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湖南东安:“非遗”融入产业发展赋能经济

2023-03-20 13:23: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永州3月20日电 (唐涛华 易海林)“我在村里的食品厂工作,上班时间自由,能在家门口挣钱,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正在车间打包的湖南永州东安县鹿马桥镇黎山居委会村民王冬晴说。

  王冬晴所在的古湘源食品厂由刘建辉创办,主要制作柚子糖。这道地方传统美食已被列为非遗项目。“我开厂的目的不仅是要传承柚子糖制作技艺,也想带动村民稳就业、促增收。”刘建辉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东安县大力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将“非遗”文化元素融入产业发展,带动村民致富,绘出产业兴、农民富的新画卷。

  依托非遗资源,东安县充分发挥传统工艺独特优势,让一批传承人通过参与研培计划、传统工艺工作站、工坊建设等,成为当地“非遗+乡村振兴”工作的中坚力量,为民众搭建创业就业“致富桥”。

  位于川岩乡白牙水村的竹筒酒制作技艺传承基地,胡玉鹏正指导十几位村民切割装酒的竹筒,再通过电商等渠道把竹筒酒远销全国各地。

  胡玉鹏是竹筒酒制作技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承包100亩南竹生产竹筒酒,去年产值达80多万元,有效促进了林下经济发展,带动周边民众“吃”上生态饭。

“非遗美食”柚子糖“甜蜜”村民小康路。 唐涛华 摄

  目前,该县共有省、市、县非遗项目27个,通过深入挖掘地域特色乡村传统优秀文化,打造一批非遗展览馆和体验专区,配备一批研学基地和地方民宿,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吸引人才返乡回流。

  创新“非遗+直播”“非遗+教育”“非遗+旅游”等模式,东安利用直播、短视频、竞赛、主题活动等,搭建非遗传播全媒体展示平台,让东安非遗更好融入生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

  东安县还以文化馆、图书馆、景点景区为主要阵地,整合剪纸、武术、糖艺等非遗传承人队伍,为未成年人提供系统、新颖的培训课程,将非遗文化注入孩子心灵。同时,依托“学雷锋党员志愿服务岗”、假日课堂,定期组织非遗文化宣讲和体验活动,让青少年走进非遗文化,成为非遗文化的爱好者、传承者、发扬者。

  “我们将多措并举使非遗连接现代生活,进一步提升社会参与度,让东安非遗绽放更大光彩。”东安县文旅广体局党组书记李勇说。(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非遗传承大师樊生华推荐,古茗爆款龙井系列4月将回归

      又到春茶飘香时,江南春天的第一杯龙井新茶你喝到了吗?3月中旬,浙江特色——龙井茶正式开采。跟随春茶的脚步,新茶饮头部品牌古茗透露,其去年首创推出的龙井系列爆款饮品,也将再度与龙井技艺大师樊生华共创回归。  2022年4月初,古茗首创饮品龙井香青团上新。“龙井香青团”以浙江本土正宗龙井与古茗独创时令风味小料——小青团...

    时间:03-17
  • 文化和旅游部:“2023非遗品牌大会”将于本月在广州举办

      文化和旅游部今天上午召开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公布“2023非遗品牌大会”将于3月23日至25日在广州举办。  本次大会首次由文化和旅游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将在以往基础上,进一步塑造以品牌为核心的非遗展览模式。品牌是“2023非遗品牌大会”的核心,展览设计着力突出品牌呈现,宣传非遗品...

    时间:03-17
  • 舌尖美食指尖艺术 黄河流域九省(区)非遗花馍在山西霍州展演

      中新网临汾3月16日电 (任丽娜)16日,“霍州杯”黄河流域九省(区)非遗花馍展演在山西省霍州市开幕。来自山西、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自治区)的150余件代表性特色花馍作品参加了展演活动。  据了解,“花馍”作为最具文化魅力的特色面食,具有“舌尖上的美食,指尖上的艺术,心尖上的情节”...

    时间:03-16
  • 京城皇家琉璃官窑厂蝶变文创产业园 带动非遗生产性保护

      中新网北京3月17日电 (记者 杜燕) 有着760年历史的皇家琉璃官窑厂蝶变成为现代化文化创意产业园并于今年正式运营。3月,一场唤起大众对于X光技术与应用的了解与兴趣的展览——创意服装展在此举办。据悉,园区今后将经常举办此类艺术展吸引青年艺术家、设计师、粉丝。  琉璃烧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位于北京...

    时间:03-16
  • “两夹弦”非遗传承人侯彦丽:以地方戏传承促乡村文化振兴

      中新网菏泽3月15日电 题:“两夹弦”非遗传承人侯彦丽:以地方戏传承促乡村文化振兴  作者 吕妍 马瑾 鹿琳  “你这个唱腔再圆润一点,还有这个动作再收一些......”3月15日,在菏泽市定陶区非遗保护传承中心的排练厅内,躬耕梨园40载的“两夹弦”非遗传承人侯彦丽正在指导年轻演员练习基本功,每一个眼...

    时间:03-15
  • 晋作木雕技艺传承人:非遗不应该“活”在博物馆里

      中新网太原3月13日电 (杨静)“非遗的明天不应该在博物馆里。”晋作木雕传承人叶尧良13日在“解码木雕基因·传承晋作文化”——晋作木雕技艺创新发展研讨会上表示,在传承古老雕刻文化精髓的同时,要提升晋作木雕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让其带着山西特有的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晋作木雕技艺是山西省太...

    时间:03-13
  • 姝莛@两会|对话庞永辉:吸引各种各样的人才传承非遗技艺

      在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新华社记者李姝莛对话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庞永辉,聚焦他带来的关于“非遗人才传承”的相关建议,以及艺术作品商业化等话题。记者:李姝莛 李恒毅 姜含章 杲均丰 殷家捷 梅元龙 刘春晖 张斌 王君璐 李帅  编辑:唐子晔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时间:03-12
  • (两会声音)多位代表建议:设立非遗保护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制度

      中新网北京3月10日电 (记者 李韵涵 华山)全国人代会期间,多位来自文艺界的全国人大代表为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制度建言。  “目前,江西省非遗保护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仍旧执行2011年修订版,不利于发挥职称评审的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南昌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副院长程丽芬在履职过...

    时间:03-10
  • (两会声音)赴京“种草”的非遗传承人石佳:“她力量”激活苗乡“指尖经济”

      中新网北京3月7日电 题:赴京“种草”的非遗传承人石佳:“她力量”激活苗乡“指尖经济”  记者 唐小晴  首次赴京履职,自言“责任重大”的新任全国人大代表石佳有些忐忑。不过,她准备充分。这位“80后”湘西苗绣传承人的行李箱里有一份有关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两套上会穿的精致苗服、一些用塑料...

    时间:03-07
  • 全国人大代表庞永辉:推动非遗文化进校园,加强职业教育培养人才队伍

      新华网北京3月6日电(记者张斌)“非遗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各级政府已经把非遗保护和创新发展作为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重要抓手。”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定瓷非遗技艺传承人庞永辉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说。  通过对定瓷非遗产业的...

    时间:03-0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