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平安私人银行企望家王敏:从制造到“智造”,助听器民族品牌的十年破局之路

2023-03-23 18:16: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人老耳背是一种自然规律,但实际上,听不见现在是可以用科技来改善的,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有质量,是锦好医疗的初心。

  2009年的广东外贸发展如火如荼,王敏在惠州开启了创业之旅。从市场需求与外贸经验出发,他们进军助听器生产行业,2020年起,加大投入研发力量,开展数字助听器芯片和算法的开发设计,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2021年,锦好医疗登陆北交所,成为“中国助听器行业第一股”。

  当前的锦好医疗已经是一家集助听器芯片设计、产品研发、自主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王敏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创造正在崛起,品牌强国势在必行。作为民族助听器领先企业,锦好医疗一直在积极推动着行业转型升级,在如今自主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锦好医疗毅然决定开启品牌升级战略,用切实行动为民族品牌的发展探索更有效的路径,助力中国医疗科技产业的腾飞。

  打造适合国人的有声陪伴

  20世纪初,外贸市场活跃的广东吸引着无数创业者,王敏便是其中之一,从湖南到深圳,他扎根在外贸行业多年。拥有陶瓷、五金设备的从业背景,在创业之时却选择助听器这一医疗电子领域。

  市场上国内品牌的稀缺性是他选择助听器行业的原因之一,王敏介绍,当时我国的助听器都是靠国外进口,价格相当昂贵,进入这个领域是为了打造自己的民族品牌,同时服务更多有需要的人。

  助听器是一个有助于听力残疾者改善听觉障碍,进而提高与他人会话交际能力的工具、设备,属于康复医疗器械中的认知言语视听障碍康复设备,用于听力损失患者的听力补偿。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拥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人数约在7000万-1亿人之间,而佩戴率却不足5%,但是其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产品的规格无法满足国内的人群,也就是产品的差异缺陷,价格昂贵、产品不符合国人佩戴习惯都是痛点。

  2011年,王敏成立了惠州市锦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开启了他在医疗器械行业的创业之旅。有着多年外贸销售经验的王敏对公司发展有着清晰的判断,基于原有的外贸功底,锦好医疗开启了先海外,再国内的发展布局。

  国外市场方面,王敏通过展会、电商平台进行品牌宣传和产品介绍,将自己的产品优势及产业生产优势展现于海外,同时生产制造业务延续了锦好医疗之前所沉淀的技术,为国际品牌代工生产助听器。

  国内市场,妹妹王芳是王敏最好的事业搭档,毕业于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擅长市场营销及企业管理,在锦好医疗担任总经理兼营销总监,她的到来无异于如虎添翼。

  在产品布局上,王芳向全国各地布局市场,城市自营店;在产品设计上,加强中国元素,基于中国语言、中国情景、中国人耳道三个层面来进行产品升级,同时开发出古代五音律的读法“宫商角徵羽”,从古典音乐为切入点来进行品牌升级,在国内也迅速打开局面。

  凭借着多年的技术积累,加上对中国人需求的了解,锦好医疗推出全新品牌定位“更适合中国人交流的助听器”,把多年来享誉世界的技术运用到为国人创造价值的领域,彻底打破中国人难以买到满意助听器的局面。

  2021年成为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之一,并成为“中国助听器第一股”。北交所上市为公司发展带来了新助力,王敏介绍,上市是公司发展的新起点,成功上市扩大了公司知名度,同时,上市募集的资金助推公司业务高速发展,提升公司加大研发投入的信心。最重要的是作为上市公司,可以借助资本市场的各种金融工具,不断吸纳优秀人才和合作资源,助推公司持续高水平发展

  风物长宜放眼量,从制造到“智造”

  站在当前,一个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研能力。锦好医疗在科研领域的不断投入为自身构建起护城河。

  2020年,锦好医疗成立子公司芯海聆进行数字助听器芯片的研究开发及设计工作,成为国内首家拥有自主芯片和算法的助听器企业

  锦好医疗是国内首家自主数字助听器芯片量产商用的公司。随着自主芯片的不断完善和应用,自主声音算法的丰富和迭代,公司将构筑强大的核心技术壁垒和竞争优势。

  王敏介绍,助听器的多功能化和智能化,一方面将增加记忆能力、重新编码能力、抗噪、声源定向定位、音质定位等多种功能;另一方面,助听器本身可通过互联网与其他智能电子终端设备互联。

