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舌尖美食指尖艺术 黄河流域九省(区)非遗花馍在山西霍州展演

2023-03-16 20:47: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临汾3月16日电 (任丽娜)16日,“霍州杯”黄河流域九省(区)非遗花馍展演在山西省霍州市开幕。来自山西、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自治区)的150余件代表性特色花馍作品参加了展演活动。

  据了解,“花馍”作为最具文化魅力的特色面食,具有“舌尖上的美食,指尖上的艺术,心尖上的情节”之美称。中国花馍制作历史悠久,质朴精美,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元素和深厚的民俗内涵,承载着华夏民族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非遗花馍“孔雀开屏”。 任丽娜 摄

  此次黄河流域九省(区)非遗花馍展演来到了“中国年馍之乡”霍州,用一场花馍盛宴充分展示中国民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将推动花馍艺术交流融合和创新发展,迸发出别样的“火花”,这对传承保护中国非遗花馍传统技艺,推动黄河流域非遗保护传承弘扬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非遗花馍展演为广大非遗传承人、相关从业者提供了一个展示手艺和风采的平台,一批极具地域特色的花馍作品将借此盛会一同登台,向大家展示广阔中国大地上演变出的“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奇特文化差异。

用面塑展现的蒲剧戏曲人物栩栩如生。 任丽娜 摄

  活动现场,来自黄河流域九省(区)的非遗花馍传承人纷纷展示了各自的花馍作品,青海月饼、“锦绣天府”、“龙凤呈祥”、“枸杞福娃”、“吉祥如意”、“盛世中华”、霍州年馍“风调雨顺”组合等一件件承载着华夏民族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代表着美好寓意,制作精美的优秀花馍作品,给现场的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心灵上的震撼。

  据霍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张可新介绍,作为霍州传统民俗文化瑰宝的霍州年馍,独特之处在于采用传统老酵头制作工艺,多曲并用,自然兼香,由玉米、糯米、豌豆、黄豆等多种杂粮合理配比,通过传统蒸煮、暴晒等方法混合发酵,与其他单一酵头制作的花馍相比,它能最大程度激发谷麦的香气,蒸制出来的年馍色泽更光润,口味醇正,嚼劲十足,麦香四溢。

霍山“风调雨顺”组合年馍。 任丽娜 摄

  如今,霍州年馍经过千年延续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享有“舌尖上的美食,指尖上的艺术”之美称,被列为临汾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年10月,霍州市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年馍之乡”。

黄河流域九省(区)非遗花馍在山西霍州展演。 任丽娜 摄

  近年来,霍州市大力推进区域特色产业发展,重点打造以霍州年馍及系列特优产品为代表的“霍嬷嬷”区域公共品牌,以“一体两翼”产业发展思路为统领,培育了一批年馍加工龙头企业,通过规范行业标准,实行一体化营销,全面形成霍州年馍行业产业化、集群化、标准化的发展态势。

黄河流域九省(区)非遗花馍在山西霍州展演。 任丽娜 摄

  目前,霍州市从事年馍生产加工的工厂、作坊达到120余家,产量突破2000万公斤,销售额达到了1.5亿元,创造了5000多个就业岗位,霍州年馍已经成为农民朋友的“致富馍”。(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京城皇家琉璃官窑厂蝶变文创产业园 带动非遗生产性保护

      中新网北京3月17日电 (记者 杜燕) 有着760年历史的皇家琉璃官窑厂蝶变成为现代化文化创意产业园并于今年正式运营。3月,一场唤起大众对于X光技术与应用的了解与兴趣的展览——创意服装展在此举办。据悉,园区今后将经常举办此类艺术展吸引青年艺术家、设计师、粉丝。  琉璃烧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位于北京...

    时间:03-16
  • “两夹弦”非遗传承人侯彦丽:以地方戏传承促乡村文化振兴

      中新网菏泽3月15日电 题:“两夹弦”非遗传承人侯彦丽:以地方戏传承促乡村文化振兴  作者 吕妍 马瑾 鹿琳  “你这个唱腔再圆润一点,还有这个动作再收一些......”3月15日,在菏泽市定陶区非遗保护传承中心的排练厅内,躬耕梨园40载的“两夹弦”非遗传承人侯彦丽正在指导年轻演员练习基本功,每一个眼...

