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代表委员谈教育科技人才|增机会挑大梁,让青年成为创新生力军

2023-03-09 13:42:25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刘垠 陆成宽

  3个月前,31岁的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副教授申涛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发表的论文,引起国际同行广泛关注。该研究有望实现廉价大宗石化原料到药物的高价值转化,并为某些化工行业的“卡脖子”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该成果的取得,离不开雪中送炭的50万元经费。在实验室建设初期经费急缺时,申涛的研究成功入选针对青年科研人员的首批“交大2030”计划C类项目。

  “在减负行动3.0国家新政策下,青年科研人员切实享受到了政策‘福利’,除了经费支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的机会也更多了。”3月8日,申涛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很庆幸赶上了好时候。如今,自己也能沉下心、有信心开展原创性探索型研究了,减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童金南也有很深的感受。他以所在学院为例说,每年超过半数水平较高的科研成果,是青年科研人员完成的。

  “在国家减负赋能系列政策大力支持下,青年科研人员成了成果产出的主力军。”童金南说。

  减负增机会

  2022年8月8日,科技部、财政部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这是近四年来,科技部等有关部门开展的第三轮科研人员减负专项行动,又称减负行动3.0。

  来自科技部的调查问卷显示,减负行动3.0实施半年来,近六成受访科研人员感受到该行动在减轻青年科研人员非必要负担方面带来的效果:近5年来,53.3%的科研人员认为青年人员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的机会更多了,54.8%认为新入职科研岗位的青年人员的科研启动经费覆盖面更广了……

  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戴庆看来,减负行动3.0不仅保障青年科研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科研,减少不必要的事务性工作和应酬性活动,鼓励开展原创性、探索性、前沿性研究,还优化评价体系和奖励政策,提升青年人的职业发展前景等。

  压担子挑大梁

  “减负行动3.0在‘减负担’的同时,还通过提供更多参与国家重大任务、接受稳定资助的机会,给青年人才‘压担子’。”科技部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司一级调研员孔江涛说。

  值得关注的是,在挑大梁方面,目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0岁以下青年人才担任项目(课题)负责人和骨干的比例已超2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进一步扩大支持范围,2022年在66个专项中部署设立了432个青年科学家项目,涉及国拨经费超12.8亿元。

  一系列政策红利,让不少青年人在学术生涯初期有了崭露头角的机会。童金南的学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宋海军就是其中之一。

  宋海军主导的研究团队,2月初在《科学》上发表了一项关于贵阳生物群的重要研究,为理解最大规模灭绝后的生命恢复速度和模式提供了新认识。

  “这项研究得益于几代人的接续努力,在团队里,我算第三代,宋海军是第四代,他成长得很快。”童金南强调,青年科研人员挑大梁、唱主角,不仅需要项目、平台支持,还需要有人带、团队合作,也要有好的科研氛围以及国际合作条件。

  戴庆所在的纳米光子学学科领域,活跃在研究最前沿的大部分为30—40岁的青年科技人员。“很多30岁左右的年轻科研人员在国家重大任务中挑大梁、担大任,充分说明减负政策有效激发了年轻人的活力。”他说。

  还需打通关键一环

  “减负行动3.0刚刚开展半年,实际效果还在传导中,有些行动措施还未真正惠及青年科研人员。”孔江涛坦言,调查表明,逾六成科研人员认为评价考核的频率没有降低、评价考核负担没有减轻,“这些都是我们未来推进行动落实的工作重点。”

  如何进一步加大对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支持力度?申涛希望,提高科研经费资助体系对青年人才的资助比例,在容错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空间。考核评价中,尽量以培养人才为导向,而非项目快速结题、出成果为导向。

  “与减负行动1.0和2.0不同的是,除了国家有关部门、地方管理部门要改进完善管理制度,科研单位是减负行动3.0落实的关键一环,需要通过科研单位落实达到行动效果。”孔江涛强调。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周忠和一直在为青年科研人才鼓与呼。“经费和政策方面向青年人倾斜很重要,但也不能忽视长期稳定的支持以及相应的支撑平台建设。”他强调,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方面,只有让青年科技人员切身感受到上升的空间和盼头,大家才会心无旁骛。(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浙江启动革命文物进高校巡展:含百件文物 涉50所高校

      中新网杭州3月9日电 (童笑雨)3月9日,“红船从‘浙’里起航——革命文物进高校”大型巡展在浙江大学启动。  此次巡展遴选了100件具有辨识度的浙江革命文物,讲述中国共产党在浙江的百年风华。据悉,继浙江大学首站启动后,展览还将走进浙江音乐学院、浙江警察学院等50所高校。  此次展览分为“革命...

    时间:03-09
  • 福州市台协会:搭建数字化平台 促两岸数字经济合作

      中新社福州3月9日电 (记者 闫旭)福州市台胞投资企业协会(简称“福州市台协会”)会长蒋佩琪9日表示,协会将搭建数字化转型生态共赢平台,促成两岸数字经济领域产业人才、项目的多方位合作。  福州市台协会十三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23年新春联谊活动当天在榕举行。  蒋佩琪表示,福州市台协会将...

    时间:03-09
  • (两会声音)上海高院院长谈涉外司法:优化审判、培养人才 多措并举提升审判质效

      中新网北京3月9日电 (谢雁冰 张素)谈及上海法院如何提升涉外司法水平,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贾宇表示,要从优化审判、培养人才等方面多措并举提升审判质效,“打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优选地”“加快建设与世界一流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相匹配的国际海事司法中心”“建设国际金融...

    时间:03-09
  • 让中国文化更有“国际范儿”(国是之窗)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中国与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广泛开展文化、教育、科技、旅游、考古等多方面展示、交流与合作,民心相通不断走深走实,中国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受欢迎。  国际文化交流和传播能力建设是...

    时间:03-09
  • 东西问丨欧洲汉学会前主席巴得胜:“西观”中华文化三十载,我看到什么?

      中新社比利时根特3月9日电 题:“西观”中华文化三十载,我看到什么?  ——专访欧洲汉学会前主席巴得胜  中新社记者 德永健  在欧洲汉学界,比利时根特大学是绕不开的名字。早在1900年,根特大学就开设东方学课程,并将梵文作为选修课,1958年后,开始系统研究东方学,汉学研究基础可谓深厚。  从根特大...

    时间:03-09
  • 中国科学家首次实现615公里开放式架构双场量子密钥分发

      中新社北京3月9日电 (记者 陈杭)记者9日从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袁之良团队利用光频梳技术首次实现开放式架构双场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完成615公里光纤量子密钥分发实验。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光量子通...

    时间:03-09
  • 国台办:望台湾方面尽快推动两岸空中、海上直航

      中新网3月9日电 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9日应询表示,希望台湾方面顺应民意,尽快推动两岸空中直航、海上直航及“小三通”全面正常化,增进两岸同胞福祉。  有记者问:台陆委会等相关部门9日表示,10日起恢复部分两岸直航航点。对此有何评论?  马晓光对此回应称,我们注意到,在2月1日大陆方面提出优先恢复广...

    时间:03-09
  • (两会受权发布)王沪宁参加台湾代表团审议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沪宁9日上午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台湾代表团审议。在听取颜珂、邹振球、陈云英等代表发言后,王沪宁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对台工作提出一系列重要理念、重大政策主张,形成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我们进一步掌握了实现祖国完全统...

    时间:03-09
  • 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以现代科技赋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新华网北京3月9日电(刘映)“十四五”是医药工业向创新驱动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提出,用AI技术改造传统医药产业,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结合,以现代科技赋能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张伯礼代表认为,我国绝大部...

    时间:03-0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