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三大工具“在途” 货币政策将精准发力

2023-02-02 16:48:35

来源:中国证券报

  近日,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作用的政策信号强烈。专家表示,为加强金融机构对绿色发展等特定领域支持力度,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精准出击。总量货币政策工具必要时将进一步加力,支持经济稳增长。此外,货币政策创新空间大、工具足,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工具料成为未来一段时期货币政策创新重点。

  结构性工具精准出击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绿色发展等特定领域支持力度不减。

  人民银行日前印发通知称,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三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延续实施上述三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利于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特定领域和行业的信贷投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充分发挥精准滴灌、杠杆撬动的作用。”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表示,政策的延续不仅保证了资金支持的稳定性、普惠性、持续性,也体现出金融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有利于推动设备更新改造、绿色发展等方面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为加强金融机构对特定领域的支持力度,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持续发力。人民银行日前强调,下一阶段结构性货币政策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继续加大对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今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继续配合财政、产业政策稳增长,并扩大精准滴灌范围,呈现“增量、扩面、降价”等特征,在解决宽信用不足的同时着力调结构、降成本。

  总量政策有望加力

  “总量要够,就是货币政策的力度不能小于2022年,需要的话还要进一步加力。”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如是说。

  考虑到支持稳增长仍是货币政策首要考虑目标,业内人士预计,金融管理部门将加大对货币需求的引导,通过降准等政策工具推进宽信用进程。

  在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看来,稳健货币政策将加大偏松调节力度,适度进行降准,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为经济企稳回升提供持续且充足的资金支持,但坚持不会搞“大水漫灌”,以维持物价基本稳定。

  “当前我国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7.8%,与历史最低水平6%仍有一段距离,今年可能会再度下调0.5至1个百分点,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进一步缓解金融机构资金成本压力,增强其购债能力与扩大信贷投放能力。”连平说。

  政策利率可能会下调。温彬预计,今年降息仍有一定空间。“当前稳增长压力依然较大,需要政策继续发力。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政策利率可能在一季度下调一次,幅度在10个基点左右。”他说。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也存下行空间。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预计,人民银行将通过引导LPR报价下调的方式降低个人消费信贷成本和购房成本,以进一步促进消费回暖。

  政策创新料加强

  我国货币政策创新工具足、空间大。各类产业链层级的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工具,绿色金融等结构性金融创新,有望成为未来一段时期货币政策创新的重点。

  “精准滴灌”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鲜明特征。市场普遍认为,使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助于避免“大水漫灌”,更好地平衡多种政策目标。“在必要时,人民银行可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信贷资金更多流向‘三农’、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普惠养老等领域。”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说。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作为“宽信用”政策的重要抓手,成为货币政策发力的重点之一。

  人民银行此前推出两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有效满足了项目建设的多元化融资需求,有力支持了一大批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建设。

  不排除后续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可能再加码,相机另增额度的可能。“2022年部署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落地后,其支持的2700多个基建项目已全部开工,有效带动了国内投资需求回暖,预计2023年人民银行将视政策成效适时推出增量工具或补充存量工具额度。”明明说。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李克强考察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 进一步发挥金融支持宏观经济稳定作用 持续提升金融服

      新华社北京1月31日电 1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考察,主持召开座谈会。他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进一步发挥金融支持宏观经济稳定作用,持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中央外汇业务中心,李...

    时间:01-31
  • 中国央行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三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中新社北京1月29日电 (记者 夏宾)中国央行29日发布消息称,其近日印发通知,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三项货币政策工具,目的在于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具体来看,一是碳减排支持工具延续实施至2024年末,将部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的金融...

    时间:01-29
  • 央行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三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中新网1月29日电 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29日消息,近日,人民银行印发通知,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三项货币政策工具。  一是碳减排支持工具延续实施至2024年末,将部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的金融机构范围,进一步扩大政策惠及面,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二是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延续...

    时间:01-29
  • 中国人民银行秘书局副局长李果接受审查调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人民银行纪检监察组、北京市纪委监委消息:中国人民银行秘书局副局长李果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人民银行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北京市丰台区监委监察调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人民银行纪检监察组、北京市纪委监委)...

    时间:01-19
  • 中国人民银行秘书局副局长李果接受审查调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人民银行纪检监察组、北京市纪委监委消息:中国人民银行秘书局副局长李果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人民银行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北京市丰台区监委监察调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人民银行纪检监察组、北京市纪委监委)...

    时间:01-19
  • 中国人民银行秘书局副局长李果接受审查调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人民银行纪检监察组、北京市纪委监委消息:中国人民银行秘书局副局长李果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人民银行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北京市丰台区监委监察调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人民银行纪检监察组、北京市纪委监委)...

    时间:01-18
  • 春节前专享专属理财陆续上架 银行力推结构性存款、封闭式固收类产品

      本报记者 彭 妍  临近春节,一些专享专属理财产品陆续上架。《证券日报》记者近日走访了解到,近期银行力推的理财产品以结构性存款、封闭式固收类型为主。  多家银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这类产品的最大卖点就是“稳健低波动”,投资者目前对该类产品更为青睐。  固收类产品成主角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注意到,银行网点人员更...

    时间:01-18
  • 中国人民银行机关服务中心原党委书记、主任牟善刚被“双开”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人民银行纪检监察组、天津市纪委监委消息: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人民银行纪检监察组、天津市监委对中国人民银行机关服务中心原党委书记、主任牟善刚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经查,牟善刚丧失理想信念,目无党纪国法,对...

    时间:01-17
  •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中新网上海1月16日电 (记者 姜煜)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16日召开2023年货币信贷工作会议,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孙辉出席会议,上海170余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参会。  会上,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对2023年上海货币信贷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  2023年,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在保持贷款平稳增长的同时把握好贷款投放...

    时间:01-16
  • 【光明论坛】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

      【光明论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近日,国家层面密集出台《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等文件,这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增强发展主动性的重大举措。...

    时间:01-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