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硅谷银行48小时破产!惊动拜登,或导致科技公司灭绝?

2023-03-13 00:03: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3月13日电 (中新财经 吴家驹 宫宏宇)令人唏嘘!

  7日刚宣布“连续五年登上福布斯年度美国最佳银行榜单”的明星银行——美国硅谷银行突然被宣布接管,在事实层面上宣告倒闭,震惊全球。

  在福布斯年度美国最佳银行榜单排名第20位,2022年末资产规模2090亿美元的美国硅谷银行发生了什么?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突然被宣布接管

  当地时间10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发布公告称,美国硅谷银行10日被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金融保护和创新部关闭,并指定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为接管方。硅谷银行的总办事处和所有分行将于13日重新开放。

图自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公告

  据外媒报道,该银行关闭的原因为“流动性不足和资不抵债”。

  上述公告显示,硅谷银行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在加利福尼亚州和马萨诸塞州拥有17家分行,截至2022年底,硅谷银行总资产约为2090亿美元,存款总额约为1754亿美元。

  据美联社报道,作为美国第16大银行,硅谷银行是科技行业、初创企业和科技工作者之间的主要金融渠道。但恰恰是与科技行业的联系加剧了它的麻烦。科技股在过去18个月受到重创,整个行业都在裁员,风投资金也一直在下降。

  与此同时,该银行受到了美联储对抗通胀,以及一系列激进加息以冷却经济做法的沉重打击。随着美联储提高基准利率,总体稳定的债券价值开始下跌。这通常不是问题,但当储户变得焦虑并开始取款时,银行有时不得不在这些债券到期之前,出售这些债券以弥补资金外流。

  这正是硅谷银行所遭遇的情况,该银行不得不出售210亿美元的高流动性资产,来弥补突然的提款,而那笔交易亏损了18亿美元。但这一消息彻底暴露了这家银行的困境。

  导致银行倒闭的48小时

  8日,穆迪下调了硅谷银行金融集团及其银行子公司硅谷银行的评级。评级下调后,硅谷银行金融集团和硅谷银行的评级展望从“稳定”变为“负面”。

图自穆迪官网

  9日,投资者和储户试图从硅谷银行提取420亿美元,这是10多年来美国最大的银行挤兑之一。同时,其母公司硅谷银行金融集团的股票价格在9日暴跌超过60%,10日暴跌68%,进入停牌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据彭博社11日报道,在硅谷银行披露大规模亏损不到两周前,硅谷银行首席执行官格雷格·贝克尔(Greg Becker),根据一项交易计划卖出了360万美元公司股票。

  而据路透社报道,贝克尔在10日向员工发送的一条视频中表示,导致银行倒闭的48小时“异常艰难”。“我无法想象你们在想些什么,你们的工作,你们的未来。”

  硅谷银行破产一事或波及多家巨头。

  美国流媒体服务商Roku称,公司26%的现金储备都存放在硅谷银行,且多数未投保。稳定币巨头Circle表示,该公司约400亿美元的USD Coin储备中,有33亿美元在硅谷银行。“元宇宙第一股”Roblox表示,其30亿美元现金中的5%存在硅谷银行。

  硅谷银行的轰然倒塌,也影响到了美国银行业和美国股市。

  10日美国银行业股票集体跳水,美国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和花旗集团四大银行的股价大跌,总市值蒸发了约500亿美元。

  11日,纳斯达克指数下跌近200点,跌幅1.76%;道琼斯指数跌破32000点整数关,跌幅1.07%。

  惊动美国总统拜登,美财政部紧急开会

  据CNBC报道,当地时间11日,美国硅谷和金融界人士公开呼吁联邦政府在硅谷银行倒闭后,推动另一家银行承担其资产和债务责任。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10日表示,为保护已投保的存款人,已成立专门机构接收硅谷银行已投保的存款,并将在13日上午前允许投保人取回存款。对于未投保的存款人,将派发股息作为补偿。

  CNBC消息称,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将为每位储户提供25万美元的保险,但硅谷银行的大多数储户都是存款超过该数额的企业,其中包括大量初创公司。

  路透社10日报道称,当被问及硅谷银行倒闭事件时,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塞西莉亚·劳斯(Cecilia Rouse)表达了对监管机构的信心。

  据CNN10日消息,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10日与银行业重要监管机构召开紧急会议,表示对这些机构采取适当应对行动“充满信心”,并称美国银行系统仍具韧性。

  据路透社11日消息,白宫在硅谷银行倒闭后表示,美国总统拜登11日就此事与加州州长纽瑟姆进行了交谈。白宫的声明指出,“(拜登)总统和加州州长谈到了硅谷银行和应对这种情况的努力”,但未公布更多会谈细节。

