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科学的温度】中国如何打造全球最大“人造太阳”的硬核“防火墙”?

2023-02-24 10:40: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成都2月24日电 (王利文)太阳通过核聚变反应释放光和热,科学家们希望利用该原理,为人类开发一种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因此,在地球上以探索清洁能源为目的的可控核聚变装置又被形象地称为“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可来源于海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足够人类使用上百亿年。核聚变能源也被誉为人类未来的理想清洁能源。

  2022年11月,全球最大“人造太阳”核心部件“防火墙”在中国取得重大进展,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增强热负荷第一壁完成首件制造,标志着中国实现该项核心科技领跑,有力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的话语权。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首席专家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第一壁关键部件研制项目中方负责人谌继明接受了中新网采访,讲述中国如何打造全球最大“人造太阳”的硬核“防火墙”。

  如何实现“人造太阳”?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完成首件制造。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供图

  谌继明介绍,“人造太阳”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前,科学家发现核聚变最基本原理后,各国逐渐开展了相关研究。由于研究难度巨大,20世纪80年代,多方联合提出建立全球最大的“人造太阳”装置,ITER计划全球联合建设拉开帷幕。

  目前,共有30多个国家参与ITER项目的设计、研发、建设及后期的装置的运行,形成共有的技术和知识产权,为下一代“示范堆”奠定基础。谌继明表示,中国承担了ITER项目的18个制造任务,其中包括真空室内部件第一壁、磁体支撑系统等核心部分。

  核聚变研究难度大的原因在于其反应条件严苛。“氘氚聚变是最常见且最易实现的核聚变方式,但只有在1亿摄氏度以上的极高温条件下,氘、氚等轻原子核才能够碰撞聚合,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谌继明解释,当温度、密度和维持时间都达标才能实现核聚变点火,同时还需要实现高温下的控制才能有效输出核聚变能量。“因此,ITER装置由主机和用于发电的外围两大系统组成,其中主机系统更为复杂。”

  怎样打造“人造太阳”的“防火墙”?

国际专家来到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交流。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供图

  由于“人造太阳”所发生的核反应需要上亿摄氏度高温下进行,这就需要一个洁净的高真空环境,即大型环形真空室。经研究,科学家们采用“甜甜圈”状的托卡马克可控热核聚变装置,通过将高温高压的等离子体约束并悬浮在环形空间内部,以达到核聚变反应的环境并实现控制。

  而在此装置中,直接面对极强热辐射的第一壁便是最重要的核心技术之一。谌继明介绍,第一壁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要限制等离子体越界的同时保护外围设备不被高温损伤,还要把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带出来,用于外围储能发电。

  ITER第一壁内侧增强热负荷部件是中国承担设计、研发、制造的关键部件之一。整个660平方米的真空室第一壁表面由440个部件组成,其中中国承担的部分占比12%,是制造难度最大的部件之一,其接受的表面热辐射达到每平方米4.7兆瓦,相当于太阳照射地球表面热量的4700倍。凭借50多年可控核聚变研究经验,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成为该“防火墙”的“承建商”。为保证质量且按时提交部件,中国经过近20年的发展和赶超,解决了材料加工、制造、连接等方面的多项技术难题,实现ITER关键部件研发的实质性工程突破。

  何以在未来继续领跑?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项目团队正在攻坚克难。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供图

  随着原型件所有手指的制造和最终的装配推进,2022年11月,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完成了首件制造,初步检测表明该部件的核心指标优于设计要求,具备了批量制造的条件。谌继明指出,这也标志着中国全面突破了“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的关键技术,实现该项核心科技的全球领跑,为下一阶段的批量生产,按期按质按量向ITER国际组交付产品,保障ITER装置的顺利运行提供了条件。

  要保证核聚变进行的洁净环境,就需要真空室内所有部件不能有冷却剂泄漏。“如果等离子体和核聚变被污染,反应便不可持续。”谌继明介绍,因此,2018年,团队成功开发了一项模拟聚变实际运行工况的氦检漏技术,在250摄氏度高温和4个兆帕,即40个大气压的高压情况下进行检测。在科技部的支持下,团队成功研制了全球首项能够检测部件且检测结果达到ITER要求的技术,并向ISO国际组织提出申请,成功立项一项聚变堆承压部件高温高压热氦检漏方法的国际标准。

