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机器科学家”开启纳米晶材料数字智造

2023-03-03 14:08: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深圳3月3日电 (记者 郑小红)一项首次将数据驱动自动合成、机器人辅助可控合成、机器学习促进逆向设计,用于胶体纳米晶(如:钙钛矿)材料合成的研究成果,北京时间3日发表于《自然—合成》杂志,探索构建“机器科学家”平台,有望将科研人员从传统试错实验、劳动密集型表征中解放,实现纳米晶材料数字智造。

  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简称:深圳先进院)材料界面研究中心喻学锋、赵海涛团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江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殷宗友等共同完成,深圳先进院为第一通讯单位。

  据科研团队介绍,纳米材料制备技术与数字智造和机器人、人工智能交叉融合是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目前亟待解决材料的理性设计、可控合成和逆向设计等关键共性科学问题。

  纳米晶在能源、光学、光化学、电化学、光电子学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纳米晶物理化学性质与其形貌、尺寸息息相关,而传统的试错实验和密集表征需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制约了纳米晶的研发。

  传统的材料制备,通常要经历繁杂且漫长的读文献,做实验,发现规律等阶段。为此,研究团队整合数据驱动自动化合成、机器人辅助可控合成、面向形貌逆向设计等技术,构建能读、能做、能想的“机器科学家”--机器人辅助胶体纳米晶数字智造平台,赋予其科学家的基本能力。

“机器科学家”开启纳米晶材料数字智造示意图 科研团队 供图

  科研团队以两种典型的胶体纳米晶为研究范例,一种是目前在生物传感检测领域被广泛研究的金纳米棒,一种是在新能源和光学探测领域有巨大应用潜力的钙钛矿纳米晶,最终成功建立了从关键合成参数到晶体形貌的机器学习规律模型。

  科研团队表示,培养具备纳米晶合成和表征专业知识的高素质科学家需要相当高的成本,这种“数据驱动自动合成—机器人辅助可控合成—机器学习促进逆向设计”框架,可以解决一直以来科学家经验和手法较难复制的问题,探索利用“机器科学家”完成特定形貌纳米晶的数字智造。(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西工大科研团队在哺乳动物再生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中新网西安2月24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24日从西北工业大学获悉,该校科研团队在哺乳动物再生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建立了鹿角再生发育的细胞图谱,发现了鹿角再生过程中特有的干细胞群等,研究为哺乳动物骨骼修复和人类骨骼的再生医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据介绍,在自然界中,壁虎断尾后不久就...

    时间:02-24
  • 光伏大佬押注、资本追逐、“造假”传闻背后 钙钛矿的虚与实

      因被指合作方履历造假,曾经的钙钛矿热门股奥联电子股价在三个交易日内已跌去逾三成。  2月23日晚,奥联电子最新公告,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调查。  这次风波,将钙钛矿技术虚实带入大众视野。  钙钛矿是什么?是最具潜力的“下一代技术”,是光伏行业的“颠覆者”?  所谓钙钛矿,是应用于光伏发电...

    时间:02-24
  • 钙钛矿“黑马”涉造假跌停!投资者维权群火速满员,深交所深夜发函

      央企的一则澄清声明,令两倍牛股奥联电子遭遇当头一棒,2月21日股价直线跌停。随着事态发酵,“造假门”的更多细节浮出,受损投资者“怒建”多个维权群,称奥联电子是“2023年第一把大镰刀”。深交所连夜下发关注函追问:被打假的胥明军到底是谁?  奥联电子两个多月前突然的跨界之举引发了此次轩然大波。本以汽车动力控制零部件为...

    时间:02-22
  • 我国科学家提出钙钛矿电池新结构方案

    原标题:我科学家提出钙钛矿电池新结构方案记者2月18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徐集贤教授团队与合作者,针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长期普遍存在的“钝化—传输”矛盾问题,提出了一种命名为PIC(多孔绝缘接触)的新型结构和突破方案,实现了p-i-n反式结构器件稳态认证效率的世界纪录,并在多种基底和钙钛矿组分中展现了普遍...

    时间:02-20
  • 天津体育学院科研团队赴国家队助力国家男排、女排备战巴黎奥运会

      中新网天津2月16日电 (张少宣)记者16日从天津体育学院获悉,在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印发的关于组织国家女排、男排2023年集训的通知中显示,天津体育学院多名专家入选教练组。  其中,张欣教授入选国家男排教练组,担任科技服务团队负责人;教师张鑫入选国家男排教练组,担任体能教练;鲍春雨教授入选国家女排教练组,担任体能...

    时间:02-16
  • 3D打印+机器学习软件 新型合成皮肤或解蚊子吸血之谜

      科技日报北京2月12日电 (记者张梦然)蚊子一只接一只地被手持真空吸尘器捕获,然后释放到一个透明塑料盒中。在适应新环境片刻后,蚊子闻到血腥味便蜂拥而至。但是,它们并没有找到可大快朵颐的生物,而是扑向一小块透明合成皮肤下流淌着鲜红色血液的血管,然后开始进食——这不是科幻场景,而是美国杜兰大学和莱斯大学正开展的一项新...

    时间:02-13
  • 我国科研团队揭示植物和病原之间的“军备竞赛”

      前不久,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表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陶小荣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首次揭示病毒攻击植物激素受体有利自身侵染,植物则进化出了一种免疫受体模拟受攻击的激素受体,从而识别病毒并激活免疫反应,研究揭示了植物免疫受体监控病毒靶向...

    时间:01-09
  • 中国科研团队研制成功“量子芯片激光手术刀”

      中新社合肥1月3日电 (记者 张俊)记者3日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中国首个专用于量子芯片生产的激光退火仪研制成功,该设备可解决量子芯片位数增加时的工艺不稳定因素,像“手术刀”一样精准剔除量子芯片中的“瑕疵”,增强量子芯片向多比特扩展时的性能,提升量子芯片的良品率。  据安徽省...

    时间:01-03
  • 中科大科研团队提出有潜力的生育力保存新方法

    原标题:中科大科研团队提出有潜力的生育力保存新方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赵刚教授与生命科学学院史庆华教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曹云霞教授合作,通过基于结构仿生和空间物理场的协同抑冰效应,成功实现小鼠卵泡的高质量深低温保存。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通讯》。审稿人...

    时间:12-23
  • 中科大科研团队提出有潜力的生育力保存新方法

      新华社合肥12月22日电(记者何曦悦)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科研团队成功实现了小鼠卵泡的高质量深低温保存,将卵泡冷冻复苏后的存活率提高了约30%,该结果对基于卵泡的女性生育力保存具有参考价值。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

    时间:12-2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