  彭博社12日报道,10日晚上,许多投资者和初创公司创始人,参加了与来自加州圣克拉拉的民主党国会议员罗·康纳(Ro Khanna)的网络研讨会。一位与会者称,康纳对白宫在这个问题上保持沉默表示失望。

  康纳11日在推特上表示,正在敦促白宫和财政部“做任何法律允许的事情”来支持该银行。

  125家风投公司、数百名企业创始人呼吁限制倒闭影响

  据彭博社12日消息,知情人士透露,截至旧金山时间11日下午,包括红杉资本在内的约125家风投公司,签署了由风投公司General Catalyst牵头的声明。

  该声明称,过去两天发生的事件“令人深感失望和担忧”,并表示如果硅谷银行被另一家实体收购,投资者将继续与它保持关系。这是越来越多的行业,呼吁限制该银行倒闭的影响,并避免科技公司可能出现的“灭绝级事件”的一部分。

  同在11日,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向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和其他监管机构,发布了一份由数百名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签署的请愿书,要求“缓解和关注对小企业、对创业公司,及对它们在硅谷银行存款的员工的直接重大影响”。

  请愿书要求在硅谷银行存款的小企业得到补偿,并要求国会“恢复对区域银行更有力的监管和资本要求”。

  据法新社12日报道,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12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政府希望避免硅谷银行崩溃导致的金融“传染”,但排除了对硅谷银行提供救助的可能性。

  恐慌情绪向全球蔓延,硅谷银行英国公司或将破产

  当地时间10日,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发布公告称,打算向法院申请,将硅谷银行英国附属公司(以下简称“SVB UK”)列入银行破产程序。在此期间,该公司将停止付款或接受存款。英格兰银行称,SVB UK在英国的业务有限,没有支持金融系统的关键职能。

图自英格兰银行官网

  据英国金融时报消息,直到10日,SVB UK还表示它是硅谷银行的“独立子公司”,拥有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和“隔离”基金。但由于恐慌情绪在科技公司和投资者中蔓延,该公司当天被迫申请了18亿英镑的流动资金。

  然而11日,大约210位初创企业创始人和领导,签署了一封致英国财政大臣杰里米·亨特(Jeremy Hunt)的公开信。信中说,“英格兰银行认为硅谷银行破产对英国经济的影响有限,这表明英格兰银行对该行业,及其在当今和未来更广泛的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缺乏认识,这是危险的。”

  他们在信中警告,“我们中的大多数技术创始人都在计算,看看我们是否会在技术上资不抵债。”信中说:“大多数最令人兴奋和充满活力的科技企业都在硅谷银行开户,他们的存款没有多样性或多样性有限。”

  英国财政部表示,英国财政大臣杰里米·亨特已与英格兰银行行长安德鲁·贝利(Andrew Bailey)进行了交谈,而市政府大臣安德鲁·格里菲斯(Andrew Griffith)11日与行业代表举行了圆桌会议。

  目前SVB UK官网公告显示,在与审慎监管局谈话后,如果没有任何干预事件,打算从周日晚上起将SVB UK破产。

图自SVB UK官网

  另据英国天空新闻,有消息称,英国伦敦银行正考虑收购破产的SVB UK。

  据彭博社报道,除了英国的监管机构,德国的监管机构(BaFin)也正在监控硅谷银行破产的影响。

  德国监管机构的一位发言人表示,“正在考虑”当前的事态发展,并将“反映在我们的持续监管中”。SVB Germany2021年最新财务披露称,由于依赖母公司的资本和流动性,它是一家不受资本要求约束的“小型、非复杂”机构。

  彭博社称,恐惧已经蔓延到加拿大、印度等地。在新加坡举办的沃顿商学院校友聚会上,金融家和企业家分享了有关后果的消息。

  专家担心美国其他中小银行步硅谷银行后尘

  在美国硅谷银行破产事件中,与大银行相比,硅谷银行的暴雷让美国中小银行在美联储加息背景下的经营困境浮出水面。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未来,若美联储继续收紧货币政策,存款增速持续下滑,或将有其他银行迫于无奈抛售。债券,进而侵蚀利润和资本,出现类似硅谷银行的情况。“在这其中,存款稳定性相对较差的部分中小银行风险或更容易出现风险。”

  有分析人士担忧,面对不稳定的负债端,美国其他中小银行可能会重走美国硅谷银行的老路,即抛售亏损资产筹措流动性,这又反过来削弱其利润和偿付能力,使其经营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谈及美国硅谷银行对金融和经济的影响,在一些投资者看来,美国硅谷银行的破产与自身资产错配的关联更大,美国硅谷银行目前的危机对金融系统其他部分的影响是可控的,不必太担心。

  不过,也有投资者认为,“信心比黄金更珍贵。”美国硅谷银行破产动摇着不少美国储户对中小银行的信心。中小银行的脆弱性可能会削弱其信用创造的能力,并对经济施加进一步的下行压力。如果银行挤兑风险集中发生,可能引发股市崩盘,甚至催生金融危机,后果将难以设想。(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小银行上市潮或在一年后来袭,这可能是最集中的一波了

      在沪深交易所存量平移过来的260余家IPO企业中,10家银行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在过去的核准制下,这10家银行少则排队2~3年,多则排队4~5年。而在注册制下,上市节奏将更加清晰可控。  如果进展顺利,未来的一年到一年半左右,这批存量平移过来的银行将陆续登陆资本市场,成为银行板块的新生力量。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其余未上市银行也迎...