  “这是全球核聚变领域的中国智慧,意义重大。”谌继明表示,这一由中方牵头推荐的国际标准将成为全球核聚变领域的首个国际标准,为核聚变工程领域做出贡献。“希望我们按期甚至提前交付部件,及早地履行我们的国际的承诺,共同助力‘人造太阳’早日从理想变为现实。”谌继明说。(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申报工作启动

      中新网2月24日电 题: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申报工作启动  中新财经记者 赵建华  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下称两部门)近日发布通知,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申报工作启动。  两部门表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择优选择1个地市进行申报,含计...

    时间:02-24
  • 公安部:2022年承办的827件全国两会建议提案全部高质量完成

      中新网北京2月24日电 (记者 郭超凯)记者从公安部2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2年公安部承办的827件全国两会建议提案全部高质量完成。  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李国忠在会上通报了公安部办理2022年全国两会建议提案有关情况。他介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是人民群众呼声意愿的最直观体现...

    时间:02-24
  • 外交部驻港公署约见美国总领事,当面划三条红线

    原标题:外交部驻港公署特派员约见美驻港总领事,当面划三条红线(观察者网讯)据香港《文汇报》等港媒报道,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发言人2月23日表示,公署特派员刘光源近日约见美国驻港总领事梅儒瑞(Gregory May),就梅儒瑞及美国驻港总领事馆近期一系列干预香港事务的错误言行,提出严正交涉,表达强烈不满。发言人称,刘光源当面敦...

    时间:02-24
  • 通讯:共同拥抱春天——记首届伊朗大学生中文演讲比赛

      新华社德黑兰2月24日电 通讯:共同拥抱春天——记首届伊朗大学生中文演讲比赛  新华社记者 高文成  继1月下旬中国农历新年春节之后,伊朗传统新年诺鲁孜节也将在3月到来。以“共同拥抱春天——伊朗诺鲁孜节与中国春节的共同点”为主题的首届伊朗大学生中文演讲比...

    时间:02-24
  • 最高检:2022年,检察机关共办理企业合规案件5150件

      中新网2月24日电 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办公室24日举行最高检厅长网络访谈活动。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高景峰介绍,2022年,检察机关共办理企业合规案件5150件,对整改合规的1498家企业、3051人依法不起诉,让一批涉案企业“脱胎换骨”,走上依法合规经营之路。  2022年4月,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

    时间:02-24
  • 我国成功发射荷鲁斯1号遥感卫星

    北京时间2023年2月24日12时0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1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64次飞行。...

    时间:02-24
  • 习近平夫妇会见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和太后莫尼列

      2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钓鱼台国宾馆养源斋亲切会见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和太后莫尼列。...

    时间:02-24
  • 奋进的春天|对内对外两手抓 中国经济展现硬实力

      央视网消息:中国贸促会2月22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介绍,近日,中国贸促会对390多家外资企业和外国商协会进行调研,结果显示,98.2%的受访外资企业和外国商协会对今年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抱有信心。  受访外资企业认为,在华布局优先考虑的投资方向依次是新型工业化...

    时间:02-24
  • 奋进的春天 | 黑土地上备耕忙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备耕是全年粮食生产的首战,也是一年收成的基础。作为全国的粮食大省,2022年吉林省粮食总产量816.1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粮食产量连续10年超过700亿斤。  吉林省坚决扛起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重任,2023年春天伊始,备春耕,忙生产,在黑土地上绘制出一幅绝美的春耕画卷。  在德惠市朱...

    时间:02-24
  • 福建东山勘探发现地热海水资源

      中新网福建东山2月24日电(朱春燕 林翰玲 朱怡舟)福建省漳州市东山海水温泉钻探点工程现场传来好消息:历经一年多的钻探后,在勘测点成功发现地热海水。  记者近日在钻探现场看到,一旁的水池内正源源不断地涌出地下水。据现场负责人介绍,现在正在钻探的井深约350米,计划在本月月底进行抽水试温。 ...

    时间:02-2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