  “我们现在也在搭建自己的声学实验室,声学对于人类的健康是有很大帮助的,搭建的这个声学实验室,就是想要让我们用户在失去听力后还能恢复以前的效果,听到声音、没有负担的还原真实的声音。”王敏表示,还原的过程就是一种艺术,怎么让声音真正补偿给用户,用户也确实找不到与原声的差距。现在国外也花了很多研发的资本去研究这个技术,去靠近它,做到0失真,通过优化材料、算法等,进行颗粒度更细的技术迭代。

  正是多年的技术研发与积累,锦好医疗连续荣获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国家工信部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助听器上市企业。作为全球知名的助听器品牌,锦好医疗一直不断地追求卓越和创新,产品相继荣获了德国红点设计奖等国际重大奖项。公司专注于助听器研发、生产与销售,自成立以来,锦好医疗取得了美国FDA、欧盟CE认证,以及IS0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证书等。

  持续推进海外市场,惠及全球听障人群

  全球助听器市场是一个高度垄断的市场,瑞声达、峰力、西嘉、奥迪康、唯听、斯达克等全球六大助听器集团子品牌占据全球市场接近9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掌握了助听器最领先的核心技术。

  作为珠三角地区的外向型企业,锦好医疗自成立以来就着力于深耕海外市场,志在树立民族品牌,与国际巨头并肩,为全球听力障碍人群告别无声世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的海外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在85%以上,在国际市场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业务布局上,锦好医疗销售渠道覆盖欧洲、美洲、亚洲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千万用户提供听力产品与服务。

  2015年,公司助听器获得欧洲CE认证和美国FDA认证,从此开启民族助听器品牌通向世界市场的大门。公司先后与欧洲健康生活领导品牌德国博尔乐、日本知名电视购物公司等建立合作关系,并进入国际连锁零售企业沃尔玛、家乐福、CVS等销售渠道。

  根据海关统计数据在线查询平台获取的数据,2018年至今,公司助听器产品的出口销售数量和出口销售金额占全国境内助听器产品出口数量和金额保持着较高水平。以2021年为例,锦好医疗助听器出口销售数量占全国境内助听器出口销售数量的比例达到11.75%,成为国产助听器行业出口创汇龙头。

  一方面走出去,另一方面也要引进来,随着美国 OTC市场的启动,以及新冠疫情影响的逐步减弱,北美市场和欧洲市场迎来复苏和增长,公司将加大欧美市场的开拓力度。王敏表示,公司将着力发掘和引进人才,发展自有品牌和反哺国内市场

  内驱力源自身边的人

  回顾十多年的创业经历,王敏表示,公司发展的过程,从小到大,克服了一个个的困难,爬过了许多大山。

  “是有什么样的内驱力去战胜,其实最初的驱动力是来源于身边的人,想让身边的长辈能听得更好,生活质量更高。”王敏说,很多研究发现,听损患者其实佩戴助听器,是可以减少精神压力,减少老年痴呆症发生的概率,可以让老年人性格更开朗,让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更好。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是小家的事,上升到国,是在当前老龄化时代如何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大事。

  王敏称,国外助听器在中国卖得非常贵,用得起的人非常少,但是中国老年人口中有听损的人占据了30%以上,这么大的人群用不起助听器,其实是很影响他们晚年的质量,影响他们和子女的情感交流。

  “从家到国,我们做这个事业是很有意义的,也是我们的内驱力。我们定了个目标,要做助听器的第一品牌,要做老百姓能用得起的助听器,普惠国民。”兄妹俩达成一致的信念。

  此外,锦好一直在开展系列的公益项目,例如联合残疾人联合会(简称残联)、三甲医院到各基层进行听力健康知识科普、公益筛查;和如意树机构走进西部边远山区对听障特困户捐赠了3250台助听器;疫情期间对惠州市民捐赠防疫口罩、到养老院捐赠血氧仪等;还有现在一直延续在开展的《听力关爱万人行》的项目,走进社区、基层乡镇,为广大老百姓进行免费的听力健康检查(耳道生理检查和听力损失程度检查),目前已服务1.6万人次。

  王敏介绍,后续也希望可以联合平安私行的力量,进行深度合作,为社会赋能,守望家国长盛。

  平安私人银行“企望会”平台正契合这一需求,在企望会,平安私人银行为更好地全方面服务企业家群体,为企业家提供了包括投融资、财富规划、私享生活、经营赋能在内的一站式综合金融解决方案,企业家不仅能够在这里得到个人、家族、企业经营的服务,更能有多种慈善公益形式为社会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第十八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2023)力推智造盛宴

      中新网北京3月21日电 (记者 闫晓虹)作为全球机床业界四大国际机床名展之一,第十八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2023)将于2023年4月10至15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举办,致力为全球业界及上下游产业呈现一场高水平的数字化与机床完美融合的智造盛宴。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21日介绍,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自1989...

