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阎美蓉建议:推进数字藏品开发赋能文旅产业发展

2023-03-03 21:07: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3月3日电 (记者 杨杰英)近年来,中国数字藏品在文旅融合应用的场景上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也为文旅产业打开了传播推广的新窗口和发展契机。

  “但总体上看,我国在文旅资源数字藏品深度开发上和地区均衡发展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全国人大代表、民盟山西省委会副主委、太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阎美蓉近日受访时建议,尽早出台数字藏品相关法律法规,有效引导文旅数字藏品开发和产业健康规范发展

  数据显示,中国数字藏品市场年增长率为150%,预计到2026年,数字藏品市场规模达300亿元人民币。同时,数字产品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文化价值、收藏价值、使用价值,更重要的是赋能价值。

  “数字藏品+”与旅游、博物馆、非遗方面的创新融合,其意义非凡。阎美蓉表示,此举可把旅游产业“带起来”,让博物馆(院)“活起来”,使城市IP“亮起来”,将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传起来”。

  当前,中国数字藏品在文旅融合应用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阎美蓉告诉记者,相关部门对数字藏品认识不充分、相关政策支持缺位,缺乏市场化手段和激励机制。

  阎美蓉认为,文旅数字化产品及相关文化资源未能有效挖掘、利用,同质化严重,产品创新不足,缺乏地域文化特色和相关既懂技术又懂文旅知识的开发专业人才。

  为此,她建议,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出台关于“数字藏品+旅游+文物+非遗”的实施方案,并将城市数字化IP列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对发行平台、产品质量等加强监管,强化对藏品的内容和价值体现。

  “政府鼓励扶持,整合社会资源。”阎美蓉建议,依托已有的知名专业化数字藏品平台,发挥其市场优势,共赢发展。借鉴经验,搭建政府主导的数字藏品官方平台,整合社会文旅资源,形成集聚效应。

  阎美蓉说,可以探索数字藏品与实体文旅产业相融合的创新盈利模式,挖掘各地有代表性的文物或非遗项目产品,开发具有市场号召力和故事性强的数字文创藏品,实现线上数字藏品与实体景点的有机融合。

  同时,引导非遗传承人和手工艺人与各类型数字藏品平台合作开发数字藏品,如砖雕、剪纸、风火流星等;围绕数字技术、产品研发、营销推广等方面培养一批专业化人才队伍。(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吴少玉:让非遗成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中新网儋州3月3日电 (张月和)“自己富了不算富,村民富了才是富。”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儋州市白马井镇学兰村党支部副书记吴少玉说,这是她父亲经常念叨的一句话,也是自己返乡创业十年来践行的座右铭。  在位于海南儋州的海儋土糖基地,空气中浮动着一股浓郁的甜香,工作人员不断搅动着沸腾翻滚的黑...

    时间:03-03
  • 探访中华服饰博物馆:非遗服饰“穿”越千年 焕发时代光彩

      中新网南昌3月3日电 题:探访中华服饰博物馆:非遗服饰“穿”越千年 焕发时代光彩  作者 徐梦文 华山  用精湛鞣制技艺手工制作而成的赫哲族标识“鱼皮服”,鱼皮服衣身多由若干块浅色鱼皮拼缝而成,衣物边缘缝缀以云纹、花草纹及鱼鳞纹等服饰图案……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南昌市南昌县江西服装学院...

    时间:03-03
  • 探访中华服饰博物馆:非遗服饰“穿”越千年 焕发时代光彩

      中新网南昌3月3日电 题:探访中华服饰博物馆:非遗服饰“穿”越千年 焕发时代光彩  作者 徐梦文 华山  用精湛鞣制技艺手工制作而成的赫哲族标识“鱼皮服”,鱼皮服衣身多由若干块浅色鱼皮拼缝而成,衣物边缘缝缀以云纹、花草纹及鱼鳞纹等服饰图案……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南昌市南昌县江西服装学院...

    时间:03-03
  • 拓宽传承之路 非遗工坊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拓宽传承之路 带动群众增收——  非遗工坊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站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讲台上,重庆鲁渝共建石柱县中益乡夏布非遗工坊负责人綦涛,既兴奋又自豪。她正向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代表、非遗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等,介绍其工坊的成绩和经验。 ...

    时间:03-03
  •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梁留科:将“三桥汇”打造成新的黄河文化IP地

      中新网郑州3月2日电(杨大勇 李超庆)春日里,河南郑州黄河两岸的草木伴着滔滔黄河水,开始吐露生机。在黄河中下游分界处的郑州桃花峪,三座不同时代相距不足千米的黄河桥在黄河河道上并存景象,显得尤为壮观。  全国两会前夕,全国人大代表、民建河南省委会主委梁留科来到这里调研,看着“三桥汇”景观,他...

    时间:03-02
  • (两会声音)国家级非遗黄梅戏传承人杨俊:让老戏常演常新

      中新社武汉3月2日电 题:国家级非遗黄梅戏传承人杨俊:让老戏常演常新  中新社记者 马芙蓉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黄梅戏传承人杨俊最近格外忙碌。她耗时4年打造的新创黄梅戏《舞衣裳》,正在进行最后排练、修改,预计4月搬上舞台。  《舞衣裳》主要讲述唐朝贪官元载与妻...

    时间:03-02
  • 古老毛皮滑雪板“非遗”传承人:“滑”出深山 焕发新生

      中新社新疆阿勒泰3月1日电 题:古老毛皮滑雪板“非遗”传承人:“滑”出深山 焕发新生  作者 史玉江  69岁的哈萨克族老人斯兰别克·沙和什(下称斯兰别克)做了一辈子的毛皮滑雪板。令他欣慰的是,祖辈们狩猎出行必备的古老毛皮滑雪板,已进入阿勒泰地区的竞技运动和旅游项目,他可以“名正言顺”地继...

    时间:03-01
  • 张颐武:建议用直播打赏等工具为非遗创造经济效益

      中新网3月1日电 (中新财经记者 吴涛)“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支持、鼓励各地非遗传承人参与网络直播培训,用直播打赏、电商等工具为非遗创造经济效益。”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提出如是建议。  张颐武举例说明,近来颇受年轻人推崇的“围炉烤茶”,便源于云南非遗“火塘烤茶”,若无前者在直播、短视频中...

    时间:03-01
  • 新疆柯尔克孜刺绣融合时尚元素传承非遗技艺

      中新网乌鲁木齐3月1日电(陶拴科 李雪丽)眼下,新疆柯尔克孜克孜勒苏自治州阿合奇县的民间刺绣渐渐红火起来。“我接了一份5000元的布绣订单,已分工给徒弟们紧锣密鼓地缝制。”古丽努尔·胡达拜地熟练地踩着缝纫机,一针一线地敲着针尖,设计、裁剪、缝合,整个流程井然有序。  今年46岁的古丽努尔·胡...

    时间:03-01
  • 河北石家庄:非遗文化进校园

    原标题:河北石家庄:非遗文化进校园  2月28日,学生在石家庄市东风小学非遗工坊学习剪纸。  近年来,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支持在幼儿园、中小学校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课程、社团兴趣课等,重点打造非遗传承特色学校,提高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参与感、认同感、自豪感。  新华社发(陈...

    时间:03-0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