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凉山薪火传承计划”正式启动 花西子公益推动非遗文化走进校园

2023-03-20 19:02: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3月18日,在西昌市凉山州绿荫学校,由浙江省宜格慈善基金会联合花西子母公司浙江宜格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发起的“薪火传承计划”启动仪式举行,并正式对外宣布“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未来5年,非遗文化将被推广到100所当地学校的课堂,帮助青少年接触、学习、传承有特色的非遗民族文化项目。通过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体系和专业建设,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预计将有10万名学生直接受益。

启动仪式现场

  “超好听呢,彝族的月琴有其独特的音律。”3月18日上午,西昌市绿荫学校新启用的花西子楼三楼非遗文化传习教室内,学生弹奏的月琴声阵阵传来,悦耳的旋律吸引了不少前来参加活动的嘉宾和老师们驻足聆听并点赞。“薪火传承计划”公益项目,通过“进校园”这种形式,让更多优秀的民族文化走进学校,通过“非遗传承人+学校老师”的授课模式,将民族非遗文化与现代教学理论相结合,也创新了公益进校园的新模式。

孩子们在课上学习非遗技艺

  此次启动仪式所在的西昌绿荫学校,是首批“凉山薪火传承计划”试点的2所学校之一,接下来,将会有省级非遗传承人来到学校给孩子们教授彝族月琴等的基础演奏技法课程,另一试点喜德县瓦尔学校的孩子们,则会得到彝族漆器等非遗传承人现场指导彝族漆器绘画等非遗技艺。

  据了解,该项目旨在打造一批以非遗为主的优秀民族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和班级,复制推广示范经验,提升学校师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参与,做实民族文化进校园基础,营造校园民族文化氛围,促进民族文化在校园的传播。

  凉山州教育资助服务中心主任吉觉格林在启动仪式上指出,把优秀的民族文化带进校园,充分整合了本地文化资源、教育资源、社会资源,并引进外地企业资源,充分实现了国家东西部战略合作的部署,这是凉山州少有的具有系统化的资源整合。这既符合国家文化战略的方向,也符合教育树人的科学发展观。非遗文化进课堂,体现了文化属地的特性,助力助推,补缺补短,形成了凉山非遗进校园的公益新模式。

民族文化传习室正式启用

  凉山州地处四川西南,民族众多,文化灿烂多彩。2006年开展以非遗为主的民族文化工作以来,凉山州共申报成功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20项,省级98项、州级139项、县级571项,国家级传承人12人、省级113人、州级421人,是四川省21个地市州之中,名录数量最多的市州。

项目调研组成员实地调研走访

  在前期项目调研中,调研组发现年轻人外流,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等现象,让很多非遗文化面临无人可传的尴尬。如何让这些多彩的非遗文化能够实现传承,各界人士一直以来都在长期思考并尝试找到解决方案。凉山在非遗的抢救性的记录的过程中,已经做了比较扎实的基本工作,但目前还没能真正撬动非遗在文创、文旅等领域的合理利用。凉山州非遗中心主任晓夫表示,非遗产品的形成会有效提高一个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此基础上,我们不仅应该推进“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更应该做到“非遗在校园”“非遗在社区”,让非遗文化在基层在民间再次生长发芽,变成生活的一部分。期待凉山近千项非遗项目在国家、省、州各级各部门和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期望通过宜格基金会“大手牵小手”,通过“进校园”这种形式,薪火相传,开出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据了解,自2021年花西子母公司成立宜格慈善基金会起,便确定了“宜人、宜学、宜文、宜安、宜心”等五个公益方向。其中“宜文”,正是在关注民族文化传承。宜格慈善基金会目前已开设5个与民族文化传承相关的公益项目。项目分别为“苗族女童助学计划”、“百匠计划”、“'衣脉相传'计划”、“薪火传承计划”。截至目前已资助了1000多名苗族女童上学;帮助100 位优秀的匠人和工艺被更多人看到;让1800名傣族孩子穿上了民族校服;非遗文化课堂走进了500多名苗族孩子的日常课堂。

  当下,凉山州“薪火传承计划”作为极其重要的“宜文”项目,正在被加速推进。花西子公益负责人表示:“为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我们将以前期已有的民族文化课堂成功经验为样板,采用“非遗传承人+学校老师”的授课模式,将民族非遗文化与现代教学理论相结合,让学生更快速、全面地了解非遗知识,掌握民族技艺。同时也呼吁更多社会力量携手花西子,助力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湖南东安:“非遗”融入产业发展赋能经济

      中新网永州3月20日电 (唐涛华 易海林)“我在村里的食品厂工作,上班时间自由,能在家门口挣钱,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正在车间打包的湖南永州东安县鹿马桥镇黎山居委会村民王冬晴说。  王冬晴所在的古湘源食品厂由刘建辉创办,主要制作柚子糖。这道地方传统美食已被列为非遗项目。“我开厂的目的不仅是要传承柚子糖制作技...

