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光伏电池技术加速向N型发展 老玩家青睐TOPCon新晋者押注HJT

2023-01-09 14:21:08

来源:证券日报

  记者 李 勇

  见习记者 刘 钊

  新年伊始的4个交易日(截至2023年1月6日收盘),同花顺光伏概念指数累计上涨5.91%,表现抢眼。

  在业界看来,光伏概念火热,不仅取决于我国光伏产业占据了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也得益于光伏产业技术正加速推陈出新,对资本极具吸引力,同时也令产业前景更显光明。

  多种技术路线受追捧

  在光伏产业链中,光伏电池环节的技术创新至关重要,目前也最为耀眼。究其根本,业界希望通过技术迭代不断追求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更高的发电效率和收益率,而正逢P型PERC电池技术的发展进入瓶颈期,以N型硅为基体的TOPCon、HJT等高效电池工艺则愈发受到市场青睐。

  然而正当TOPCon、HJT等N型电池产能不断扩张之时,业内一些公司又着手对更新的电池技术进行布局。其中钙钛矿电池理论优势突出,颇受关注。

  有光伏业内人士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钙钛矿电池转换效率在快速提高并已逼近晶硅电池,近几年多个百兆瓦级产线陆续投产,产业化尝试明显加快。不过,总体上钙钛矿目前仅处于产业化的初级阶段。”

  A股公司太阳能日前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回复投资者提问时就曾表示,公司目前主要生产PERC电池,不过,正在研究TOPCon、HJT、钙钛矿等电池技术,以“抓住电池行业技术升级换代发展机遇,择机布局新电池产能”;奥联电子不久前宣布对外投资设立合资公司,计划2023年实现50MW钙钛矿中试线投产,2024年实现600MW钙钛矿装备和120MW钙钛矿电池组件生产线投产,力争5年内形成8GW钙钛矿装备和2GW钙钛矿电池组件生产能力。

  “钙钛矿被认为是第三代太阳能电池,具有高转换效率、低成本等突出优势。”奥联电子表示,“为抓住钙钛矿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发展机遇,公司正加速建立、完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制备技术体系,积极推动钙钛矿电池技术发展。”

  “光伏电池领域技术迭代很快,‘度电成本’是最终的衡量指标。”前述光伏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新技术主要是通过工艺的提升来提高光电转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样的工艺路线,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进步,很可能一年之后设备投资成本就会大幅降低,而光电转化效率也会更高。”

  隆众资讯光伏行业分析师杨雯婷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光伏产业技术不断革新迭代的最主要驱动力就来自于提升光电转换效率。因为这一效率直接关系着电站发电量,而转化效率高的电站发电量就高,电站的投资收益率也就更高。”

  杨雯婷认为,短期来看,N型电池正在逐渐取代P型电池,成为下一阶段光伏电池领域的主流。但从长期来看,随着钙钛矿电池的技术不断突破,或将会成为光伏电池技术革新的新方向。

  正加速向N型电池转型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各公司披露信息注意到,近年规划的新增光伏电池产能普遍以N型电池技术为主,但不同厂家选择的技术路径也不尽相同。总体来看,TOPCon规划产能显著高于HJT规划产能。

  如协鑫集成于2022年12月10日披露非公开发行预案,拟募集资金中很大一部分将用于芜湖协鑫20GW(二期10GW)TOPCon高效电池片制造项目。奥维通信2023年1月2日披露的投资计划则显示,公司拟与熵熠(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组建合资公司,投资建设5GW高效HJT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项目。

  2023年1月6日,华金证券发布的研报提出,截至目前,TOPCon电池已落地产能67GW,规划待建产能409GW;HJT电池已落地产能10GW,规划待建产能180GW。

  “现有P型PERC电池、组件转换效率已经接近理论极限,因此在光伏下游装机需求强烈以及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下,发电效率更高的N型电池以及钙钛矿等所谓的第三代电池技术也一定会迎来更多期待。”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来看,光伏行业正加速向N型电池转型。”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PERC电池片市场占比约91%,HJT、TOPCon合计占比不足3%。但2025年,预计以HJT和TOPCon为代表的高效电池技术占比合计将接近40%,到2030年则有望超过75%。