    时间:03-15
  • 晋作木雕技艺传承人:非遗不应该“活”在博物馆里

      中新网太原3月13日电 (杨静)“非遗的明天不应该在博物馆里。”晋作木雕传承人叶尧良13日在“解码木雕基因·传承晋作文化”——晋作木雕技艺创新发展研讨会上表示,在传承古老雕刻文化精髓的同时,要提升晋作木雕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让其带着山西特有的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晋作木雕技艺是山西省太...

    时间:03-13
  • 姝莛@两会|对话庞永辉:吸引各种各样的人才传承非遗技艺

      在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新华社记者李姝莛对话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庞永辉,聚焦他带来的关于“非遗人才传承”的相关建议,以及艺术作品商业化等话题。记者:李姝莛 李恒毅 姜含章 杲均丰 殷家捷 梅元龙 刘春晖 张斌 王君璐 李帅  编辑:唐子晔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时间:03-12
  • (两会声音)多位代表建议:设立非遗保护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制度

      中新网北京3月10日电 (记者 李韵涵 华山)全国人代会期间,多位来自文艺界的全国人大代表为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制度建言。  “目前,江西省非遗保护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仍旧执行2011年修订版,不利于发挥职称评审的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南昌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副院长程丽芬在履职过...

    时间:03-10
  • (两会声音)赴京“种草”的非遗传承人石佳:“她力量”激活苗乡“指尖经济”

      中新网北京3月7日电 题:赴京“种草”的非遗传承人石佳:“她力量”激活苗乡“指尖经济”  记者 唐小晴  首次赴京履职,自言“责任重大”的新任全国人大代表石佳有些忐忑。不过,她准备充分。这位“80后”湘西苗绣传承人的行李箱里有一份有关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两套上会穿的精致苗服、一些用塑料...

    时间:03-07
  • 全国人大代表庞永辉:推动非遗文化进校园,加强职业教育培养人才队伍

      新华网北京3月6日电(记者张斌)“非遗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各级政府已经把非遗保护和创新发展作为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重要抓手。”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定瓷非遗技艺传承人庞永辉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说。  通过对定瓷非遗产业的...

    时间:03-06
  •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吴少玉:让非遗成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中新网儋州3月3日电 (张月和)“自己富了不算富,村民富了才是富。”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儋州市白马井镇学兰村党支部副书记吴少玉说,这是她父亲经常念叨的一句话,也是自己返乡创业十年来践行的座右铭。  在位于海南儋州的海儋土糖基地,空气中浮动着一股浓郁的甜香,工作人员不断搅动着沸腾翻滚的黑...

    时间:03-03
  • 探访中华服饰博物馆:非遗服饰“穿”越千年 焕发时代光彩

      中新网南昌3月3日电 题:探访中华服饰博物馆:非遗服饰“穿”越千年 焕发时代光彩  作者 徐梦文 华山  用精湛鞣制技艺手工制作而成的赫哲族标识“鱼皮服”,鱼皮服衣身多由若干块浅色鱼皮拼缝而成,衣物边缘缝缀以云纹、花草纹及鱼鳞纹等服饰图案……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南昌市南昌县江西服装学院...

    时间:03-03
  • 探访中华服饰博物馆:非遗服饰“穿”越千年 焕发时代光彩

      中新网南昌3月3日电 题:探访中华服饰博物馆:非遗服饰“穿”越千年 焕发时代光彩  作者 徐梦文 华山  用精湛鞣制技艺手工制作而成的赫哲族标识“鱼皮服”,鱼皮服衣身多由若干块浅色鱼皮拼缝而成,衣物边缘缝缀以云纹、花草纹及鱼鳞纹等服饰图案……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南昌市南昌县江西服装学院...

    时间:03-0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