凸起的老茧,他羞涩一笑:“最近生意多得再次把手磨出了茧子。今年过年回家时还没有呢。”

  “疫情期间,店里有没有放过假?”记者问。

  “过去几年,只要疫情防控形势允许,店基本是开着的。我来店里28年了,其他伙计也来店里好多年了,早就处成了家人一样。老板怕关了店,我们生活没了着落,而且老食客多了,总有人爱吃这一口,店开着也算留点念想吧。”王子勤边说边忙着手里的活儿。

  客人越来越多,又一位面条师傅走进来,点着了另一侧的两口锅,操作间里火力全开,热闹加倍。

  在皮肚面的咸香和氤氲的热气中,客人们边吃边聊,各得其乐。易慧萍和伙计们则迎来了繁忙的“午高峰”。

  下午2点多:面店负责人易慧萍吃上午饭——

  虽然不是饭点,店里也有三成客人

  下午2点多,客人渐少,易慧萍和伙计们轮流换班吃了午饭——店里的面条。

  “我年纪不小咯,平时在店里帮着照看照看。”吃完,易慧萍挑了个面朝门口的座位坐下,一边和记者聊着,一边招呼着零散进出的食客。

  “从1981年在路对面搭棚子卖鸭血鸭肠汤,到盘下这个店铺卖面条,我做餐饮40多年了。”易慧萍打开了话匣子,“3年疫情,亏了不少钱,还跟亲戚们借了些钱周转。去年最难的时候,一天只能卖出几十碗面,连基本开支都不够。”说到这儿,易慧萍眉头一蹙。

  “想过关店吗?”记者问。

  “首先自己不能放弃,你说是不是?政府部门一直在支持,给我们个体商户免了3年的定额税。房东也减了一些房租。另外,他们协会也帮着组织了不少活动。”易慧萍说着,拍了拍一旁的崔洁。

  一头利落短发、快人快语的崔洁,是秦淮区朝天宫商户自治协会的执行秘书长。“过去几年,餐饮行业受影响很大。2021年9月,我们协会成立,主要就是为了带动商户抱团取暖。只要疫情防控形势允许,协会就带着商户一起做促销活动。去年4月、9月,我们联合100多家会员单位办消费节,粗略估算,帮沿街商户提升了30%以上的客流量。”

  “今年元旦是个转折点,人气渐渐旺了起来,过完年以后情况更好了。现在店里从一早开始营业到晚上8点半,到了饭点总会排队,你看现在人也不少呢。”易慧萍指指四周。

  虽然不是饭点,店里也坐了大概三成客人。“本地人爱吃皮肚面,外地游客也爱来打卡,现在不愁生意了。”易慧萍说。

  晚上6点:店里排起长长一队人——

  一天卖出几百碗面,比去年同期翻了好多倍

  晚上6点,天色渐暗,华灯初上,明瓦廊人流如织,更入佳境。

  饭团、麻团、梅花糕……三五结伴的路人,手拿当地特色小吃,边走边尝,怡然自得。隔着面条店的大玻璃窗再往里看,已经排了长长一队人。

  “皮肚面里加些什么好吃?”一个小伙子来到前台点餐。“加点木耳、平菇、西红柿……”还没等店伙计回答,坐在附近的老食客张先生,一回头娴熟地报出一串推荐搭配,大家会心一笑。“在这里吃了几十年了,几天不吃还真是想。”张先生告诉记者。

  和张先生不同,大学生小李则是被一家社交平台“种草”而来。“疫情期间,不方便出门吃饭,现在几乎每个周末都要约上朋友,一起去特色餐馆打卡。”

  “现在慕名而来的年轻人挺多,有的说只有面没有饭不过瘾,我们还新开了盖浇饭的档口。”易慧萍指着店面北侧的小档口说。

  眼看着厨房的面条不太够了,易慧萍来到店面南侧一角的桌子旁称面。红色的桌面上,一张箩,一杆秤,一个不锈钢面盘。老人右手从箩里抓起一小把面放到秤盘上,左手带着几根再做添补,称足后两手一卷一握,小心码在面盘里。“一碗面称三两,几十年下来了,少了可不行。”易慧萍边说边称。

  “现在一天能卖出几百碗面,比去年同期翻了好多倍。今年准备再招点人,今天上午就来了一个先试用。店里有3位面条师傅,我一直在培养他们,等我哪天干不动了,希望他们能接上,再出去开几家分店。”想想未来,易慧萍很是欣慰。

  晚上快8点,看着客人不那么多了,身板硬朗的易慧萍出了店门,大步往家赶去。老伴已在家中做好晚饭,这是她忙碌一天之余的正餐。

  深夜11点多,万籁俱寂。梁家贺从家出发,再次奔赴众彩市场。此刻,那里正是瓜菜上新、人声鼎沸之际。

  明瓦廊,从明代起成为经营明瓦的场所,商铺更迭,600多年烟火不绝,繁华之气绵延至今。“饭总要吃的,风雨过后总会天晴。”易慧萍的话犹在耳畔。

  ■链接

  2022年,江苏省南京市出台《关于支持批零住餐等服务行业纾困解难稳定发展的十条措施》,全力支持餐饮、住宿等服务行业提振信心、恢复发展。今年一季度,南京全市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5.3%,较去年同期提升20.3个百分点。

  为促进餐饮业加快恢复,当地实施包容审慎监管,目前共设有20多个经常性的外摆集市,近40个特殊时段(夜间、节假日等)的外摆集市。下一步,南京市商务局将围绕促进消费“四季有约”行动,加力推进“小店计划”和促进首店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对引入餐饮品牌首店、旗舰店最高给予50万元奖励,鼓励企业发展“互联网+餐饮”,进一步为餐饮业赋能。(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台湾鸡蛋供应缺口有多大?餐饮业:停卖!限购!用鸭蛋!

