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两会·经济大家谈】金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靠什么?

2023-03-09 16:13: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3月9日电 (记者 李金磊)“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政府工作报告如此要求。

  如何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对中新网“中国新观察”栏目表示,硬核科技的大面积创新中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由之路。要做大做强科技创新人力资本市场,促使研究型大学更好服务创新创业,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

徐鹏宇 制图

  做大做强科技创新人力资本市场

  “一些国家忌惮中国国力提升,对我国进行了科技、人才和供应链等方面的围堵。我们要全力推进硬核科技创新保障国家生存和发展空间,这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挑战和机遇。”在金李看来,硬核科技是先进生产力的关键,人是先进生产力最核心的要素。

  金李表示,目前,我国科技创新的人力资本分散,尚未得到有效整合。探索硬核科技的创新创业企业往往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尽管有一腔热血的创始团队,但缺少各类人力资源供给,人才队伍和梯队不成体系。人力资本自由流动、循环、共享、共振的生态圈尚未形成,制约着科技创新的活力和动力。

  金李认为,国家、企业、社会、个人要同向发力,不断盘活存量,做大其增量,使我国科创人力资本市场的总体价值快速增长,实现人才链与创新链的正向循环。

  如何打破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圈层单元,搭建一个大生态体系?他建议,打破圈层壁垒,建立开放式的人力资本大平台,可以考虑推动有关大学发挥开放式学术平台优势,打造开放共享的创新创业人才资源库和“朋友圈”。

  “要疏通增量堵点,为人力资本增值搭建成长阶梯。” 金李说,要打破身份流动限制,适应频换工作、灵活就业、身兼数职等新业态。鼓励社会各界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顾问天团”和“智慧导师”服务。大力培育中层团队,促使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结构均衡化发展

  促使研究型大学更好服务创新创业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列为专章进行部署。

  金李表示,研究型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促使科教资源全面对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值得研究和深思。

  金李指出,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中小企业和初创团队是创新创业的“活水”。但是广大小企业、小团队往往面临人力、智力和技术等资源瓶颈,创新创业成功率较低。创新创业大发展,需要研究型大学助力。

  在他看来,当前我国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存在相互脱节现象,政产学研用融合的创新生态尚未形成。长期以来,高校和科研机构以“两张纸”(即论文和专利)为导向,经费依赖政府,服务产业动力不足,未能与实体经济有效衔接。

  为此,金李建议,高校要发挥人才蓄水池、前沿性前瞻性、学科门类齐全、资源开放共享、国际交流平台等优势,促进各类创新资源充分流动、共享与增值。要盘活大学高端人才资源,围绕科创需求开展教研活动,畅通学界-产业界-创投界资源流动。

  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

  “硬核科技创新,技术门槛高、资金需求大、投资周期长风险高,创业失败是大概率事件。”金李指出,近年来,创业创新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但是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还远未形成。

  “十个创业九个死”,但这未必是创新创业的结局,而只是漫长创业征程中的一步。金李表示,只有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人和团队,方能锐变成伟大的企业家,创造巨大的社会财富,推动科技事业进步。

  “失败者未必不是人才,只是时机未到、条件未成熟。但在现实中,这些失败者往往价值沉默。”金李认为,要为失败者提供再创业的资源,知识界要充分吸收失败案例的价值,通过舆论引导,营造崇尚科技、拥抱科创、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

  金李建议,政府和社会要因势利导,降低创业失败成本,更要让失败者受到尊重,促使有抱负的勇者一往无前地推进科技创新,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中新财经)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全国政协委员冷伟青: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高端化

      中新网3月8日电 “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要依靠科技创新。”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电气集团董事长冷伟青今年提交了一份提案,聚焦突破关键工业基础件技术,以硬核科技打造高端...

    时间:03-08
  • 服务科技创新 加强源头供给

    原标题:服务科技创新 加强源头供给   【两会专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接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应该充分发挥优势,努力成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代表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时间:03-08
  • 上海浦东:7家外资研发中心获首批科技创新进口免税资格认定

      中新网3月7日电 据浦东发布微信公众号3月7日消息,在3月6日举行的“服务新发展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浦东新区外资研发中心推进大会”上,第一批获得科技创新进口免税资格认定的7家外资研发中心获授牌。  第一批获授牌的外资研发中心分别是陶氏化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通用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复星凯特生物科技有限...

    时间:03-07
  • 中方:限制打压阻挡不了中国发展,只会增强中国科技创新的决心和能力

      中新网北京3月6日电 (记者 郭超凯 李京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3月6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我们注意到,美国企业家比尔·盖茨最近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试图阻止中国研发芯片的努力是徒劳的,只会减少美国就业,切断产品销路。美经济学家大卫·戈德曼也表示,美国可以完全与中国经济“脱钩”是...

    时间:03-06
  • 关于科技创新,来自高校和企业的人大代表关注有何不同?

      在科技创新取得显著进展的同时,我们应对外部打压遏制和突破“卡脖子”技术的诸多挑战也还在路上。  3月5日晚,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若干上海市代表通过云采访分享了各自关注的重点,其中科技创新是关键词之一。  作为来自高校的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印杰的角度来自于人才教育培养。他在云采访中表示,近...

    时间:03-06
  • 【企业家话两会】李东生:催人奋进,增强企业科技创新信心

      中新网3月6日电 (中新财经记者 谢艺观)“政府工作报告呈现了过去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成绩,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务实建议与奋斗目标,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在谈及聆听政府工作报告时如是表示。  他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的表述再次强调了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

    时间:03-06
  • 两会现场速递丨如何推进基础研究?怎样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回应关切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题:如何推进基础研究?怎样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回应关切  新华社记者胡喆、吴雨  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连续四年超过6%,与全国研发投入相比增速更快;支持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要努力形成一种生态;ChatGPT作为一个大模型,有效结合了大数据、大...

    时间:03-06
  • 王志刚: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提升发展质量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开幕会结束后举行“部长通道”采访活动,邀请部分列席会议的国务院有关部委负责人接受采访。  科技日报记者  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主体,是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参与者。请问,科技部将如何进一步突出企业科...

    时间:03-05
  • 部长通道丨王志刚: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提升发展质量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首场“部长通道”开启,部分列席会议的国务院有关部委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  科学技术部部长王志刚介绍,企业不仅是技术创新主体来解决一些技术问题,但同时它也是科学研究的主体,新的方法、新的科研范式、新的领域的研究、新的现象的解释,以及这些怎么转化成技术...

    时间:03-05
  • 农业科技创新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是实现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所在,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要立足我国国情农情,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塑造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

    时间:03-0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