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一季度湖南技术合同交易额逾580亿元 同比增长超六成

2023-04-12 17:59: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长沙4月12日电(向一鹏)记者12日从湖南省科技厅获悉,今年一季度,湖南技术合同交易成交额达587.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2.8%;发放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纯信用贷款25.1亿元,帮助1065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1至2月,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6.44亿元。

  围绕抢占产业、技术、人才、平台“四个制高点”,湖南科技战线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科技成果转化攻坚行动、创新平台建设攻坚行动、创新人才强基攻坚行动等四大攻坚行动见行见效。

  强化项目为王,湖南连续3年组织实施“十大技术攻关项目”,突破90余项关键技术,累计完成研发投入突破12亿元。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湖南省创新创业大赛“送服务下基层”活动深入长沙、株洲、衡阳、益阳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现场达成意向创业投资15亿元,意向授信28亿元;今年首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2293家,较去年同期增长65.8%。

  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再添“生力军”。今年3月,科技部印发通知,湖南省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入列。至此,由湖南牵头建设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已有9家。

  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湖南出台《支持顶尖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一事一议”实施办法》《关于推行“湖湘院士卡”的工作方案》等人才新政,启动2023年“三尖”创新人才工程项目申报,充分调动创新主体和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

  湖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湖南将强化高水平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省市联动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平台集聚,全力争取更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湘布局、更多科研成果在湘产出转化。(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青海大学获批建设“新能源电力系统智慧运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新网西宁3月22日电 (记者 张添福)青海大学22日对外消息,该校新能源电力系统智慧运行实验室获批立项建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位于中国西部的青海省是中国清洁能源大省。至2022年底,青海省新能源装机占比超63%,青海电网已是中国新能源装机占比最高的省级电网。  据悉,新能源电力系统智慧运行实...

    时间:03-22
  • 海南高校设立“东坡书院”“东坡创新人才实验班”

      中新网海口3月17日电 (记者 张茜翼)海南师范大学“东坡书院”17日在该校揭牌。该书院将从东坡文化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开展工作,推动东坡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李军出席揭牌仪式。  苏东坡与海南渊源深厚,贬谪海南,他讲学布道、施...

    时间:03-17
  •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以数学建模为基点 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

    人民网北京3月15日电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教育集团数学建模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启动会暨国际数学日主题论坛14日召开。论坛以“基于数学建模小初高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的价值、理念及课程构建”为主题,来自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数学建模教育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期刊社、北京市...

    时间:03-15
  •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黄文秀:加大本博一体培养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力度

      中新网北京3月12日电 (记者 王题题)面对日益增加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需要,如何高质量培养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3月12日,全国人大代表、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黄文秀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建议,改革本、硕、博“分段管理”培养模式,强化“新医科、复合式、交叉融合”培养...

    时间:03-12
  • (两会观察)中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引进,路在何方?

    原标题:(两会观察)中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引进,路在何方?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中国面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引进的新考验。全国两会期间,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就加强中国科技创新人才建设提出建言。解后顾之忧 支持青年“挑大梁”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里有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年轻人。 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青...

    时间:03-12
  • (两会观察)中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引进,路在何方?

      中新社北京3月10日电 题:中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引进,路在何方?  中新社记者 李雪峰  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中国面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引进的新考验。全国两会期间,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就加强中国科技创新人才建设提出建言。  解后顾之忧 支持青年“挑大梁”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里...

    时间:03-10
  • 提高自主科研实力 培养更多创新人才

    原标题:提高自主科研实力 培养更多创新人才【各界看两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守护人类健康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广大科技工作者、医务工作者等都在为这一目标努力奋斗。科学研究突破性成果的取得,始终伴随着国际合作、竞争与博弈。...

    时间:03-10
  • 代表委员谈教育科技人才|增机会挑大梁,让青年成为创新生力军

      科技日报记者 刘垠 陆成宽  3个月前,31岁的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副教授申涛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发表的论文,引起国际同行广泛关注。该研究有望实现廉价大宗石化原料到药物的高价值转化,并为某些化工行业的“卡脖子”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该成果的取得,离不开...

    时间:03-09
  • (两会观察)拔尖创新人才如何造就?

      中新网上海3月8日电 (记者 许婧)“试点建设科技高中,探索大学与高中教育相衔接的新型人才贯通培养模式,超常规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近日受访时说,人才的创新能力不仅取决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更要从娃娃抓起,从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素养、创新能力...

    时间:03-08
  • (两会受权发布)田刚委员代表民盟中央发言: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田刚委员7日代表民盟中央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作大会发言时说,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但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无论从规模上、结构上,还是质量上仍不适应新发展阶段的总体要求。  为此,田刚提出建议:  ——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顶...

    时间:03-0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