    时间:03-20
  • 官方鼓励退役运动员等体育专才进校园 学校教练员有啥不一般

    数据来源:教育部等  本报记者 范佳元 孙龙飞 李 洋 陶相安  核心阅读  四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在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的实施意见》,通过在学校设置专门的教练员岗位,解决体育专业人才进校园的路径问题。一方面,将提升学校体育教学水平,促进青少年全面均衡发展;另一方面,将有利于保障退役运动员继续发光发热,推进体教融合。 ...

    时间:03-20
  • 安全教育进校园

    3月17日,在天津市实验小学,天津市公安局和平分局特(巡)警支队民警现场指导小学生学习自我防护技能。当日,天津市实验小学联合天津市公安局和平分局,组织民警通过远程直播和线下宣讲的方式,围绕反校园霸凌、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等内容,对全校学生进行宣讲,帮助学生们提高法治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时间:03-18
  • 非遗传承大师樊生华推荐,古茗爆款龙井系列4月将回归

      又到春茶飘香时,江南春天的第一杯龙井新茶你喝到了吗?3月中旬,浙江特色——龙井茶正式开采。跟随春茶的脚步,新茶饮头部品牌古茗透露,其去年首创推出的龙井系列爆款饮品,也将再度与龙井技艺大师樊生华共创回归。  2022年4月初,古茗首创饮品龙井香青团上新。“龙井香青团”以浙江本土正宗龙井与古茗独创时令风味小料——小青团...

    时间:03-17
  • 2023年广西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专项行动启动

      中新网柳州3月17日电(黄艳梅 邓小羽)3月17日,“职引未来——2023年全国大中城市巡回招聘广西站、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暨广西2023届高校毕业生招聘季双选会(广西科技大学站)”在柳州市举办。本次系列活动的举办,标志着2023年广西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专项行动全面启动。图为活动现场。 刘慧颖 摄  ...

    时间:03-17
  • 雷电暴雨如何形成?河北衡水气象科普进校园

      中新网衡水3月17日电 (崔志平 陈康 张松)在第63个“世界气象日”到来前夕,17日,河北省衡水市气象局的科普人员走进该市小学普及气象知识,开启今年的世界气象日系列科普活动。气象科普人员陪学生看气象灾害防御漫画。 陈康 摄  课堂上,气象科普人员结合生动形象的漫画,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向师生们介...

    时间:03-17
  • 南京迎浪漫“樱花季”:“追花人”进校园向春而行

      中新网南京3月17日电 (方彦蘅 徐珊珊)三月,又到樱花烂漫时。近段时间以来,江苏南京樱花如约绽放,在南京鸡鸣寺路、南京林业大学,一条条粉色的樱花“长廊”吸睛,“追花人”漫步其中、驻足拍照,醉享春色美景。  近日,南京林业大学官方发布2023年《赏花公告》,诚邀广大校友、学生家长、市民朋友进校园赏...

    时间:03-17
  • 文化和旅游部:“2023非遗品牌大会”将于本月在广州举办

      文化和旅游部今天上午召开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公布“2023非遗品牌大会”将于3月23日至25日在广州举办。  本次大会首次由文化和旅游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将在以往基础上,进一步塑造以品牌为核心的非遗展览模式。品牌是“2023非遗品牌大会”的核心,展览设计着力突出品牌呈现,宣传非遗品...

    时间:03-17
  • 舌尖美食指尖艺术 黄河流域九省(区)非遗花馍在山西霍州展演

      中新网临汾3月16日电 (任丽娜)16日,“霍州杯”黄河流域九省(区)非遗花馍展演在山西省霍州市开幕。来自山西、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自治区)的150余件代表性特色花馍作品参加了展演活动。  据了解,“花馍”作为最具文化魅力的特色面食,具有“舌尖上的美食,指尖上的艺术,心尖上的情节”...

    时间:03-16
  • 京城皇家琉璃官窑厂蝶变文创产业园 带动非遗生产性保护

      中新网北京3月17日电 (记者 杜燕) 有着760年历史的皇家琉璃官窑厂蝶变成为现代化文化创意产业园并于今年正式运营。3月,一场唤起大众对于X光技术与应用的了解与兴趣的展览——创意服装展在此举办。据悉,园区今后将经常举办此类艺术展吸引青年艺术家、设计师、粉丝。  琉璃烧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位于北京...

    时间:03-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