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绿色中国】“破烂镇”到“淘宝镇”的华丽蜕变

2023-02-10 22:48: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2月10日电(谢艺观)耿车镇,素有“宿迁西大门”之称,曾因“耿车模式”闻名全国,又因牺牲环境谋求发展而让耿车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

  近年来,耿车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去污减塑,守住绿水青山,一个“绿色”的耿车现身苏北大地。

资料图。 供图

  富了口袋,却毁了生态

  改革开放前,耿车人过着贫苦的小农生活。“穷则思变”,上世纪80年代,耿车探索形成乡办、村办、户办、联户办“四轮齐转”和民营、集体“双轨并进”发展乡镇企业的“耿车模式”。

  其中废旧物资回收加工正是支撑“耿车模式”的主要产业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耿车成为苏北较大废旧物品市场,九十年代末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再生资源加工基地。

  “耿车模式”富了一方群众,废塑行业创造出巨大经济效益。2016年,耿车镇1.1万户,就有3471户从事废旧塑料加工,整个耿车片区有6978户吃“垃圾饭”,加工废旧塑料近300万吨,产值达80亿元。

  富了口袋却毁了生态,耿车陷入了“垃圾围城”的困境。空气污染超标20倍,河流水质劣V类水……2012年,耿车被原环保部列为全国八大重点环境整治区域。

  “如果回到从前,我们更爱的是碧水蓝天。世界很大,我想回家。家已不是从前模样,看到的是垃圾,闻到的是刺鼻的气味,小河流不再清水潺潺,天空不再是碧蓝碧蓝,家乡不再是想象中的天然……何时再现碧水蓝天?何时能回到从前?”

  这是一位耿车籍海外游子在2015年邮寄给时任耿车镇党委书记徐光良的一封信,这封信随后被宿迁市各级领导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提及,它承载着耿车老百姓最朴实的声音。

  壮士断腕,守住绿水青山

  长期的粗放式发展,给耿车的生态环境、群众健康、镇村形象、区域发展等方面都造成了严重危害。2016年初,耿车人决心用环境治理守住绿水青山,用绿色发展换来金山银山。

  “垃圾围城”下,绿色转型的第一步就是彻底取缔废旧物资。按照“彻底禁、禁彻底”目标要求,耿车镇全面开展废旧物资回收加工综合整治工作

资料图。 供图

  在这次整治中,不少经营户持支持的态度,从事废旧塑料加工、每年有七八百万营业额的张伟就是其中一个。“那时虽然赚了些钱,但心里不踏实,觉得污染太严重,我们这一代把环境都糟蹋了,下一代怎么办?这片土地怎么办?”

  广泛宣传发动下,仅用66天时间,3471户违规加工经营户全面清理到位、59个交易货场全部关停,清运废旧物资53万吨,从此一个存续30年的废旧物资回收加工行业在耿车划上了句号。

  废旧物资取缔后,因毗邻的沙集家具产业兴旺,继而耿车群众自发地从事家具加工产业,到2018年,全镇家具生产企业已达161家。但由于电商家具产业生产工艺较为落后,家具生产带来的粉尘污染、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等又一次成为危害耿车环境的新问题。

  为保护生态环境,耿车镇于2018年开始全面落实家具企业环保整改措施,全镇161家家具企业(加工户),关停取缔“散乱污”家具企业87家,取得环评批复手续并同步落实环保“三同时”验收和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家具企业74家,实现企业合法清洁生产。

  华丽转身,走上“绿色”致富路

  俗话说,不破不立,破了以后该如何立?耿车经过探索,走出了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通过出台《废旧物资回收加工企业转型升级的支持政策》《循环经济产业园招商入驻优惠政策》等优惠政策,耿车镇引导加工经营户向家具制造、塑料精深加工、电子商务、花木园艺等特色产业转型。

资料图。 供图

  近年来,耿车镇也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特色农业产业园、现代物流产业园等4个园区的规划建设,为耿车镇城镇化加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耿车镇还加快各类创业载体平台建设,建立区乡村三级创业孵化基地,培育循环经济产业园、大众、湖稍3个示范园区,打造耿车镇德胜街、大众村徐淮路沿线2个示范街,建成6000平方米电商服务中心、8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完善产品加工、物流配送、配套服务等电商综合服务功能,为加快实现产业转型,推进二次创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多年转型发展下,耿车镇成功实现“破烂镇”到“淘宝镇”的华丽蜕变,2021年耿车境内电商交易额突破90亿元。

  这些年,耿车镇走上的不仅是一条“绿色”路,还是一条致富路。2021年,耿车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21亿元增长到27.63亿元,全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5万元,高于宿迁市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

  如今漫步在耿车的大街小巷,曾经的家家机器轰鸣,滚滚黑烟冲天而起,装满废旧塑料的大货车呼啸而去的场景已不复存在。清澈的河水,整洁的街道,鳞次栉比的房屋,一派水墨田园的景象。

  耿车通过华丽转身,让人们过上了“诗意”生活。(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全国工商联出版发行《中国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报告(2022)》

      中新网北京2月10日电 (记者 王捷先)记者10日从全国工商联获悉,该部门近日首次出版发行了《中国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以全国10623家民营企业填报的问卷调查数据为依据,结合公开信息梳理总结2021年度中国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污染减排、节能降碳、绿色转型升级等领域的实践成果和典型案...

