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春节前专享专属理财陆续上架 银行力推结构性存款、封闭式固收类产品

2023-01-18 09:47:01

来源:中国经济网

  本报记者 彭 妍

  临近春节,一些专享专属理财产品陆续上架。《证券日报》记者近日走访了解到,近期银行力推的理财产品以结构性存款、封闭式固收类型为主。

  多家银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这类产品的最大卖点就是“稳健低波动”,投资者目前对该类产品更为青睐。

  固收类产品成主角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注意到,银行网点人员更热衷推荐封闭式固收类理财产品。其中,部分银行推出的封闭式固收类理财产品采用了“摊余成本法”估值并成为其重要卖点。

  例如,江苏银行在新年理财产品中推介的“恒源封闭债权33期9月A”“恒源封闭债权31期18月A”两只封闭式固收类理财产品就采用了摊余成本法估值,其产品评级为中低风险,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为3.8%和4.5%。

  北京银行的理财经理向记者推荐的三款封闭式固收类理财产品也均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三款产品期限分别为15个月、2年期、3年期,业绩比较基准在3.6%至4.2%之间。从投资期限来看,上述银行推荐的理财产品偏中长期。投资标的一般是债券、现金类资产。

  不少银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是将资产的票面利率平摊到剩余期限,这种估值方式下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比较稳定。与普通理财产品相比,此类产品的特点是稳健、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好,从而更契合低风险偏好客户需求。

  此外,多家银行理财经理向记者推荐,可以配置一些短期限的结构性存款,这类产品时间短、资金灵活、方便用钱。

  以平安银行为例,该行工作人员向记者推荐了一款春节专属短期结构性存款,35天到期可设置自动返回,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2.76%或2.81%。

  某国有大行也推荐了几款从65天到4个月不等的结构性存款。1万元或5万元起存,每款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分为两个档,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3%或3.2%。该银行理财经理表示,收益以实际运作为准。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银行在春节期间热衷推销结构性存款、摊余成本法银行理财产品的原因在于,“目前投资者风险偏好下行,而结构性存款、摊余成本法银行理财产品符合市场需求。”

  银行理财规模有望回升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预计春节前后理财规模有望回升。从理财负债端看,资产配置将更注重久期匹配。预计今年银行理财以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追求绝对收益的配置思路短期内不会变。随着市场环境及投资者行为的变化,不排除银行理财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与边际变化,如净值波动加大,摊余成本法估值产品市场关注度可能随之提升。

  明明认为,2023年我国经济将全面迈向复苏,对于投资者,需要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做出投资决策,风险偏好稍高的投资者可以适当投资固收+产品,通过股票资产博取更高收益。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可以考虑投资摊余成本法理财产品,风险偏好极低同时流动性偏好较高的投资者可以考虑现金理财产品。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3年国内经济将确定性复苏,带动权益市场回暖。投资者可以在市场低位增配股票和混合型基金等权益型资产,分享A股回暖的收益。同时,在稳增长诉求下,银行存款利率仍有下降的可能性,偏好稳健型产品的投资者可以提前布局,提前锁定收益率。

  在银行业内人士看来,投资者应当认清自身风险偏好、投资需求、资金流动性要求等,同时基于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流动性以及机构的投研管理能力等多方面综合决策。(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多家理财公司推出摊余成本法产品 专家预计不会成为市场主流

      本报记者 余俊毅  1月16日,《证券日报》记者梳理银行官网信息了解到,目前已有华夏理财、工银理财、建信理财、交银理财等在内的多家理财子公司发行了15只以上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封闭式理财产品,产品期限大多在1年以上。  据了解,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估值方法主要有市值法和摊余成本法两种。市值法是指理财产品投资的底...

    时间:01-17
  • 每周60个新开户指标,个人养老金争夺战下的银行理财经理“喊苦”

      “今天,各位banker,你的个人养老金(开户)破零了吗?”9:05分,在上班的地铁上,小林在某短视频平台上发了个动态。她用这方式给自己打气,随即开启一天的工作。  今年刚刚毕业的小林入职了一家国有大行的广州某支行,目前在轮岗柜员。最近一个月,她的主要工作就是为本行的个人养老金账户“拉新”。公司为小林定下的KPI是在12月起,每...

    时间:12-28
  • 银行理财密集发行摊余成本法产品

      面对前期债券市场调整,银行理财积极应对。近期,多家银行和理财公司密集推出以摊余成本法估值的理财产品,以平滑市场波动。业内多次提及的混合估值法产品也悄然面世。  业内人士认为,估值方法的调整是理财行业对市场需求的积极响应。但长期来看,市值法仍将是估值方法的主流,理财行业需要加强投资者服务。  摊余成本法产品受...

    时间:12-28
  • 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出手!摊余成本法成新宠,会变主流吗?

      中新经纬12月22日电 (魏薇)继股份行和城商行的理财公司后,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也推出摊余成本法的理财产品。  22日,中新经纬在建信理财微信公众号发现,该机构推出摊余成本法估值封闭式产品“睿鑫-安心悠享”。摊余成本法估值的理财产品宣传主打“无惧市场波动”“回撤概率更低”等。业内人士认为,摊余成本法的封闭式产品加...

    时间:12-2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