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小米汽车营销负责人周钘离职,跨界造车人才融合难题待解

2023-02-22 18:19:17

来源:第一财经

  2月21日,有媒体报道称,小米汽车营销负责人周钘已于数周前离职。周钘曾担任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的副总经理,于2022年8月正式加入小米,担任营销负责人,直接向雷军汇报工作

  小米集团内部人士今日向第一财经记者确认了周钘已经离职的消息。

  从2021年3月正式宣布造车,到2024年上半年实现量产,小米汽车希望仅用3年时间完成在整车制造业从0~1的步骤。为此,小米汽车一直紧锣密鼓招揽汽车领域人才。

  在周钘之前,小米汽车已有多位传统车企高管加盟。去年1月14日,原极狐事业部总裁于立国被任命为小米汽车副总裁,负责统筹小米汽车综合管理工作、专项业务推进以及小米汽车北京总部组织和人才建设。此外,2021年,吉利汽车研究总院原院长胡峥楠加盟小米创始人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

  今年2月9日举办的小米投资者日上,雷军表示,2022年小米汽车等新业务共计投入超30亿元,研发团队超2300人,在初创阶段投入达到别的汽车厂商3倍以上。

  小米、百度等科技公司入局汽车产业,加速了跨界造车企业和传统车企之间人才流动。某合资车企研发人员向记者表示,过去一年间,部门内已有多位同事跳槽至集度、小米等跨界造车企业,剩下员工中也有些“人心思动”。

  此外,蔚来、理想、小鹏等上一批新势力车企接连进入调整期;传统车企开始加速构建软件、用户服务等能力,使得科技公司、新势力车企、传统车企之间的人才流动更为频繁。

  近两个月来,国内多家车企出现了高级管理层人员流动。1月下旬,原吉利系高管易寒被曝加盟小鹏汽车,2月中旬易寒已在朋友圈发布小鹏汽车OA系统相关内容;1月30日,小鹏汽车官宣长城汽车原总裁王凤英加盟;2月2日,一汽-大众原公关总监、小鹏汽车原副总裁李鹏程加盟阿维塔科技,担任副总裁和CMO。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之间高层人事流动加速,是汽车行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的正常选择。“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各有优劣势,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特别是新造车企业对传统车市的运行规则并不熟悉,引入传统车企的管理人才能帮助其更好地把握市场。”

  但值得注意的是,科技公司、新势力车企和传统车企之间,有着截然不同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流程等,理念、文化的冲突在所难免。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周钘与小米的互联网企业融合得并不好,这或是周钘离职的一大原因。

  一位从手机行业转型至车企的管理层人士告诉记者:“车企和手机企业的节奏差异比较大,车企太慢了,走得慢走得稳。过去我们做手机,旗舰机的开发周期也就1年,改型机半年,极端情况下改型机的开发周期只有3个月。而汽车的开发周期往往是3年,有些车型的开发周期要到5年。车机几乎不太升级,要反复的验证跟测试,等产品出来的时候,跟最新的技术比至少落后了一代。”

  多位由传统车企跳槽至新势力车企、科技企业的人士则向记者表示,新势力、科技企业过于追求效率和速度,部分验证、测试、流程和传统车企相比,并不完善。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华为造车模式“赛马”谁能胜出? 与江淮汽车合作或有新进展

      记者 贾 丽  华为“造车”又有新进展。近日中建集团官网消息显示,中建六局联合体中标安徽肥西新能源汽车智能产业园EPC项目,中标额约15.44亿元。项目工期为365天,建成后将用于华为与江汽集团(江淮汽车)在合肥共同开发新一代高端智能电动汽车。  对此,华为内部人士表示,这需进一步了解。  “根据相关内容,这或许意味华为...

    时间:02-21
  • 补能焦虑待解,车企自建充电网络能否让其它品牌“揩电”?