      中新网3月7日电 综合台湾媒体报道,岛内鸡蛋供应不足,不少餐饮业者都受影响,每台斤(1台斤为600克)鸡蛋批发价格也将迎来新高。台北市蛋商业同业公会宣布,6日起鸡蛋批发价每台斤上涨3元(新台币,下同),鸡蛋批发价从52元调整为55元,创下历史新高价,产地价则将从每台斤42.5元涨到45.5元。图为台北市松山区一...

    时间:03-07
  • 2023年《米其林指南》法国版面世 推动餐饮业加快复苏

      中新社斯特拉斯堡3月6日电 (记者 李洋)2023年《米其林指南》法国版于当地时间3月6日在法国东部重要城市斯特拉斯堡面世。这一业界年度盛事旨在推动餐饮业在疫情后加快复苏。  这是《米其林指南》法国版2022年首度在巴黎以外的城市发布新版本并举行星级餐馆揭晓仪式后,该活动又一次“走出巴黎”...

    时间:03-07
  • 餐饮业实现“开门红”

      本报记者 吉蕾蕾  “我们预料到春节生意会不错,但没想到这么火爆。”海南省三亚市三亚湾的萌哒哒椰子鸡品牌运营负责人麦子财介绍,春节期间,门店几乎天天排长队,位于三亚的5家门店营收均创历史新高。  络绎不绝的客流、不断刷新的叫号提示……春节期间,全国各地餐厅烟火升腾、人气爆棚。中国烹饪协会开展的“兔年春节期间...

    时间:02-02
  • 年夜饭堂食预订火爆 餐饮业回暖连锁龙头将率先恢复

      记者 李昱丞 见习记者 丁 蓉  年味渐浓,全国各地年夜饭预订火爆。《证券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不少酒店、餐企的年夜饭已经基本订满,其中包厢更是紧俏。  多家餐饮企业负责人表示,今年年夜饭预订情况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九成水平。三年来,多家餐饮企业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年夜饭即时配送服务,为营业额带来增量。  餐饮行...

    时间:01-11
  • 餐饮业复苏回暖 数字化转型加快

      “忙并快乐着”——这是很多餐饮人近期的共同感受。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密集优化调整,国内餐饮市场加快复苏,大街小巷再次点燃浓浓烟火气。  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位于山东济南大观园景区的“城南往事”客流量猛增。“1号晚上11个房间全满,等餐区也坐得满满当当,一直到晚上10点半还没忙活完。”店长王一举说。  让王一举...

    时间:01-10
  • 美食街开门迎客 年夜饭预订紧俏 多地餐饮业焕发新活力

      随着春运的开启和春节的临近,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和服务业恢复发展政策双向发力,热闹的城市生活景象逐步回归。全国各地美食街上的店铺纷纷开门迎客,也有地方加紧美食街的建设,积极推动当地传统美食焕发新活力。  美食街开门迎客 传统美食焕发新活力  油锅热浪,香味扑鼻;街头巷尾,人头攒动。水塔街是...

    时间:01-07
  • 美食街开门迎客 年夜饭预订紧俏 多地餐饮业焕发新活力

      随着春运的开启和春节的临近,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和服务业恢复发展政策双向发力,热闹的城市生活景象逐步回归。全国各地美食街上的店铺纷纷开门迎客,也有地方加紧美食街的建设,积极推动当地传统美食焕发新活力。  美食街开门迎客 传统美食焕发新活力  油锅热浪,香味扑鼻;街头巷尾,人头攒动。水塔街是...

    时间:01-07
  • 年夜饭预订火爆 北京餐饮业出“饿”气

      大展宏“兔”的年夜饭该怎么吃?近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年夜饭预订火热,部分品牌预订率达80%。同时,今年企业推出的年夜饭在套餐和形式上更加灵活多样,支持多人多种套餐,以及外卖、到家等服务。线下预订火爆,线上家宴同样是重头戏,饿了么数据显示,八宝饭、佛跳墙、腊味等半成品搜索量环比增长超过30%,多家餐饮品牌推出了年菜礼盒。...

    时间:01-05
  • 元旦消费盘点|餐饮业恢复明显 各地升腾“烟火气”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餐饮、商超、景区等消费场所都有序恢复。元旦假期,各地都迎来客流回归,烟火气持续升腾。  近日,多地恢复堂食,不少餐厅饭店重新开门纳客。晚上六点多,在北京北三环这家坐落于居民区附近的餐厅,前来就餐的顾客基本坐满大厅,后厨一片忙碌。餐厅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一周前恢复堂食...

    时间:01-03
  • 餐饮业的2022: 洗牌加速、上市难,黎明前还有至暗100天

      作者:揭书宜  2022年岁末,随着各类防疫政策的优化,新冠也开始实行“乙类乙管”,餐饮行业的曙光不远了。  而在整个2022年,在各大城市严格的防疫措施下,无论是连锁餐饮企业还是街边小店,都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但在此背景下,也有一批企业选择“逆势”冲击资本市场,还有一些企业的预制菜业务在疫情之下得到了飞速发展。  大中小...

    时间:12-2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