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珠宝商、玩具厂、猪企、乳企扎堆跨界光伏,救命稻草还是飞蛾扑火

2023-02-05 12:29:38

来源:澎湃新闻

  被光伏市场高景气吸引的大举跨界者已屡见不鲜。猪企、乳企、玩具、服饰、车企、地产、环保、水泥甚至兽药公司……这份跨界长名单还在持续更新,最新一例是国内知名珠宝商。

  光伏行业不乏成功的新势力,但据澎湃新闻观察,自身财务状况不佳、主营业务不振,是近两年不少跨界企业的普遍特征——钱从哪里来?成为了动辄百亿投资最现实的考验。行业竞争趋于白热化,仓促入局和蹭题材炒作的跨界投资不仅无法增厚业绩,反而很可能成为拖累。

  中国最大的珠宝企业之一明牌珠宝2月3日晚间公告,当天与绍兴柯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投资合作框架协议》,拟在柯桥经开区管委会管理区域内投资建设日月光伏电池片“超级工厂”项目,该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建设10GW产能的TOPCon技术电池片,二期建设6GW产能的TOPCon技术电池片及4GW产能的HJT技术电池片。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00亿元,其中项目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

  该公司称,在充分分析光伏行业蓬勃发展现状、产业政策、未来市场空间及现有技术等因素的基础上,拟发展TOPCon电池和HJT电池项目,以“寻求新利润增长点, 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

  TOPCon和HJT均为目前光伏电池技术变革的热点。而就在宣布这项投资计划的前一天,明牌珠宝披露2022年度业绩预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95亿至-1.4亿元,同比下降169.36%-202.21%。公司解释称,由于瑞丰银行股价在2022年度下跌较大,拟计提对其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导致了业绩亏损。

  盈利涨跌不靠主业经营靠投资,令明牌珠宝业绩与瑞丰银行股价之间关系紧密。澎湃新闻注意到,2021年、2020年,明牌珠宝分别赚了1.37亿元、净亏2.57亿元。2021年更直接体现公司主业实际盈利能力的指标——扣非净利润也是负值,难掩主业造血能力不足。

  截至去年9月底,明牌珠宝账上货币资金约11亿元,当前市值近32亿元。尽管其斥资百亿的光伏工厂计划分两期推进,但在这样的财务状况下要进入重资产属性的光伏行业,恐难堪重负。

  这样的情景并不陌生。已高度内卷的光伏行业,不缺新进入者成功案例,但与光伏产业八竿子打不着、跨界只为“噱头”的企业也不在少数。

  去年7月底,兽药企业绿康生化宣布拟现金收购江西纬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由此进入光伏胶膜行业,收购溢价率约632%。该公告发布后,一度引发其股价连续5个交易日“一”字涨停。

  但通过资产收购“转行”是绿康生化主业承压的应对之举。公司称,近年来受疫情及人民币汇率大幅上升影响,海外市场销售及海运不畅 ,国内市场也因政策变动导致部分药物饲料添加剂类产品在国内无法销售。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公司业绩连续亏损。

  上述交易在监管部门下发关注函后被绿康生化紧急叫停。但时隔仅三个多月,绿康生化又将其重启。

  今年1月30日,绿康生化又宣布全资子公司拟在海宁市黄湾镇投资建设年产8亿平方米光伏胶膜项目,总投资60亿元,当天股价涨停。

  而根据2022年三季报,该公司货币资金仅3471.73万元,总资产12.67亿元,与60亿元投资资金差异巨大。深交所火速发出关注函,要求说明大额投资的可行性及是否存在迎合热点炒作股价的情形。

  看似曲折的情节、莫名的跨界,毫不妨碍绿康生化股价起飞。去年宣布跨界光伏之前其股价不足13元,目前已接近60元。

  主业为毛纺的江苏阳光去年接连披露光伏一体化产业链投资计划,迎来资金追捧的同时也引发监管层的关注。前脚2022年3月公告拟投资20亿元设立光伏新公司,后脚4月宣布拟投资200亿元在包头市投资建设光伏新能源全产业链项目,建设10万吨多晶硅、10GW单晶拉棒(包括切片)、10GW电池片及组件项目,同时建设10GW光伏电站项目。但彼时该公司账上仅有4.2亿元,投资额远高于账面资金和资产规模。