      “春节开车回家,以往油车8个小时车程,这次电车开了将近15个小时。多出来的时间都是在排队和充电。”一位电动车车主表示,春节回家路上充了3次电,每次都要排队两小时。  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23年春节假期高速出行分析报告》显示,春节假期,全国高速公路日均流量达4500万辆,同比2022年增长32%,同比2019年增长15%,其中客车流量占总...

    时间:02-20
  • 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 释放新能源车企盈利空间

      记者 徐一鸣  2月19日,生意社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99.5% min)报价44.20万元/吨,较2月17日下跌3800元/吨,较月初的49万元/吨下跌9.80%,较去年四季度时的近60万元/吨回调更为显著。  在业内人士看来,碳酸锂价格目前仍未探底。2月1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表示,今年国内锂离子电池出货量约10亿...

    时间:02-20
  • 广西车企加速布局东盟新能源汽车市场

      中新社柳州2月17日电 (林馨)2月17日,一排排为海外客户量身定制的新能源汽车,整齐停放在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简称五菱工业)内,准备发往越南。  五菱工业国际业务部负责人辛军强告诉中新社记者,该公司正积极布局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邀请海外客户进行线下交流,寻找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机遇。  越南太平兴盛股份公司向五...

    时间:02-17
  • 深圳:优化跨境金融服务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出海”

      中新网2月16日电 据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网站消息,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银保监局、深圳证监局、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16日联合印发《深圳金融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到,优化跨境金融服务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出海”。  《意见》提出,鼓励银行将...

    时间:02-16
  • 车企软件订阅收费忙 “付费刹车”不远了?

      中新经纬2月16日电 (孙庆阳)随着汽车数字化提高,车载软件也愈普及,软件订阅等付费业务备受关注。近期,通用汽车高级副总裁艾伦·韦克斯勒,对其公司开发的应用程序生态系统表示看好。他预计到2030年,该生态系统带来的收入或将达到250亿美元。  企业抢滩订阅收费服务  据悉,特斯拉的软件订阅收费服务占营收比例高达28%,而中国...

    时间:02-16
  • 从价格战到高端化,两轮电动车企业竞争升级

      作者:武子晔  近年来,新国标的实施推动了两轮电动车换购潮,市场销量也因此快速增长。但与此同时,行业洗牌加速,两轮电动车企业开始在高端化和智能化领域竞争。  据中国自行车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电动自行车产品累计销量约5000万辆,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这意味着,全国每4个人中就有1人拥有一辆两轮电动车。2...

    时间:02-16
  • 上汽集团春节海外发运2.16万辆 创中国车企单周纪录

      中新社上海2月9日电 (浦帆)记者9日从上汽集团获悉,为满足海外市场快速增长的用户需求,上汽在春节期间海外发运量达21600辆,创下中国车企“单周海外发运量”历史纪录。1月份上汽海外批发销量达7.66万辆,同比增长17.1%。  上汽表示,1月份上汽MG品牌海外销量“成功翻番”,特别是“中国汽车工业首款全球车”MG4 Electric(国内定...

    时间:02-09
  • 1月销量集体“失速” 新造车品牌为啥“不香”了?

      本报记者 吴博峰 文/摄  曾几何时,新造车品牌主打的智能网联化可以说是俘获消费者芳心的一把“万能钥匙”。但近一段时间,新造车品牌的存在感似乎正在逐渐减弱。目前,2023年首月各大车企销量数据已经出炉。从市场表现来看,除1家新造车品牌实现单月销量过万外,蔚来汽车、哪吒汽车等其余新造车品牌市场表现集体“失速”,销量均...

    时间:02-09
  • 11家车企公布2023年度销量目标:比亚迪欲摸高400万辆 “蔚小理”设定增长率均超60%

      本报记者 龚梦泽  进入2023年,各大车企又将展开了新一轮的“竞速”。尽管今年1月份整体销量“阴跌”,但从多家车企发布的全年销量目标来看,车企对于2023年的发展仍然保持较高的信心和预期。  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截至发稿,包括主流汽车集团、传统民营车企和新造车势力在内共有11家车企透露了今年的销量目标。其中,传统...

    时间:02-0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