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去银行存钱 迷迷糊糊“被保险”

2023-02-14 04:43:05

来源:长沙晚报

  去银行存钱 迷迷糊糊“被保险”(辣味3·15)

  长沙晚报2月13日讯(全媒体记者 范宏欢)“原本想去银行存个定期,却迷迷糊糊买了份保险!”在大多数保守投资者的心目中,去银行存定期是最好的理财方式之一,相比活期储蓄能拿到更多利息收入,相比大额存单起存门槛低。然而近期市民方女士的遭遇,让她对银行的服务少了几分信任。为何存单变成了保单?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去银行存款,却买回一份保险

  近日,方女士来到长沙一家商业银行网点办理存款业务。她原计划是想将年前发的3万元年终奖存一年定期,到年底再取出来用于过年开销。没想到在银行大厅经理的诱导下,存款却变成了中国人寿的一款保险产品。

  “理财经理给我介绍,现在银行存款利率太低,有一款封闭期5年的理财产品,利率3.5%,5年后就能灵活取用,不取的话,钱可以一直在里面生利息。”在听到产品的利率后,方女士不由得动了心,还没有完全了解清楚这款理财的具体内容,便办理了一款名为“国寿乐盈一生终身寿险(尊享版)”的保险产品。

  记者注意到,根据合同规定,自第二个保单年度起,主合同各保单年度的当年度基本保险金额,在上一保单年度的当年度基本保险金额的基础上递增3.5%,然而前提每年必须存3万元,存够5年,且不是随时可以取。

  同样有过类似经历的还有家住长沙望城区的蒋大妈。三年前,她也曾在银行购买过一款每年存2万,一共存5年的保险产品。直到最近急需用钱,才发现自己的钱还要存两年才能取。尽管她在银行多次强调自己是来存钱的,不是买保险的,银行工作人员却解释称:“在银行买保险就是存钱,这个保险只有我们银行有权限代理,这就跟存钱是一样的。”

  复利3.5%?长期持有才能保值增值

  理财经理推荐的所谓理财,实际上是一款名为增额终身寿险的保险,不少消费者对这类产品并不熟悉。虽然增额终身寿险早已有之,但一直并未成为保险市场的主流产品。近年来,在长期利率下行、资管新规落地、理财产品打破刚兑之下,增额终身寿险在保值增值方面的优势逐渐被市场发掘。

  记者了解到,根据监管部门的规定,商业银行有权经营保险代理业务。因此,客户在银行网点确实可以购买到保险产品。不过,号称3.5%的复利,增额终身寿险真的能达到吗?风险又如何呢?

  中国精算师协会指出,在销售端,营销人员往往会将“增额终身寿险复利3.5%”作为宣传重点,类比理财产品,忽略其保障功能。但这里的3.5%并不是投资收益率,而是保额增长率。在保险费等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每年保额递增的终身寿险,其首年保额较低,会远低于每年保额不变的终身寿险。

  “最近这类产品确实比较火,我们行有同事刚刚成交了一份100多万元的增额终身寿险保单,风险低、利率还可以,但保险是中长期规划,不是短期理财,还是得长期拿着才行。”长沙某国有银行客户经理说道。

  此外,虽然产品基本形态是以死亡为给付条件的终身寿险,却被很多公司解读为资产类的险种,通过退掉现金价值,可以部分领取,存在长险短做的风险。而不少中老年人由于缺乏相应知识,常常会被诱导购买到不符合心理预期的产品。

  记者手记

  银行勿 “透支”客户信任

  近年来,各家银行大力扩展中间业务收入,代理保险业务的手续费成了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投诉这种被“忽悠”、被保险问题的市民不在少数。部分银行营销人员为获得较高的保险产品销售佣金,在推荐保险产品时有意无意强调“高分红”“高利率”或是“有保险功能的理财产品”,导致很多市民尤其是中老年人心甘情愿把手中的现金拿来投保,不知不觉就陷入了保险营销的陷阱里。

  保险再好,也需要实打实,而不是靠忽悠人推销保险。客户把财富托付给银行,是出于对银行的信任,倘若通过糊弄式营销来忽悠客户,倘若一味“透支”客户对银行的信任,最终糊弄的一定是自己。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邮储银行首批代理销售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

      2月10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有限公司公布了首批个人养老金理财名录。同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作为首批银行,在全国36个个人养老金制度先行城市或地区上线个人养老金理财业务,为个人养老金参加人提供资金账户开立、基金投资、理财投资、保险保障等全方位的养老金投资服务。  根据首批入选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邮储银行...

