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2022年中国钢材进口量创近30年来新低

2023-02-13 19:29: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2月13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13日在北京举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第六届会员大会第五次会议上表示,2022年中国进口钢材1057万吨,同比下降25.9%,为1993年以来钢材进口的最低水平。

  2022年全球通胀、货币紧缩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中国钢材出口量同比小幅增长,平均价格大幅上涨。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出口钢材6732万吨,同比增加0.9%;出口钢坯103万吨,同比增加99万吨。2022年,中国钢材出口均价为每吨1434美元,同比上涨17.7%。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进口钢材1057万吨,同比减少25.9%,进口钢坯638万吨,同比下降53.5%。分析原因,受通胀高企、能源危机等多重因素交汇影响,2022年中国钢材进口成本大幅提升,进口数量明显回落,为1993年以来最低水平。其中除冷轧薄板、特厚板同比增长外,其他品种进口量均不同程度下降,除中厚宽钢带、涂层板进口均价同比下跌外,其他钢材品种进口价格均不同程度上涨。

  从品种结构看,2022年中国板材进口量859万吨,同比下降13.7%,占进口总量81.3%。从平均进口价格看,2022年中国钢材进口均价每吨1617美元,同比上涨23.2%。从进口区域来看,2022年中国钢材进口集中度提高,自日本、韩国、印尼三国进口钢材792万吨,占比较2021年大幅提升11.8个百分点至75%。(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释放经济加快复苏信号

      释放经济加快复苏信号(锐财经)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月份,中国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27亿元,创单月最高纪录。分析人士认为,信贷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不断提升,将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人民币贷款增量创纪录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9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959...

    时间:02-14
  • 以工代赈,“赈”出综合效益

      新修订的《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将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  很多城市居民可能对“以工代赈”这个名词有些陌生。而对于上亿农村劳动者来说,“以工代赈”则是实实在在提供家门口务工机会、获得劳动报酬的好政策。特别是外出务工遇到暂时困难的情况下,老家的“以工代赈”项目,让农村劳动者心里踏实。  以工代赈在中国已实...

    时间:02-14
  • 去银行存钱 迷迷糊糊“被保险”

      去银行存钱 迷迷糊糊“被保险”(辣味3·15)  长沙晚报2月13日讯(全媒体记者 范宏欢)“原本想去银行存个定期,却迷迷糊糊买了份保险!”在大多数保守投资者的心目中,去银行存定期是最好的理财方式之一,相比活期储蓄能拿到更多利息收入,相比大额存单起存门槛低。然而近期市民方女士的遭遇,让她对银行的服务少了几分信任。为何存...

    时间:02-14
  • 预付式消费,想说爱你不容易

      阅读提示  在美容美发、教育培训、体育健身等诸多消费领域,预付式消费是一道令大多数人头疼的选择题。有的地方推出了相关监管平台,给了消费者信心,但如何监管好预付式消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月13日,家住北京市丰台区宋庄路的王先生,来到东森市场肯定美发造型剪头发,却发现该店已经人去楼空,一打听才知道春节前就关门了...

    时间:02-14
  • 市场观潮:人工智能如何打开更多应用新场景

      市场观潮  人工智能如何打开更多应用新场景  本月初,微软宣布推出由ChatGPT支持的最新版本人工智能搜索引擎和浏览器,“搜索引擎迎来了新时代”。ChatGPT这项去年11月底发布的聊天机器人程序,已经在业界掀起了变革式浪潮。数据显示,ChatGPT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就实现了全球用户破亿,相比之下,电话用了75年,手机用了16年。  ...

    时间:02-14
  • 多方联合倡议杜绝智能电视“套娃收费”

      本报讯 (记者曲欣悦)近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互联网电视工作委员会联合多家互联网电视集成运营机构发布《关于规范智能电视收费行为的倡议书》,倡议杜绝“套娃收费”“套路收费”,抵制“唯商业论”,优化用户体验,共同维护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  近年来,智能电视收费乱象让许多消费者“闹心”。  “买几个会员,一年得...

    时间:02-14
  • 中国城市科创发展指数发布 北京居首

      中国城市科创发展指数发布 北京居首  排名前20位城市中,上海首次超越深圳,跻身全国第二;重庆首次进入20强;东莞和济南重返20强  2月12日,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课题组发布年度品牌研究成果——《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2)》。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北京居首,上海首次超越深圳,跻身全国第二。 ...

    时间:02-14
  • 用技术和法规防控伦理风险 为生成式AI这匹“黑马”套上“缰绳”

      一方面,生成式AI固然便利了生产、生活,带动了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生成式AI可能会被人们无意滥用,甚至被目的不纯之人恶意利用,对社会造成危害。  ——闫怀志 北京理工大学网络与安全研究所所长  ◎实习记者 李诏宇  谈到AI领域的未来发展,就不得不提到生成式AI。如今,一经推出就迅速在各大社交媒体上走红的、由美国人工智...

    时间:02-14
  • 已有技术搭配大模型让ChatGPT成聊天机器人“顶流”

      ◎实习记者 裴宸纬  “写一首诗,赞美诗人李白。”“诗人李白,吟诵仙女长夜。万千情思,尽在深沉诗中……”人类写一首诗,可能需要构思良久才能写出,但有一位“作者”却下笔如有神——只用几秒就能成诗,它就是ChatGPT,一款最近火爆全网的聊天机器人。  如果你认为这款聊天机器人的能力仅限于和人类聊聊天、写写诗,整点风花雪月...

    时间:02-14
  • 找准切入点 加速AI落地——“ChatGPT热”之冷思考

      ◎洪恒飞 本报记者 江 耘  知识面覆盖相当广泛,回答问题不再机械生硬,还是个能写文案、编代码、做表格的“多面手”……聊天机器人ChatGPT连日来热度不减,在替代人工等方面展现出惊人的潜力,也引发了关于人工智能落地应用的新一轮思考。  近日,以“加快AI落地应用,解放生产力,破解人才短缺难题”为主题,浙江省政协委员会客厅...

    时间:02-1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