    时间:02-10
  • 汽车行业如何着力夯实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专家解读

      中新网2月10日电(中新财经 葛成) 9日,汽车碳经济研讨会暨中汽碳(北京)数字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成立大会在京召开。会上多位专家认为,汽车产业的绿色变革对于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双碳”时代,我国汽车产业低碳转型任重道远。2月9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主办的汽车碳经济研讨会暨中汽碳(北京)数字技术...

    时间:02-10
  • 欧盟加紧制定出台方案抗衡美国“绿色补贴”

      欧洲联盟成员国代表定于9日和10日讨论应对美国《通胀削减法》影响的提案,包括放宽欧盟审批成员国政府对可再生能源或碳中和产业投资补贴项目规则,加快批准绿色项目等。  为劝说美方调整《通胀削减法》中可能有损欧洲产业竞争力的“绿色补贴”条款,德国和法国经济部长7日亲赴华盛顿,与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美国贸易代...

    时间:02-10
  • 【开好局 起好步】推动绿色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新春伊始,各地采取有力措施,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中国。新春伊始,云南、山西、西藏等地上马推进各类生态系统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云南今年将深入推进长江、澜沧江等六大水系保护治理,开展劣Ⅴ类水质断...

    时间:02-10
  • 我国贡献全球绿色净增长面积超4% 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天然林面积增加3.23亿亩 退耕还林还草2.13亿亩  我国贡献全球绿色净增长面积超4%  本报记者 刘欣  累计减少天然林采伐3.32亿立方米,天然林面积增加3.23亿亩,完成退耕还林还草任务2.13亿亩,完成配套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3.1亿亩,建设国家储备林9200多万亩……  “林草生态工程建设是生态...

    时间:02-10
  • 【绿色中国】“微笑天使”的“点赞”

      中新网2月9日电 (邵婉云)江豚嬉戏、飞鸟游弋、船只缓缓驶过……春日的江阴,一派和谐惬意。“微笑天使”江豚用它们的身姿为江阴的生态“点赞”,也印证了江阴多年来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良好生态效益。  以江为邻生活了一辈子的江阴人,对江豚有着不可名状的感情。老一辈的江阴人对江豚并不陌生,站在江边,时常能看到黑乎乎却无...

    时间:02-09
  • 云南绿色贷款跑出“加速度” 三年增加2134.81亿元

      中新网昆明2月9日电 (熊佳欣)9日,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0至2022年,云南省绿色贷款累计增量2134.8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19.64%。  云南省地处众多国际、国内河流的上游或源头,肩负“西部高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三大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设任务,生态区位极其重要。近年来,云南始终把绿色...

    时间:02-09
  • 【绿色中国】与垃圾“杠”上,他用行动带动一群人“护江”

      中新网2月9日电 滨江村,村如其名,紧挨着长江,是江苏江阴申港街道唯一一个拥有长江岸线的村庄。  曾经,靠江吃江;现在,靠江护江。“长江哨兵”宋华坤正带着越来越多的“红马甲”默默守护着一江清水,尽情感受“江阔凭鱼跃”的美好。图片来自“江阴发布”微信公众号。  与江上垃圾“杠”上,累计巡航几万公里  “我们是‘长江...

    时间:02-09
  • 【绿色中国】“头疼河”变形记

      中新网2月9日电 几年时间,头屯河就从“头疼河”变成了市民口中的“幸福河”。2021年10月,历时5年,总投资38.17亿元的头屯河生态治理工程完工,一幅富民新画卷迎面展开。昌吉州头屯河风光 供图  一条 “幸福河”  昌吉州生态环境局昌吉市分局办公室主任摆建明是土生土长的昌吉人,他参加过头屯河治...

    时间:02-09
  • 贵州绿色生态产品在京推介 共谋“黔货出海”商机

      中新网北京2月8日电 (罗海兵 杨茜)“贵山贵水迎贵客,贵茶贵酒敬贵人。”2月8日,在2023贵州绿色生态产品北京推介洽谈会上,贵州省地方政府代表和绿色生态产品企业代表轮番上阵,推介贵州优质的农特产品。  “好山好水出好茶”,贵州优越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种植条件,集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和寡日照于一体的地理、气候特点,孕育...

    时间:02-0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