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农业科技创新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2023-03-05 06:59:23

来源:科技日报

  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是实现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所在,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要立足我国国情农情,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塑造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本报记者 马爱平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并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目标,释放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强烈信号。

  “面向未来,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农业强国内涵丰富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统筹‘两个大局’,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作出的战略部署,指明了强国复兴全局中‘三农’的历史坐标和奋进方向。”2月1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说。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还不是农业强国,主要体现在我们的竞争力还不是很强,距离农业现代化的一些本质规定性要求还有差距。所以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个目标,非常切合中国的实际,也符合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表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取得历史性巨变,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6.5亿吨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1%,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72%……

  “但对标国际发达水平,我国尚有不少短板与差距。总体上看,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正处在农业现代化向农村现代化加速扩展的‘交汇期’,发展驱动力正处于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换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建忠说。

  唐仁健说,农业强国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生产力发展,也包括生产关系变革;既包括农业全面升级,也包括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一方面,要具备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要遵循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找差距、补短板、扬优势,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另一方面,要基于国情体现中国特色。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这三大方面决定了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端牢饭碗,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科技赋能农业强国

  “我们建设农业强国的过程,也是现代科技和现代装备应用的过程,是深度挖掘农业发展潜力的过程。科技是影响农业强国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科技可以使生产的可能性边界上移。”李成贵告诉记者,建设农业强国最根本的就是要实现科技赋能农业,用农业科技来武装农业。

  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没有一流的农业科技,就不可能建成世界农业强国。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依然不足,科技投入强度偏低,科技创新体系效能不高,已经成为制约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短板。要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在国家农业农村工作中的战略地位,确立农业科技创新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强化政府支持力度,加快自主创新,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中突破具有颠覆性、原创性的农业重大基础前沿理论,全力打赢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奋力抢占世界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高水平自立自强的科技支撑体系。只有牢牢掌握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主动权,才能确保我国由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这既是关键之举,也是决胜之要。”沈建忠说。

  粮安天下,种筑基石。“种业为中国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农作物良种的覆盖率超过96%,良种对增产的贡献率达45%,种业整体上还是进步很快的。但是还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种植业育种进步很快,畜牧业育种相对滞后。”李成贵说,从发展目标来看,农作物育种还需进一步做大做强,加强国际竞争力,畜牧业未来则更多是要实现自立自强,加强自主研发能力;从路径和政策来看,农作物育种更需要以科企合作的形式进行研发,而畜牧业则最好坚持以企业为主体,这是因为畜牧业育种需要大种群的数量遗传学观察,企业在这方面更有优势。此外,畜牧业的发展要以引进改良为主,同时挖掘一些本土基因资源,在改良过程中逐渐形成自主品种。在种业管理方面,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激励科学家、育种家的积极性,同时也要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让企业更健康发展

  合理布局扎实推进

  建设农业强国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要注重方式方法,特别要注意把握好时度效。

  唐仁健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一是要准确理解“三农”工作布局。建设农业强国,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脉相承,目标一致、过程统一。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做好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衔接,重心不变、主题不换、频道不调,保持工作连续性。二是加强统筹规划。抓紧研究制定农业强国建设规划,作好整体谋划和系统安排,明确路线图、施工图,扎实有力推进。三是突出实绩实效。把工作着力点放到解决当地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上,让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具体来看,农业现代化要靠科技,而科技归根结底要靠人。“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群体是全世界最大的农业科研群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完全符合人类进步的基本规律。”李成贵认为,如今,我国科学家享有极佳的科研条件和科研环境,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要弘扬科学精神,学习老一代科学家的优良品质,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潜心科研。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和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实践中,农业肩负着十分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耕地退化、生物灾害、水土资源约束、农业污染、食品安全等多种风险压力以及‘双碳’目标压力,农业绿色转型势在必行但难度很大。要把发展绿色农业放在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的优先地位,加大农业绿色发展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农业技术支撑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全力构建减碳、增汇、绿色、优质、增产的新型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张福锁说。(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雷锋精神照亮前路 为奋进新征程提供持久精神力量

      【央广时评】雷锋精神照亮前路 为奋进新征程提供持久精神力量  生命定格在22岁,但他的精神却传承至今。短暂的人生历程中,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一直无私助人、默默奉献、爱党爱国爱人民,为我们铸就了一座伟大的精神丰碑。他的名字,叫雷锋。  1963年,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

    时间:03-05
  • 守好“粮袋子”!新疆兵团南部农场千余亩春小麦机械化播种忙

      中新网乌鲁木齐3月5日电 (戚亚平 黄璐璐 廉紫煜)随着天气转暖气温回升,连日来,地处新疆南部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皮山农场各连队抢抓农时,积极开展春小麦播种工作,田间地头一派热闹繁忙景象。  记者走进皮山农场二连看到,小麦春播作业正有序推进中,职工群众驾驶着马力十足的播种机穿梭在田间...

    时间:03-05
  • (两会速递)2023年中国将更直接更有效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草案提出,今年中国将更直接更有效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  草案表示,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总体回升,加上2022年集中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后基数偏低,为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奠定了基础。但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

    时间:03-05
  • (两会速递)全国人大代表侯蓉:近30年成都熊猫基地大熊猫数量增长12倍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记者 陈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副主任侯蓉5日在北京透露,近30年来,成都熊猫基地大熊猫数量增长12倍。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采访活动当天上午举行。作为国宝大熊猫“守护者”,侯蓉带来了大熊猫新生幼崽的仿真模型,讲述与大熊猫结缘...

    时间:03-05
  • 交通、建设、医疗……我国在多领域实现多项新突破

      开好局 起好步丨交通、建设、医疗……我国在多领域实现多项新突破  随着经济加快复苏,在交通、建设、医疗等领域,我国实现多项新突破。  2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环比增长近五成  交通运输部发布消息,今年2月份,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

    时间:03-05
  • (两会速递)徐工总工程师单增海:奋力攀登工程机械产业全球珠峰之巅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记者 刘亮)“由默默无闻发展到全球前三、起重机械世界第一,徐工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道路。”  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会议开始前举行首场“代表通道”采访活动,全国人大代表、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单增海回答记者关...

    时间:03-05
  •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对五类项目严格审批、严格把关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开幕会结束后举行“部长通道”采访活动,邀请部分列席会议的国务院有关部委负责人接受采访。  经济日报记者  黄部长你好,2023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释放积极信号。当前形势下,生态环境部将如何在服务和保障好经济高质量...

    时间:03-05
  • 谢敏豪委员:建议放宽“研究生冠军班”入学条件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记者丁文娴、苏斌)职业运动员接受高等教育和退役后再就业问题向来受到关注。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研究员谢敏豪建议,调整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免试攻读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条件,为运动员退役后再就业纾忧。  谢敏豪告诉记者,他在多支国家队调研时发现,运动员...

    时间:03-05
  • 杨扬委员:谨防体育中考走偏,拒绝“应试”导向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题:杨扬委员:谨防体育中考走偏,拒绝“应试”导向  新华社记者丁文娴、苏斌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4日开幕。正在北京参会的全国政协委员、我国冬奥首金获得者杨扬将目光聚焦体育中考,带来的两份提案都与之相关。  “运动不是为了考试,让孩子们热爱运动,这才是第一位的。”...

    时间:03-05
  • (两会观察)解析2023年中国经济关键数据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题:解析2023年中国经济关键数据  中新社记者 李晓喻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用一系列数字勾勒出今年中国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经济增速5%左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5%左右。  2022年中国经...

    时间:03-0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