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挺过三年,餐饮店老板期待客流回归

2023-01-23 14:04:56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黄琼

  去年腊月二十三,在福建开面馆的王芳提前回了江西老家。

  “疫情放开后,大家都陆续‘阳’了一圈,附近很多工地提早放假,索性我们也早点回家过年,休息好了,节后早些复工。”王芳说。

  王芳已经是两家牛肉面馆的老板,疫情之前,这两个门店可以给她的小家一年带去几十万元的收入。疫情三年,尤其是刚刚过去的2022年,王芳称,仅能维持门店的基本开销。她的两个门店都位于所在区的热闹街道,日常除了周边居民的光顾外,附近一些建筑工地也常常来订餐。

  和其他餐饮店类似,疫情突袭,主要依靠线下消费的面馆生意锐减,店里的员工也从疫情前的四到六个,到后来全部辞退,仅剩王芳夫妻两人。

  这三年,全国消费普遍低迷。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53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8%,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下降0.2%;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100元,实际增长12.6%;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210元,实际下降4.0%。

  其中,占消费比重大头的食品烟酒消费支出2022年增长仅4.2%,而疫情前的2019年增长8%。

  在疫情头两年,本土疫情暴发较少,王芳店内生意客流减少,但不至于停业。再加上附近一些工地来店内订餐,王芳两家店一年的收入减半,但也不至于关店。

  2022年全国各地疫情散发,王芳所在的街道也不可避免。去年4月份开始,王芳两家店整整关停45天。“面馆关门,我们也只能在房间里待着,不敢出门。”她说。

  按照餐饮门店的消费习惯,每关停一次再重新开张,都需要一定时间让客人回流。去年她的店反反复复地开关,以致上半年完全亏损。

  这几年,王芳也一直在尝试找其他法子增加店内订单。拍抖音、去海洋馆发传单、花钱在外卖平台上做推广等,这些新玩法也给王芳的面馆增加了一些人气。

  2022年10月,眼见着到年底,但来店内的客流仍少得可怜,王芳开始动摇,门店三年一签的租约还有半年到期,要是生意还无起色,是不是只能关店去找地方上班?

  直到去年年底,国内宣布疫情管控放开,店里也终于结束了每日体温登记、消毒、扫码的日常。对于王芳来说,疫情放开让她又看到了希望。

  “放开后还需要一段时间店里才能恢复,但至少现在街道上能看到人了,这几年太冷清了。”王芳表示,“只要有人流我们小商户就更能看到希望,今年春节后会早点回到店里,希望能够慢慢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疫情放开后的第一个春节,李林在小县城率先感受到了客流的恢复。他在江西省某县城开餐馆二十余年,店铺稳稳占据地方热门美食推荐榜单前三,尽管如此,在疫情期间,李林的店也多次暂停营业,生意最好的节假日期间客流仍不足往年的一半,全年营收下滑严重。

  “今年春节,生意真的回来了。”李林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今年来店里聚餐的话,都要提前半天或者一天预定位置,小包厢和大包厢十分抢手,很多人春节回老家了,家庭、朋友或者同学聚餐很多。

  王芳对记者表示,“今年春节拜完年后,要提前几天回福建,准备营业。希望兔年门店的客流量能够有所起色。”

  中国烹饪协会发布《2022快餐品类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餐饮门店规模同比增长15.6%。中式快餐是餐饮市场增长的“基石”赛道,除米饭类快餐外,其他类型的中式快餐增速均非常明显,表现最优的就是特色小吃、卤味小吃和面食类快餐的增长。同时,中式快餐整体线上连锁化率达到25.43%,超过了餐饮大盘的连锁化率。

  在快餐行业中,中式快餐占据重要地位,涵盖粉面类、粥类、米饭类等多个细分品类,具有出餐及时、方便快捷、性价比高等特点,近三年市场规模增速较快。

  新的一年,除了常规运营,王芳还打算继续在店里推出一些新品。“其实餐饮还有很多可以创新的地方,如果今年消费能够更好一些,我们还打算做一个海鲜大排档。”王芳说,短视频、外卖平台、美食平台等一些线上流量的维护也是今年的重点,希望门店失去的客流量能够尽快回来。

  (王芳、李林为化名)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31省份2022年GDP出炉:16地跑赢全国 ,福建江西增速最快

      中新经纬1月21日电 (万可义)随着河南于1月21日发布2022年经济运行情况,31省份2022年全年GDP数据已全部出炉。总量方面,粤苏鲁继续稳坐“前三把交椅”;增速方面,16省份跑赢“全国线”,福建、江西增速并列第一,均为4.7%。  粤苏鲁稳坐“前三把交椅”  从GDP总量上看,广东、江苏、山东经济前三强排名仍屹然不动,2022年GDP依次为...