    时间:03-21
  • 聚焦“智造”升级 中国药谷探路“两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中新网北京3月7日电 自2021年获批全国第二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区域以来,北京市大兴医药产业基地坚持“医药·科技+金融·服务”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推动生命健康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发展,探路首都“两业融合”发展的“药谷模式”。  在全球互联互通、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推动两...

    时间:03-07
  • “机器科学家”开启纳米晶材料数字智造

      中新网深圳3月3日电 (记者 郑小红)一项首次将数据驱动自动合成、机器人辅助可控合成、机器学习促进逆向设计,用于胶体纳米晶(如:钙钛矿)材料合成的研究成果,北京时间3日发表于《自然—合成》杂志,探索构建“机器科学家”平台,有望将科研人员从传统试错实验、劳动密集型表征中解放,实现纳米晶材料数字智造。  该研究由中国科...

    时间:03-03
  •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智造+绿色,湛江高质量发展秘诀在这里

      中新网2月26日电(记者 谢艺观)从东海滩涂,到产业高地;从边陲之城,到投资热土,湛江这个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城市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近年来,湛江聚焦“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推动制造业规模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一条营商活力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之路正在南海之滨向前铺展。  在这个岛上,“智造”跑出...

    时间:02-26
  • 陕西新能源汽车驶出“加速度” 智造创新提速产业升级

      中新网西安2月23日电 (杨英琦)新能源汽车成为陕西汽车产业高速增长的主引擎。“2022年,陕西省汽车产量达133.8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100万辆,有力推动了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汽车管理处处长吴锋23日表示。  当日,第六届“一带一路”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暨中国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

    时间:02-23
  • 从制造迈向“智造”

      据新华社电(记者于也童)作为京沈对口合作的重要标杆、科技创新企业的孵化器,记者近日走访沈阳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了解到,这里已“带土移植”科技型企业126家,老工业基地铁西区正加速从制造迈向“智造”,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022年,我们企业的营业收入近2亿元,目前我们已围绕东北生猪上下...

    时间:02-22
  •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从制造到智造,全国首个万亿工业强区如何炼成?

      央广网佛山2月21日消息(记者 夏燕)“中国改革看广东,广东改革看顺德。”改革开放初期的这句话,一笔勾画出顺德“敢为人先”的形象。作为全国首个万亿工业强区,风雨四十余载,从制造走向智造,顺德是如何炼成的?  2月2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记者跟随“未来已来·高质量发展看中国”网络主题活动采...

    时间:02-21
  •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发力“智造”,佛山由“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迈进

      中新网2月21日电(记者 谢艺观)佛山是广东的制造业大市,随着传统制造业优势逐渐减弱,如何从“制造”升级“智造”,成为佛山亟需思考的问题。  为此,佛山坚持制造业当家,选择聚焦优势产业集群,探索产业集群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新模式,推动“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迈进。  做强做优支柱产业,提升集群化发展水平  佛山制造业...

    时间:02-21
  • 安徽安庆蝶变记:工业“锈带”变文化和智造“秀带”

      中新网合肥2月18日电 题:安徽安庆蝶变记:工业“锈带”变文化和智造“秀带”  中新网记者 张俊  位于八百里皖江起点的安庆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曾被誉为“长江五虎”之一。中国第一个近代军工厂、第一台蒸汽机、第一艘机动船……曾经辉煌的老工业基地历经百年变迁,如今正“改旧育新”,变“锈带”为“秀带”,再次“...

    时间:02-18
  • 北京经开区打造全球“新药智造”产业高地

      中新网北京2月14日电 (付宁 陈建)从拜耳、赛诺菲、GE医疗、瓦里安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落地生根,到新型基因测序仪、新冠重组蛋白多价疫苗、人工智能髋关节置换系统等一批新技术新产品陆续诞生,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经开区”)已经成为推动全市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开路先锋。  2月14日,北京经开区举行全球“新药...

    时间:02-1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