  杨雯婷告诉记者,目前P型电池市场占有率仍然较高,业界普遍认为,2023年下半年,N型电池片的市占率将有显著提升。

  前述光伏业内人士也认为,在TOPCon、HJT电池大规模量产后,PERC电池市场会迅速减少。“TOPCon是PERC的升级,在原有PERC产线的基础上升级为TOPCon并不十分复杂。而由于生产设备的问题,HJT产业化目前看相对于TOPCon困难一些,但也是较为明确的发展方向之一。”前述业内人士认为,也正因为此,传统厂商由于拥有大量PERC产能,所以更倾向将产线升级为TOPCon;而一些新建工厂或新晋玩家,主要由于没有历史包袱,反而会更青睐于选择HJT。

  祁海珅也认为,TOPCon电池特别适合现有存量光伏企业。“从PERC电池升级为TOPCon是目前最具性价比的升级路径,毕竟TOPCon电池的转换效率和发电效率相比PERC有所提高,促使系统度电成本有所下降。”

  “目前TOPCon产线的建设和改造成本远低于HJT,所以在具体布局上,TOPCon的布局数量多于HJT。”杨雯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选择投建HJT项目的多为资本实力雄厚的厂商。中小厂商则由于要考虑投资成本,多数仍选择投改建TOPCon项目。待HJT技术更为成熟稳定,以及伴随生产成本明显下降,其或将吸引更多厂商投资。”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光伏产业链上游价格急跌深跌,需求超预期迎来久违涨停潮

      光伏产业链价格从高位急转直下,跌势难止。市场认为,随着上游价格降温,行业需求将进一步释放,光伏产业链利润也将迎来再分配。加之业内传闻多家组件企业开始上调排产,订单需求好于预期,光伏板块1月6日迎来久违的涨停潮。  本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在时隔四个月后恢复多晶硅采集价格发布。这一报价信息对于打破当前硅...

    时间:01-07
  • 价格博弈日趋激烈 降价或成2023年光伏产业链主旋律

      杨烨 康曦  光伏产业链价格在2022年底骤然降温。自2022年10月硅片价格先于上游硅料环节出现大跌,价格战全面开打,降价潮迅速向下游电池环节蔓延。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一线走访调研多家光伏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后了解到,由于供应端新增产能持续释放及季节性终端需求锐减,上下游的心理拉锯战变得愈加敏感,“买涨不买跌”的观望情...

    时间:01-06
  • 光伏业的2022:产业链价格巨震,新玩家跨界涌入,N型技术量产元年

      作者:陆如意  2022年,能源危机席卷之下,各国对于光伏这一最先实现平价化的新能源需求剧增,光伏产业延续高景气度,赛道热度难降。  2022年前十个月,我国光伏产业的新增装机量达到58.24GW,同比增长98.7%。同期,光伏产品的出口呈现量价齐升的态势,硅片、电池、组件出口总额达到440.3亿元,同比增长90.3%。尤其是欧洲市场对中国光伏...

    时间:12-31
  • 光伏产业链降价潮汹涌:硅片电池持续跳水,硅料成交仍陷僵局

      澎湃新闻记者 杨漾  急火猛攻已久的光伏产业链价格在2022年底骤然降温。硅片价格先于上游硅料环节出现断崖式大跌,价格战全面开打,降价潮迅速向下游电池蔓延。由于供应端瓶颈的新增产能持续释放及季节性终端需求锐减,此刻上下游的心理拉锯战变得愈加敏感,“买涨不买跌”的观望情绪浓重。硝烟之中,产业链价格仍未见底,短期内...

    时间:12-31
  • 1—10月中国光伏产业各环节产量再创新高

      中新社北京12月15日电 (记者 刘育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中国光伏产业运行良好,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各环节产量再创新高。  根据行业规范...

    时间:12-1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