    时间:03-10
  • 今年专项债额度新增3.8万亿,中小银行专项债发行或加量

      政府工作报告新鲜出炉,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备受关注,中小银行仍是一大焦点。  过去3年,作为地方弱资质银行补充资本的重要支持方式,中小银行专项债平均占专项债总额度5%左右,整体发行进展已经过半。2023年,专项债新增额度为3.8万亿元,叠加前期结余可用额度,略高于去年实际发行额度。从各地2023年财政预算报告来看,使用中小银行专...

    时间:03-08
  • 监管三令五申,仍有中小银行高息揽储、违规异地展业

      作者:王方然  低利率时代下,中小银行负债端面临压力。与此同时,自2021年1月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印发《关于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个人存款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来,监管一直严查高息揽储、异地存款等现象,力度不断加强。  2023年2月3日,根据第一财经消息,银保监会表示将继续深入整顿地方中小银行互联网存款和异地存款...

    时间:02-13
  • 中国银行业协会农村中小银行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

      中新网2月9日电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网站9日消息,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印发中国银行业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决议,审议通过村镇银行工作委员会职能调整及农村合作金融工作委员会更名有关议案,中国银行业协会农村中小银行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  中国银行业协会农村中小银行工作委员会是由中国银行业协会农村合作金融工...

    时间:02-09
  • 中国银保监会:地方中小银行严禁吸收异地大额个人存款

      中新社北京2月3日电 (记者 王恩博)记者3日自中国银保监会获悉,该部门将继续深入整顿地方中小银行互联网存款和异地存款业务,严肃查处高息揽存、违法违规吸收异地存款等行为(包括互联网渠道)。官方强调,地方中小银行严禁吸收异地大额个人存款。  自2021年1月银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规范...

    时间:02-03
  • 中国银保监会:地方中小银行严禁吸收异地大额个人存款

      中新社北京2月3日电 (记者 王恩博)记者3日自中国银保监会获悉,该部门将继续深入整顿地方中小银行互联网存款和异地存款业务,严肃查处高息揽存、违法违规吸收异地存款等行为(包括互联网渠道)。官方强调,地方中小银行严禁吸收异地大额个人存款。  自2021年1月银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个...

    时间:02-03
  • 银保监会:地方中小银行严禁吸收异地大额个人存款

      作者:秦燕玲  证券时报网讯,证券时报记者今日从银保监会获悉,自2021年1月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印发《关于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个人存款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来,银保监会持续督导地方中小银行落实通知要求,加快整改进度。经前期监管排查,目前地方中小银行存款业务以本地为主,异地存款占各项存款比例很低,负债稳定性增强,...

    时间:02-03
  • 多家中小银行上调存款利率 “开门红”仍不及往年

      春节前夕,有多家中小银行上调了存款利率。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包括河南宜阳农商银行、山西柳林农商银行等在内的多家中小银行,上调了定期存款利率,以期迎接“开门红”。  不过,今年银行业的“揽储大战”氛围并不似往年浓烈。也有部分中小银行下调了存款利率,于是存款利率的“一上一下”在银行业同一时间段出现。  券商...

    时间:01-05
  • 沪指收复3100点整数关口,近百只基金“备战”春季行情

      作者:曹璐  2023年开年,A股市场震荡上扬,上证指数成功收复3100点整数关口,开门红为“春季躁动”带来了希望。截至1月4日收盘,上证指数、深证成指、沪深300年内上涨1.11%、0.72%、0.55%。  与此同时,机构投资者正在积极布局春季行情,近百只基金产品处于正在发行或排队入场,基金公司也在积极调研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其中机械设...

    时间:01-04
  • 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中小银行密集调整存款挂牌利率

      王方圆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发现,近日多家中小银行对定期存款挂牌利率进行下调。不过,也有部分中小银行(以农商行、农信社为主)出于新年开门红的考虑,小幅上调存款利率。  当下,商业银行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负债端成本较高,中小银行成本管控压力相对较大。展望2023年,业内人士认为,压低高成本负债规模将成为银行工作重点,建议...

    时间:01-0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