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四季度GDP增速超市场预期,中国经济将整体性好转

2023-01-18 09:25:33

来源:第一财经

  备受市场关注的2022年中国经济数据于1月17日正式对外发布。受国内防疫措施调整后感染人数增加、海外需求继续回落等影响,2022年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回落至2.9%,全年GDP增长3%,低于2022年初制定的“5.5%左右”的增长目标。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2%,较2021年回落12.7个百分点,其中12月份降幅收窄、同比下降1.8%。投资方面,基建投资同比增长9.4%,增速连续8个月加快,比2021年大幅提升9.0个百分点;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降幅扩大0.2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同比上涨9.1%,比前值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

  国务院副总理刘鹤17日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表示,经过努力,2023年中国经济会实现整体性好转。经济增长速度达到正常水平是大概率的事件。预计今年中国的进口会明显增加,企业的投资会大幅度增加,居民消费会回归常态。

  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17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陷入滞胀风险上升,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但是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资源要素条件也可以支撑。随着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各项政策不断落实落细,生产生活秩序有望加快恢复,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将不断积聚增强。

  多位专家分析,复苏将成为2023年的主基调,全年GDP有望实现5%左右的增长,消费的显著修复和房地产的企稳回升将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在外需发生较大变化的背景下,宏观政策将在扩内需、促消费以及稳投资上有较大发力。

  四季度经济增速超预期

  2022年,地缘政治局势动荡不安,世界经济下行的风险加大,国内经济受到疫情散发多发、极端高温天气等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反复冲击,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持续演化,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从总量来看,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达到121万亿元,这是继2020年、2021年连续突破100万亿元、110万亿元之后,又跃上新的台阶。按年均汇率计算,120万亿元折合美元约18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从人均水平来看,202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了8569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

  从季度走势看,2022年中国经济恢复几经波折,一季度GDP增长4.8%;由于3月开始上海、吉林等地疫情超预期、叠加海外俄乌冲突等因素冲击,二季度增速降至0.4%,为2020年二季度以来最低;三季度GDP增速回升至3.9%;国内防疫措施调整后,短期内感染人数大增,四季度GDP增速再度回落至2.9%。

  2022年四季度经济增速超出了市场预期。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告诉第一财经,四季度GDP同比增速达到2.9%,较上季度回落1.0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当季疫情冲击再现,以及疫情防控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后,短期内实际感染数量大幅增加,对宏观经济供需两端都带来一定下行压力。不过,四季度稳增长政策集中发力,加之此前疫情应对经验有效积累,以及疫情冲击模式发生变化,当季经济下行幅度明显低于二季度,也普遍好于市场预期,显示宏观经济抵御外部冲击能力增强。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第一财经表示,2022年在全球通胀高企以及国内房地产行业下行的双重影响下,GDP取得3%的成绩实属不易。展望2023年,居民生活回归正常化,消费也会逐步修复,再加上新政策的推进,预计2023年全年GDP有望达到5%。

  华泰资产首席经济学家王军也认为,2023年在各项重大政策像是防疫、房地产、平台经济都出现重大调整的背景下,预计复苏将成为主基调,经济增长将向合理增长区间收敛,全年GDP有望实现5%左右增长。今年一季度或是全年低点,最快二季度开始强劲反弹。新的一年里,消费的显著修复和房地产的企稳回升将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消费市场有望逐步恢复

  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2%,较2021年回落12.7个百分点。防疫政策优化后,经济活动限制明显减少,2022年12月中国消费同比降幅收窄,好于市场预期。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542亿元,同比下降1.8%,降幅收窄4.1个百分点,但仍为2022年6月以来的次低。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告诉第一财经,基数效应是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较11月上行且超预期的重要因素之一。从结构角度看,12月商品零售额、餐饮收入额当月同比分别录得-0.10%、-14.10%,餐饮收入额仍是拖累项。

  康义分析,去年整个消费市场受到疫情冲击较大,特别是聚集性、接触性消费受限,对整个消费市场形成的冲击较大。另外,居民消费意愿也在下降,不敢消费、不便消费问题比较突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0.2%,消费市场受疫情短期扰动比较明显。

  “2023年,对中国的消费市场我们充满信心。”康义说,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和线下消费场景加快拓展,消费市场有望逐步恢复。有几个有利的条件。一是我国居民消费潜力巨大。二是线下消费和服务消费正在逐步恢复。三是新消费热点在不断涌现。四是就业稳、收入增有利于拉动消费。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对第一财经分析,消费的提振需要一个过程,不可对消费反转有过高期待。过去三年居民对不确定性和风险的认知发生了较大变化,消费意愿难以在短期内快速提高。另外,当前居民就业仍未出现实质性改善,当前收入以及对未来收入预期仍未出现明显提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9%,低于GDP增速。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16.7%,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依然处于较高水平;25~5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8%,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