    时间:02-13
  • 首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开售 最短可只持有360天

      首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开售  家机构的7只产品可选 最短可只持有360天  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终于上线了。2月10日,中国理财网发布首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工银理财、农银理财和中邮理财的7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正式发售。至此,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货架”终于集齐个人养老金储蓄、个人养老金...

    时间:02-11
  • 首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开售 最短可只持有360天

      首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开售  家机构的7只产品可选 最短可只持有360天  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终于上线了。2月10日,中国理财网发布首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工银理财、农银理财和中邮理财的7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正式发售。至此,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货架”终于集齐个人养老金储蓄、个人养老金...

    时间:02-11
  • 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密集面世 有望为债市注入稳定配置资金

      本报记者 苏向杲  继公募基金推出多款混合估值法产品后,近期招银理财、工银理财、平安理财、兴银理财、徽银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推出了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以寻求在产品规模和投资者持有体验之间达到平衡。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记者表示,此类产品将为债市注入一些稳定的配置资金,有利于债市回暖。该类产品对个人...

    时间:02-10
  • 1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实际募集规模同比下降14% 业界预计摊余成本法产品数量不会持续增加

      本报记者 余俊毅  银行理财产品已成为居民财富管理的重要选择,而各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在不断提高投研能力,谋求更大市场占有率。  开年以来,银行理财子公司正积极实践,不断增强资产配置能力。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银行理财市场有望迎来更稳定的增长。  理财产品实际募集规模下降  根据民生证券研报统计数据,1月份,银行理财...

    时间:02-10
  • 财富、健康双重守护 平安人寿盛世金越尊享终身寿险传递金融温度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健康、更长寿、更高品质的生活已成为国民的共同追求。当前,居民个人健康管理的意识不断增强,健康也成为大众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有鉴于此,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人寿”)以“财富健康双守护尊享生活有平安”为主题,推出一系列有温度的产品和服务,温暖守护客户财富与...

    时间:02-07
  • “提前还贷”热度上涨 银行工作人员:大多需等半年以上

      “提前还贷”热度上涨  银行工作人员:大多需等待半年以上  年后,“提前还贷”的热度再次上涨,频频有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去年讨论提前还贷时,大众关注的焦点是“应不应该提前还贷”;但现在,更多人关注的焦点变为了“提前还贷难”,线上渠道被关闭,需要预约、排队。  有建设银行(601939.SH)某分行...

    时间:02-04
  • “提前还贷”热度上涨 银行工作人员:大多需等半年以上

      “提前还贷”热度上涨  银行工作人员:大多需等待半年以上  年后,“提前还贷”的热度再次上涨,频频有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去年讨论提前还贷时,大众关注的焦点是“应不应该提前还贷”;但现在,更多人关注的焦点变为了“提前还贷难”,线上渠道被关闭,需要预约、排队。  有建...

    时间:02-04
  • 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扩容:万能险被列入,什么信号?

      中新经纬1月30日电 (李自曼) 近期,中国银保信官网消息显示,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由首批7款产品增至12款产品。在新获批的五款新产品中,一款万能型年金保险引发业内关注。  万能险被列入个人养老金产品当中,释放了怎样的市场信号?资深精算师徐昱琛对中新经纬表示,目前将万能险列入个人养老金产品当中已是主流趋势。相对其他险种...

    时间:01-30
  • 春节专属理财产品上新 低风险产品成主流

      春节前夕,银行、理财公司借势上架春节专属理财产品,也有部分银行主推风险较低的理财产品、保本的存款产品,期限大多较短,以满足投资者年终奖或闲置资金的理财需求。  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在进行春节理财时,需结合自身风险偏好、投资需求、资金流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也需关注产品的起息日。  银行抢滩“春节档”理财  ...

    时间:01-1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