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两会前瞻)做“必答题”,法治中国如何按下“加速键”?

2023-02-21 20:40: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2月21日电 题:做“必答题”,法治中国如何按下“加速键”?

  中新社记者 邢翀

  扫黑题材剧《狂飙》开年引发追剧狂潮,其出圈大热折射出公众对公平正义的向往与追求。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新征程上,如何更好求解法治中国这道“必答题”,开局之年的全国两会无疑是重要的观察窗口。

  以良法善治护航新征程

  法者,治之端也。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则是善治之前提,科学立法无疑是法治中国的“最先一公里”。

  此前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立法法修正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作为“管法的法”,立法法是一部宪法性法律,它的修改完善将影响中国今后所有法律的立改废释,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意义。

  这将是中国立法工作近年来不断以良法促善治的一个缩影。通过宪法修正案、制定民法典、外商投资法、监察法等法律……5年来,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瞄准健全国家治理急需、围绕民众关切,将立法工作不断向民生细微处覆盖,不断向改革深水区挺进。

  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涉及的各种复杂利益关系的规范协调更须用法律定标尺。按惯例,每年全国人代会将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届时未来一段时间的国家立法工作“施工图”“任务表”将披露,外界从中可更好了解中国如何以立法护航新征程。

  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应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率先突破。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在法治政府建设上持续发力,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和前瞻部署,特别是先后制定两个“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确立了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路线图”和“施工图”。例如,“十三五”时期,“放管服”改革作为一项重要着力点持续推进,中国打造“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等制度,为行政权力划边界,强调“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不断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该管的管到位、该放的放到底,处理好“有形手”和“无形手”关系,才能让公权力不越界、不任性,不断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

  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法治政府建设多有着墨,今次全国两会上,中共二十大提出的“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等部署将从何处发力,料有更为具体的“路线图”。

  守好公平正义的防线

  《狂飙》取材于现实,反映捍卫公平正义的中国司法实践。法治中国建设前进的每一步,都见诸于司法领域民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司法案件。

  近年来,中国“刀刃向内”进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不断破解立案难、执行难等有碍公正司法的难点、堵点,健全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机制等,以严格司法捍卫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法治的生命线,公正司法则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中共二十大要求“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因此,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还须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规范司法权力运行、强化对司法活动制约监督等。

  在每年全国两会期间,循惯例,代表委员们还将审议讨论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届时从“两高”报告中,外界可观察以司法实践助推法治中国建设的思路。

  厚植法治中国根基

  建设法治中国,全民守法是基础,没有一个公民是局外人。有评论指,《狂飙》大热,以案释法成为民众法治教育的素材,热议背后是对公民法治意识的一次唤起。

  法律的权威源自民众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可以说,中国的法治建设与公民的守法意识、守法程度息息相关。在14亿多人口中推进法治建设,任务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重,而中国一直注重公民法治意识的提升,例如从1986年开始实施第一个全民普法五年计划,并于2021年开启实施“八五”普法工作中国以政府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方式进行全民普法。

  热议法律案修订、关注司法改革、建言国家立法修法……每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依法履职、建言献策,让年度政治盛会成为一场“法治公开课”,助益提升全民法治意识。让法治成为民众生活方式和共同信仰,仍须在全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提升上持续用力。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可以预见,随着中国式现代化“法治细胞”不断激活,法治中国建设将按下“加速键”。(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民政部:规范全国性社会组织培训活动

      民政部日前印发《关于规范全国性社会组织培训活动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全国性社会组织要自觉全面排查整治利用“中字头”招牌搞公款旅游、违规吃喝送礼等问题,严防自身举办的各类培训活动异化为“四风”和腐败问题的“护身符”和“助推器”。  一、要加强培训管理,全国性社会组织举办培训班应当...

    时间:02-22
  • 国家文物局水下考古南海基地挂牌

      水下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为更好保护、传承、利用水下文化遗产,国家文物局水下考古南海基地近日正式挂牌。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表示,南海是我国面积最大、水下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海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区段。国家文物局将努...

    时间:02-22
  • 寒夜砺翅向战飞

      寒夜砺翅向战飞  ——第73集团军某旅连贯组织实战化训练目击记  寒风刺骨,铁翼飞旋。夜幕降临,第73集团军某旅数架直升机紧急升空,航灯在夜空中勾勒出道道弧线。  “战争不分季节冷暖,打仗不分白天黑夜。”该旅领导说,他们紧紧围绕编队飞行、特情处置、超低空飞行、野外场地起降等重难点课目,连...

    时间:02-22
  • 今年我国将创建1000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近日印发的《关于开展2023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提出,在2022年创建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创建1000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继续深入挖掘2022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先进典型,为推动创建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参...

    时间:02-22
  • 中俄战略安全磋商机制双方牵头人举行会晤

    原标题:中俄战略安全磋商机制双方牵头人举行会晤新华社莫斯科2月21日电(记者黄河)当地时间2023年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在莫斯科同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举行中俄战略安全磋商机制双方牵头人会晤。双方就当前国际战略形势进行了讨论,表示愿共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时间:02-22
  • 外交部长秦刚:安全不应由个别国家说了算

    原标题:蓝厅观察丨外交部长秦刚:安全不应由个别国家说了算今天(21日),中方正式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文件阐释了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理念和原则,明确了重点合作方向和平台机制。在今天上午举行的以“全球安全倡议:破解安全困境的中国方案”为主题的蓝厅论坛上,外交部长秦刚表示,《概念文件》展现了中方对维护世界和...

    时间:02-22
  • 预计今年国内旅游人数约45.5亿人次

    原标题:中国旅游研究院:预计今年国内旅游人数约45.5亿人次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消息,2023年春节假日成为2020年以来最好的春节假日旅游市场,拉开了全年旅游经济“高开稳增”的序幕。预计二季度旅游市场将进入预期转强和供给优化的新通道,暑期有望迎来全面复苏,避暑旅游很可能接近甚至达到疫前同期水平。预计2023年,国内旅游...

    时间:02-22
  • 民政部:规范全国性社会组织培训活动

    民政部日前印发《关于规范全国性社会组织培训活动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全国性社会组织要自觉全面排查整治利用“中字头”招牌搞公款旅游、违规吃喝送礼等问题,严防自身举办的各类培训活动异化为“四风”和腐败问题的“护身符”和“助推器”。一、要加强培训管理,全国性社会组织举办培训班应当从本行业、本领域改革...

    时间:02-22
  • 教育部助力高校毕业生尽早就业

      本报北京2月21日电(记者黄超)教育部1—2月部署开展2023届高校毕业生寒假促就业“暖心行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寒假期间推出10场次全国性专场招聘活动。截至2月15日,参加用人单位超9100家,提供岗位信息超49.1万条。自去年秋季学期以来,该平台已累计为毕业生提供岗位信息超过265.8万条,组织44场...

    时间:02-22
  • 在文明辉映互鉴中破解难题 共同进步——习近平主席给希腊学者的复信引发热烈国际反响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 题:在文明辉映互鉴中破解难题 共同进步——习近平主席给希腊学者的复信引发热烈国际反响  新华社记者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雅典大学维尔维达基斯教授等希腊学者,祝贺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成立。复信引发热烈国际反响,多国人士认为,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强调必须深入了解和把...

    时间:02-2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