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全国粮食流通“亮剑”专项执法行动取得预期效果

2023-03-01 16:15: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3月1日电 (记者 陈溯)记者1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全国粮食流通“亮剑”专项执法行动取得预期效果。

  2021年6月到2022年底,为推进依法治粮、依法管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组织开展了粮食流通“亮剑”专项执法行动。1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行动有关情况。

  据介绍,行动开展以来,各级粮食和储备部门聚焦全面梳理问题清单、精准聚焦执法重点、严查重大涉粮案件、严肃处罚追究责任、及时通报典型案例五项重点任务,确保“亮剑”行动强势推进、取得实效。特别是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统一领导下,“亮剑”行动严肃查处了一批粮食流通违法违规案件,取得了预期效果。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执法督查局局长钟海涛表示,“亮剑”行动取得以下成效:

  一是法治成果显著。截至2022年底,各级粮食和储备部门作出警告以上行政处罚1022例,罚款2475.78万元,没收违法所得207.94万元。

  二是法治思维增强,各级粮食和储备部门主动履职意识、法治意识不断增强,逐步实现从“重监督”向“监督与处罚并重”转变,通过行政处罚等强制惩戒手段,倒逼企业转变思想,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合法合规经营意识。

  三是法治手段提升,各级粮食和储备部门加大对案件查办流程的培训和模拟推演力度,在监管执法中逐步实现从“重实体”向“实体公正和程序合法并重”转变,行纪、行刑衔接得到进一步强化,与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联动配合不断加强,有效提升了执法效能,有力增强了对粮食流通领域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四是法治队伍建强,“亮剑”行动震慑了违法违规行为,粮食流通执法监管的权威逐步树立,法治思维、法治手段运用更加充分,黑龙江、辽宁、河南、山东、湖南、新疆等省(区)粮食和储备部门以及湖南垂管局均作出了罚款50万元及以上的行政处罚,执法力度创历史新高。

  五是法治效力持久,“亮剑”行动始终保持查办案件高压态势,严肃查处了一批以陈顶新、擅自动用、套取资金、非法盗卖储备粮等重大典型案件,坚持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及时总结推广案件查办经验,构建起违法违规行为“防火墙”。

  当天的新闻通气会通报了2022年查处的十起涉粮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包括:中储粮某直属库有限公司中央储备稻谷轮换以陈顶新,套取粮食价差案;福州某米业有限公司地方储备粮轮换以陈顶新,套取粮食价差案;新疆额敏县某粮油购销有限公司未按规定报送粮食基本数据案;浙江省龙游县某粮食收储有限公司未执行国家粮食质量规定案;上海市某粮食储运有限公司政策性粮食关联交易,损害国家利益案;内蒙古达拉特旗某粮油购销有限责任公司关联交易案;山东某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未及时支付售粮款案;安徽省巢湖市某新能源有限公司未及时支付售粮款案;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垦某粮食收储有限公司未及时支付售粮款案;吉林省四平市某米业有限公司未及时支付售粮款案。

  钟海涛表示,以上10起案例,有些涉及中央政府储备粮,有些涉及地方政府储备粮;有些涉及政策性粮,有些涉及商品粮。上述违法违规行为,手段低劣、影响恶劣,严重损害民众切身利益,严重危及国家粮食安全,通过严肃惩治违法违规行为,教育警醒了粮食企业要守法经营。下一步将继续秉持“亮剑”精神,对违法违规行为更加敢于“亮剑”、更加主动“亮剑”,坚决做到“查处一案、教育一批、警示一域”,努力营造粮食行业守法经营良好氛围。(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新证券法实施三周年 资本市场法治化市场化迈出新步伐

      本报记者 吴晓璐 见习记者 毛艺融  3月1日,新证券法实施满三周年。  作为资本市场的“根本大法”,新证券法作出了一系列制度改革,为“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突出把选择权交给市场的本质,注册制改革完成“三步走”,建立了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全流程公开透明的...

    时间:03-01
  • 上海探索防范金融风险“新解法”:做风险“体检” 开法治“良方”

      中新网上海2月27日电 (记者 李姝徵)如何为金融高水平开放营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金融高水平开放的同时如何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作为排头兵和先行者,上海率先探索防范金融风险的“新解法”。  数日前,上海金融法院公开宣告全国首个金融市场测试案例司法意见,明确了涉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纠纷的法律适用,并...

    时间:02-27
  • 习言道|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多次强调依法治网,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时间:02-27
  • 汤维建:提高建议“含金量” 助力法治中国建设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汤维建:提高建议“含金量” 助力法治中国建设  新学期伊始,中国人民大学一间办公室里,法学院教授汤维建正在认真备课,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将最新调研情况转化为今年两会建议。  连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15年提交96件提案……这些年,汤维建曾参与多部法律的修改制定和司法解释的论证...

    时间:02-26
  • 乱!大型企业贷款硬拆成小微贷款…监管亮剑

      原标题:太乱!大型企业贷款硬拆成小微贷款,还有银行将员工房贷包装成小微贷款…监管亮剑  开年以来,监管机构开具了一系列罚单,剑指银行机构在小微贷款业务上的“虚增”、“不实”以及划分口径上的乱象。  记者从银行相关业务人士处了解到,从“两增两控”到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推出,商业银行在小微信贷投放上,需要做到...

    时间:02-24
  • 【科学的温度】中国如何打造全球最大“人造太阳”的硬核“防火墙”?

      中新网成都2月24日电 (王利文)太阳通过核聚变反应释放光和热,科学家们希望利用该原理,为人类开发一种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因此,在地球上以探索清洁能源为目的的可控核聚变装置又被形象地称为“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可来源于海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足够人类使用上百亿年。核聚变能源也被誉为人类未...

    时间:02-24
  • 上海:“生态警务”夯实世界级生态岛“法治屏障”

      中新网上海2月23日电 (记者 李姝徵)作为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中国第三大岛,崇明既是上海的“绿肺”,也是长三角“前厅”,更是全球生态网络的重要节点。  作为上海着意建设的世界级生态岛,崇明有着约70万居民的大型复杂人居系统。如何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如何以法治助力世界级生...

    时间:02-23
  • (两会前瞻)做“必答题”,法治中国如何按下“加速键”?

      中新社北京2月21日电 题:做“必答题”,法治中国如何按下“加速键”?  中新社记者 邢翀  扫黑题材剧《狂飙》开年引发追剧狂潮,其出圈大热折射出公众对公平正义的向往与追求。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新征程上,如何更好求解法治中国这道“必答题”,开局之年的全国两会无疑是重要的观察窗口...

    时间:02-21
  • 秦刚:倡导平等合作法治 反对搞霸权霸凌霸道

      中新网2月21日电 21日,中国外交部举办蓝厅论坛,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外交部长秦刚在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时提到,倡导大国带头讲平等合作法治,反对搞霸权霸凌霸道。  秦刚在今天上午举行的以“全球安全倡议:破解安全困境的中国方案”为主题的蓝厅论坛上表示,《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展现了中方对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担...

    时间:02-21
  • 王晨:充分发挥全面依法治国“智囊团”“思想库”“人才库”作用 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中新社北京2月20日电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法学会会长王晨20日在北京出席中国法学会年度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法学研究,积极服务法治实践,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王晨指出,...

    时间:02-2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