  “公司两次对外投资均涉及新行业新业务,且公司无开展相关业务的基础,相关投资事项面临多项风险。”上交所在问询函中要求资金吃紧、现金流承压的江苏阳光披露更多细节。

  到了去年12月,江苏阳光的包头200亿元投资计划突然告吹,重新选址宁夏石嘴山。其实,这并非江苏阳光的光伏梦首次遇挫,早在十几年前,该公司就曾杀入多晶硅领域,后因市场低迷,多晶硅子公司破产。

  被称为“水牛奶之王”的皇氏集团(002329.SZ)的跨界之举同样受到关注。目前皇氏的光伏业务正在制造端和EPC端推进。但打一开始,“PPT进军光伏、减持套现”的市场质疑就萦绕在该公司身上。自去年宣布跨界以来,该公司的股价已先行表现,当前股价较去年同期接近翻番。

  作为广西老牌乳企,皇氏不想只做乳品,涉足光伏产业前还曾跨界幼儿、互联网、影视、娱乐、信息服务等行业。

  “养猪大户”正邦科技宣布联合国家电投集团斥资400亿布局新能源也一度引发市场热议。但这起被误读为“跨界”、严格意义来说并称不上跨界的合作后续没有下文,现如今正邦科技也行至破产边缘。

  因玩具业务盈利能力下降,原从事益智玩具业务的上市公司沐邦高科通过收购跨界光伏,去年6月公告一则投资框架协议后不足三个月即终止合作,同时再签新的48亿元投资框架协议。公司也承认跨界面临“三无”局面:“目前未从事光伏电池业务,亦无TOPCon光伏电池生产技术储备, 尚无TOPCon电池人才团队”。

  主营环保设备的仕净科技1月9日公告,公司与安徽省宁国市经开区管委会签订了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项目投资合作协议书,拟总投资约112亿元建设年产24GW高效N型单晶TOPCon太阳能电池项目,其中一期18GW投资约75 亿元。

  此举引发深交所关注,要求仕净科技说明投资项目立项、论证、筹划、决策过程及相关资源储备,并解释在货币资金仅4亿元的情况下,自筹资金的融资安排及其可行性。

  仕净科技答复称,一期项目资金来源中有3.5亿元和40亿元来自于自有资金及自筹资金,25亿元及19.3亿元来自于政府代建和政府补贴。客户资源储备上,全球光伏前十大组件厂商绝大多数都是公司长期稳定的客户。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经初步测算,该公司2023年末处于初步投产期,资产负债率可能高达约74%。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此前介绍,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初至2022年11月,我国光伏规划扩产项目超过480个,其中部分项目为分期建设,未来将视市场变化的情况择机启动。王勃华认为,这些项目能不能最终落实,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对于跨界入局光伏制造端的企业来说,挑战主要来自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及部分环节存在产能过剩的风险。

  诚然,跨界潮中“沾光必火”“沾光必涨”一次又一次得到应验。不容忽视的是,全球光伏需求前景一片大好,但产业链之争暗流涌动,从竞争激烈、老玩家云集的光伏赛道脱颖而出并非易事。目前,光伏制造端全产业链产能过剩的苗头已有显现,在这样的竞争格局下,跨界企业的投资风险会骤然放大。

  究竟是“虚晃一枪”蹭热点还是各方面准备充分的真转型,投资者需擦亮眼睛。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光伏产业链春节后集体回暖 全年硅料价格或将前高后低

      证券时报记者 刘灿邦  春节假期后,光伏产业链价格迅速回暖,中国有色金属硅业协会硅业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本周国内单晶复投料成交均价为21.75万元/吨,环比节前价格涨幅为31.02%;单晶致密料成交均价为21.52万元/吨,环比节前价格涨幅为31.22%。这也印证了此前市场的传闻。  下游环节也基本呈现出反弹趋势,特别是硅片,市场预期...