  房地产拖累整体投资增速

  在稳增长政策发力的带动下,2022年基建投资增速超过制造业投资增速,成为投资最主要的推动力,带动全年投资增速略超预期。

  2022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总体平稳,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各地区各部门扎实推进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加大重点领域补短板、强弱项力度,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创新使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结构不断优化,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发挥了比较好的关键作用。

  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再提速,全年增速较前值加快0.5个百分点至9.4%,2021年以来首次超过同期制造业投资增速。尽管12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量较低,此前发行的专项债和7399亿元的政策性开发性银行金融工具,持续为基建投资提供资金支撑。

  基建投资仍有望成为2023年经济增长“主力军”。王青表示,2023年在目标财政赤字率将会上调、新增专项债额度有望达到4万亿元左右,以及上年新开工项目续建会带动银行贷款较大规模流入等因素支持下,基建投资还会保持较快增长,估计同比增速会达到6.0%左右。

  2022年房地产投资累计下降10%,低于前值0.2个百分点,仍是拖累总体投资的主要因素。不过在政策支持和2021年同期基数走低的提振下,12月当月房地产投资同比降幅收窄7.7个百分点至12.2%,为近三个月来最高。

  康义分析,2022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5.1%的增速不是太高,最主要是受房地产业拖累,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下拉固定资产投资2.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0.9%,民间投资的下拉因素主要在房地产领域。房地产投资里面,民营大概要占80%,所以它下降10%,对民间投资下拉的作用非常明显。民间投资中房地产占比较高,对整个民间投资下拉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

  康义表示,最近供给需求两方面都在进行政策调整,目的是让房地产回归本位,坚持“房住不炒”,减少其金融属性。另外,我们多渠道保障、多渠道供给、主体多元化,一个新的健康的房地产市场就会建立起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梁万年:中国防疫政策优化调整依据三方面因素

    今天(1月11日)下午,在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主办的临甲7号沙龙上,清华大学学者、中国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回答多家外媒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防疫政策优化调整不是对疫情放任不管,而是要更加科学、更加精准、更加有效、更加突出重点,来更好地平衡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来更好地保障人民群...

    时间:01-12
  • 梁万年:中国防疫政策优化调整依据三方面因素

    今天(1月11日)下午,在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主办的临甲7号沙龙上,清华大学学者、中国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回答多家外媒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防疫政策优化调整不是对疫情放任不管,而是要更加科学、更加精准、更加有效、更加突出重点,来更好地平衡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来更好地保障人民群...

    时间:01-12
  • 沪政协委员建议制定更具普适性的优惠政策优化个人养老金相关政策

      中新网上海1月11日电 (许婧 周孙榆)“作为中国养老制度体系内基本养老和企业年金(即第一、第二支柱)的有益补充,个人养老金已成为第三支柱养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后续还有2023年即将试点开展的商业养老保险,其重要性对于即将正式进入老龄社会的中国来说不言而喻。”正在参加2023年上海两会的上海市政协委员、民革上海市委...

    时间:01-11
  • 政策优化首日出入境机票订单同比增超6倍 春节后价格有望进一步回落

      记者 李乔宇  见习记者 冯雨瑶  2023年1月8日0时起,我国正式取消对入境人员的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据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1月8日起首都机场入境客运航班恢复至2号航站楼及3号航站楼E区运行。多家航空公司亦宣布,所有目的地为北京的国际航班将不再分流,会按照航班计划直接落地北京。  1月8日10时36分,国...

    时间:01-09
  • 专访:中国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利好俄中贸易持续增长——访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奥斯特洛夫斯基

      新华社莫斯科1月5日电 专访:中国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利好俄中贸易持续增长——访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奥斯特洛夫斯基  新华社记者赵冰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远东问题》杂志副主编安德烈·奥斯特洛夫斯基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

    时间:01-05
  • 为什么说等了三年,我们才等到政策优化调整的最佳时机?

      最近网上有人调侃:  “整个空气中都弥漫着奥密克戎的味道。”  的确,第一波感染高峰已经到来。  大部分人都可以坦然面对。包括我自己,阳了...

    时间:12-20
  • 楼市回稳迹象显现 政策优化仍有空间

      王舒嫄  国家统计局12月15日发布数据显示,11月,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一线城市同比涨幅回落、二三线城市同比降势趋缓。值得一提的是,当月,70大中城市中有16城...

    时间:12-16
  • 中国官方回应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就业总体稳定仍有较多有利条件

      中新社北京12月15日电 (记者 王恩博)11月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出现上升。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15日对此回应称,从下阶段情况看,就业形势逐步改善...

    时间:12-1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