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两会观察)中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引进,路在何方?

2023-03-10 17:27: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3月10日电 题:中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引进,路在何方?

  中新社记者 李雪峰

  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中国面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引进的新考验。全国两会期间,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就加强中国科技创新人才建设提出建言。

  解后顾之忧 支持青年“挑大梁”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里有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年轻人。 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青年是科技创新人才中的生力军,是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科技力量。如何让青年才俊潜心研究,是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议题。

  接受中新社等媒体采访时,九三学社中央参政议政部部长张福麟委员表示,对于重大科学发现等方面的科研创新人才,应当给予更多政策支持与资源倾斜,包括科研经费支持、考核标准合理化等,以解其后顾之忧。同时支持青年人才在重大科研项目攻关中“挑大梁、当主角”。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童金南委员举例道,他所在学院每年的高水平科研成果,超过一半由青年科研人员完成,青年成为科研成果产出的主力军。

  “要提高青年人才待遇,加大支持力度,既要量力而行,更要尽力而为。要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避免急功近利,鼓励久久为功,勇攀科技高峰。”九三学社中央研究室主任、科技专门委员会副主任王汝芳委员建议,引导科技人员摒弃浮夸、祛除浮躁,坐稳“冷板凳”。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局长王桂林委员也指出,解决“卡脖子”问题与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但科技创新生态的育成,尤其青少年科研素养的培养,是系统性、长期性问题,不能急于求成,要放眼长远。

  科学评价 建立创新生态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评价机制密切相关。近年相关评价机制的调整,与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新需求仍不匹配。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信息与工程科学部副主任魏悦广委员指出,当前评价机制不能充分考虑科技发展和人才成长的规律,评价过程存在简单化、算数化、格式化、多级化等倾向。

  “评价机制是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指挥棒’,具有导向性。”王桂林强调,完善评价机制有利于打造更好的创新生态。科研院所、事业单位、企业之间机制不同,难用同一把尺子对人才、项目、成果进行衡量。不断完善评价机制,需要综合施策。

  完善体系 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住”

  “打造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中国不仅要在14亿人中培养,还要从70亿人中引进。”在王桂林看来,自主培养人才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开放合作同样不可或缺。应当加强人才国际交流,完善海外人才引进体系,并对引进人才提供政策支持。

  针对当前海外人才引进情况,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长丁洪委员指出,与其他国际一流城市相比,中国许多地区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力和保障支持体系还存在提升、改进空间。

  如何让更多海外优秀人才“愿意来、留得住”,九三学社中央在今年提交的《关于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人才支撑的提案》中建议,精准对接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和用人机构,应围绕居留和出入境、医疗、住房、税收、配偶子女安置等方面,完善外籍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镜观·领航|誓言铮铮为人民

      3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习近平全票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并进行宪法宣誓。  习近平站在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主席台,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庄严宣誓。  誓言铮铮,赤诚为民。  如潮的掌声,涌动着人民的热爱...

    时间:03-11
  • 第一观察|宣誓人:习近平

      2023年3月10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大礼堂,新华社记者的镜头,记录下这样一个历史性瞬间:2023年3月10日,习近平进行宪法宣誓。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国徽高悬,熠熠生辉。  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习近平,左手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右手举拳,面向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郑重宣誓——  “我宣...

    时间:03-11
  • 两会世界眼|引领新征程 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昂首迈进——海外华侨华人热烈祝贺习近平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题:引领新征程 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昂首迈进——海外华侨华人热烈祝贺习近平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新华社记者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0日上午选举习近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通过网络、电视直播等多种方式,海外华侨...

    时间:03-11
  • 两会特别报道|人民的重托 庄严的承诺——记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并进行宪法宣誓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题:人民的重托 庄严的承诺——记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并进行宪法宣誓  新华社记者  全票当选,昭示民心所向!  铮铮誓言,激荡奋进豪情!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迎来历史性一刻——2023年3月1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

    时间:03-11
  • (两会受权发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简历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简历  石泰峰简历  石泰峰,男,汉族,1956年9月生,山西榆社人,1974年5月参加工作,198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法律系法学基础理论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法学硕士学位,教授。  现任中共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十...

    时间:03-11
  • 【两会委员说】共赴春天的盛会 同谱雪域文化奋进新乐章

      中国西藏网讯 东风浩荡,草木蔓发,又是一年春天里,2023年全国两会大幕开启。  这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重要时刻召开的盛会,全国关注,举世瞩目。  从党的二十大到全国两会,奋斗画卷鼓舞人心,壮阔征程催人奋进。  光荣与梦想同在、憧憬与期盼...

    时间:03-11
  • 【图说两会】韧性足 信心强 前景好!在华外企持续“唱多”中国经济

      中国日报网3月10日电(记者 李海鹏)作为观察和研究中国发展的重要窗口,2023年两会的召开,再次吸引了来自全球范围内的关注。今年,面对全球经济的下行压力,“中国引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期,不少在华外企也密切关注着两会的进程,从经济增长部署到各行各业的发展机遇,从持续扩大开放到吸引外资的各...

    时间:03-11
  • 美籍作家看中国外交: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树立榜样

      美籍作家马意骏(Mario Cavolo)3月7日在中国日报网撰文称,世界若要谋求发展、繁荣与和平,需要学习中国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案。  中国致力于推动和平与发展  文章指出,如今,一些国家是时候放弃冷战思维了。遗憾的是,一些西方国家仍将中国视为“威胁”,同时继续干涉别国内政,甚至发动或挑起战争。  ...

    时间:03-11
  • 港区代表委员:秉承爱国爱港光荣传统 助力国家高质量发展

      央视网消息:在本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中有不少新面孔,他们第一次来到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积极建言献策、履职尽责。代表委员表示,要秉承爱国爱港的光荣传统,为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为助力国家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国政协委员 郭基煇:首次任全国政协委员,我觉得对我来说意味着一...

    时间:03-11
  • 两会特别报道丨誓言铮铮 不负人民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题:誓言铮铮 不负人民  新华社记者  全票当选!众望所归!  见证历史的人民大会堂,又一次铭记庄严时刻。  2023年3月10日上午,面向近3000名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刚刚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习近平进行宪法宣誓。  誓言铮铮,不负人民。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时间:03-1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