    时间:02-03
  • A股节后“开门红”:成交超万亿 新能源车概念股掀涨停潮

      中新网1月30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谢艺观)30日,作为春节假期后首个交易日,A股三大股指集体高开,沪指冲上3300点,不过盘中有所收窄。  截至收盘,沪指涨0.14%报3269.32点;深成指涨0.98%报12097.76点;创业板指涨1.08%报2613.89点。A股收盘表现。  沪深两市近4000只个股上涨,94只个股涨停。投资者交易热情高涨下,两市全天成交额达106...

    时间:01-30
  • 全年营收不到10万!这家上市公司跨界新能源汽车损失惨重,提示终止上市风险

      年营收不足10万元的,不仅会是一家街边小店,也可能是一家上市公司。  癸卯兔年的首个交易日,*ST西源发布了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第一次风险提示公告。当日该公司披露的2022年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2年度实现营业收入8万元到10万元;净利润为-1.3亿元到-1.6亿元;扣非净利润为-1600万元到-2100万元。  2013年至今,*ST西源扣...

    时间:01-30
  • 跨界巨头停产 需求预期下滑 口罩企业如何寻找新盈利点?

      本报记者 许 洁 见习记者 张 安  近日,“N95口罩血氧仪价格大跳水”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截至目前,阅读量达到3.6亿次。《证券日报》记者查看多家电商平台数据发现,部分N95口罩单价已经降至1元左右。  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多地宣布已平稳度过第一波新冠感染高峰,预计口罩的市场需求将会出现大幅波动...

    时间:01-20
  • 上市公司扎堆跨界进入储能赛道

      随着新能源并网装机规模扩大,与之配套的储能需求大增。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超20家A股公司跨界进入储能赛道,跨界选手涵盖教育、互联网、家电、食品等行业,切入方式包括新设子公司、收购储能公司等。业内人士表示,在我国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大背景下,储能行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储能市场火热  火热的储能市...

    时间:01-18
  • 青海1622个脱贫村光伏产业收益年均达30万元

      中新网西宁1月15日电(祁增蓓)在15日举行的青海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青海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谢宝恩说,结合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和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青海省加大特色种养、乡村旅游等产业扶持力度,乡村旅游接待点发展到2325户,1622个脱贫村光伏产业收益年均达30万元,28.3万脱贫人口拿上了“阳光存...

    时间:01-15
  • 光伏电池技术加速向N型发展 老玩家青睐TOPCon新晋者押注HJT

      记者 李 勇  见习记者 刘 钊  新年伊始的4个交易日(截至2023年1月6日收盘),同花顺光伏概念指数累计上涨5.91%,表现抢眼。  在业界看来,光伏概念火热,不仅取决于我国光伏产业占据了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也得益于光伏产业技术正加速推陈出新,对资本极具吸引力,同时也令产业前景更显光明。  多种技术路线受追捧  在光...

    时间:01-09
  • 光伏产业链上游价格急跌深跌,需求超预期迎来久违涨停潮

      光伏产业链价格从高位急转直下,跌势难止。市场认为,随着上游价格降温,行业需求将进一步释放,光伏产业链利润也将迎来再分配。加之业内传闻多家组件企业开始上调排产,订单需求好于预期,光伏板块1月6日迎来久违的涨停潮。  本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在时隔四个月后恢复多晶硅采集价格发布。这一报价信息对于打破当前硅...

    时间:01-07
  • 价格博弈日趋激烈 降价或成2023年光伏产业链主旋律

      杨烨 康曦  光伏产业链价格在2022年底骤然降温。自2022年10月硅片价格先于上游硅料环节出现大跌,价格战全面开打,降价潮迅速向下游电池环节蔓延。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一线走访调研多家光伏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后了解到,由于供应端新增产能持续释放及季节性终端需求锐减,上下游的心理拉锯战变得愈加敏感,“买涨不买跌”的观望情...

    时间:01-06
  • 硅片价格战白热化,A股上市公司跨界“追光”仍前赴后继

      作者:魏中原  账面资金仅有1.67亿元,奥维通信(002231.SZ)凭借一纸45亿元投资建设光伏项目公告,录得股价涨停。  1月3日早盘,奥维通信开盘不久便封涨停板,报9.1元/股,录得两连板。1月2日晚间,奥维通信发布关于签署投资框架协议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公告,公司拟与熵熠(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熵熠”)在淮南市田家庵...

    时间:01-0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