    时间:01-21
  • 2022年末安徽省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速位列全国第一

      中新网合肥1月18日电 (储玮玮)记者18日从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获悉,2022年12月末,安徽省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7048.4亿元,同比增长15.3%,较上年同期提升2.43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国第1位;较年初增加8897.4亿元,同比多增2269.7亿元,增量列全国第7位。  据介绍,2022年12月末,安徽省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4492.7亿元,同比增长12.4%,较上年同...

    时间:01-18
  • 2022年柴达木盆地10项经济指标增速高于青海平均水平

      中新网西宁1月18日电 (李隽魏然)18日,记者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获悉,2022年海西州不断扩大招商引资、抓好项目建设、推动链条延伸,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前三季度,海西12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10项增速高于青海省平均水平,其中3项位列全省第一、3项位列全省第二。  海西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州域主体是...

    时间:01-18
  • 基建投资增速大幅反弹:今年仍将较高增长,主要投向这些领域

      为对冲经济下行、消费不足,中国基础设施投资加速,逆转连年下跌态势。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基础设施投资(下称“基建投资”)增长9.4%,这是自2018年基建投资告别两位数增长,且近年来增速持续下行态势下,首次止跌回升,且明显高于2021年(0.4%),成为去年中国经济数据中一大亮点,也推动去年四季度经济好于预期。 ...

    时间:01-18
  • 四季度GDP增速超市场预期,中国经济将整体性好转

      备受市场关注的2022年中国经济数据于1月17日正式对外发布。受国内防疫措施调整后感染人数增加、海外需求继续回落等影响,2022年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回落至2.9%,全年GDP增长3%,低于2022年初制定的“5.5%左右”的增长目标。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2%,较2021年回落12.7个...

    时间:01-18
  • 中国GDP增长3%:专家指金融稳定大盘

      中新社北京1月17日电 (记者 赵建华)中国国家统计局17日公布,2022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3.0%。数据公布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说,金融对稳定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的流动性、社会融资和贷款等数据都证明了这一点。  中国央行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的两次降准...

    时间:01-17
  • 宗良:从三方面科学看待2022年中国经济增速

      中新网1月17日电 题:宗良:从三方面科学看待2022年中国经济增速  中新财经记者 夏宾  2022年中国经济“成绩单”17日公布,全年GDP增速达3.0%,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二季度增长0.4%,三季度增长3.9%,四季度增长2.9%。当天,中新社举办的国是论坛202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会,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在会上表示,应从...

    时间:01-17
  • 青海去年外贸进出口增速排名全国第三

      中新网西宁1月17日电 (记者 张添福)西宁海关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青海省2022年外贸保稳提质情况。中新网记者获悉,2022年,青海省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35.5%,增速排名全国第三位。  西宁海关副关长肖宇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2年,青海省进出口总值人民币43亿元,同比增长35.5%(以下增长数据均为同比),增速排名全国第三位。其中,...

    时间:01-17
  • 白明:中国外贸增速今年二三季度有望回升

      中新网北京1月17日电 题:白明:中国外贸今年二三季度有望回升  中新财经记者 李晓喻  中国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外贸专家白明17日在中新社举办的“国是论坛:202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称,2022年中国外贸走出了“M”形轨迹,今年有望在二三季度增速迎来回升。  据官方数据,2022年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7.7%,规模首...

    时间:01-17
  • 我国GDP突破120万亿元 专家:金融支持稳住大盘

      中新网1月17日电 题:我国GDP突破120万亿元 专家:金融支持稳住大盘  中新财经记者赵建华  国家统计局17日公布,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达到12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0%。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说,金融对支持稳住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的流动性、社融和贷款等数据都证明了这一点。 ...

    时间:01-1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