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为什么说等了三年,我们才等到政策优化调整的最佳时机?

2022-12-20 21:28:41

来源:“燕梳楼”微信公众号

  最近网上有人调侃:

  “整个空气中都弥漫着奥密克戎的味道。”

  的确,第一波感染高峰已经到来。

  大部分人都可以坦然面对。包括我自己,阳了之后发条朋友圈,没有收到想象中的嘘寒问暖,而是排着队恭喜我,这如果放在半个月前是不可想象中的事情。

  这说明,大家都在调整心态。阳了烧了咳了,居家休养三五天就好了,天塌不下来。广州、保定、北京的第一批感染者已经交卷出去嗨了。

  当然,“晚阳不如早阳”的心态也要不得,参考国外的经验,尽量避免集中爆发,压平感染曲线,维持整个经济社会正常运转,同时保证医疗系统平稳应对。

  另外,阳过后虽然可能会给带来数月的免疫期,但也有逃逸情况出现,仍有一定比例的人群会出现复阳现象,这很好理解,因为你感染的可能不是同一毒株。

  应该说,新十条的出台,是国家精准把握最佳时机,对疫情防控政策作出及时、科学的优化调整。

  但由于个体认知的差异,面对突然增多的社会面感染,很多人并没有做好准备,然后把就由此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归咎于政策调整的太快太急上。

  不能否认,药品短缺等问题客观存在。但如果以此否定新十条的积极意义,甚至否定中国此前三年的抗疫努力,那就大错特错了。

  关于为什么选择现在调整政策,我此前做过专题解读,今天再补充一些数据。中国抗疫这三年,重症、危重症的比例从2020年的16.47%下降到去年的3.32%、今年的0.18%。

  很多人说为什么时间点不选在年初,或者放在夏天最热的时候?如果是年初,按3%的危重率来算,我们就会有至少100万人的死亡率。如果放到夏天,至少也要付出30万的代价。

  国家一直都在精准把握形势,从二十条到新十条,一直在不断优化调整。11月份以后,连续数周的死亡率测算都在万人以下,病毒的致病率和死亡率都下降到了新的低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才有了新十条的大幅优化调整。

  所以说,我们真的要感谢国家帮我们扛了三年,最大限度地守护了14亿人的生命健康。如果没有这个高度去看待问题,那么就很容易被一些节奏带偏,甚至陷入无论政府做什么都是错的这一认识误区,而这世上本来就没有完美的方案,挑错恰恰是最容易的事。

  这一点我们必须经有清醒的认识,并体谅国家的难处。当前发热患者增多,这是必须要经历的阵痛,当前要做的就是如何压平感染曲线,如何避免集中爆发,如何减少医疗挤兑,维持正常的社会运转,把冲击和代价控制到最小。

  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来看,这些天来的努力有目共睹的,10天时间召开了5场发布会,出台了8个通知(方案),什么细节都想到了。包括大家关心的如何尽快解决人民的用药问题!

  连日来,全国统一部署打击哄抬防疫药物专项行动正以雷霆之势展开,上海、四川、黑龙江等多地都对典型案件进行了通报。

  同时,各大医药生产企业开足马力,以最大产能保证市场供给。正处于第一波感染高峰的北京,3000万盒抗原试剂、40万盒连花清瘟也紧急投放到全市5000多家医院和零售药店。

  最抢眼是苏州,直接把核酸采样点化身发热诊疗站,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发热患者的接诊能力,采用“一医一护”的服务方式,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完成发热诊疗。

  而常州政府则面向一老一小免费发放抗疫药物套装,包括布洛芬缓释胶囊、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布洛芬悬液(美林)等。济南政府则是直接投放110万片布洛芬,缓解药品需求压力。

  还有一些地方的群众自发采取邻里互助共享的模式,来解决用药难问题。独居老人需要抗原,孩子深夜突然发热,总有邻居主动把家里的药拿出来分享,还有人设立了共享小药箱。

  别小看这些动作,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大家的用药焦虑。

  有药不用和无药可用,完全是两种心情。

  另外,各地的社区(村)医疗也在发挥前置作用,与之匹配的家庭医生体系照顾到了个性化的家庭指导需求,线上问诊也在发挥补充作用。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大趋势不会再逆转。

  前天结束的经济工作会议,其中有一段这样描述:

  “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着力保健康、防重症。”

  历经三年的防疫工作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目标已经清晰,任务已经明确,我们要做的就是凝聚共识,共克时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春暖花开日,静候胜利时!(来源:“燕梳楼”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今天北京西部北部或飘雪 夜间起北风劲吹寒意十足

      中国天气网讯 今天(12月21日),北京云量较多,西部、北部地区或出现降雪,最高气温0℃,公众外出谨防道路湿滑,注意交通安全。受冷空气影响,今夜至明夜北...

    时间:12-21
  • 布洛芬生产企业逐步释放产能

      全力保供守护健康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 涂端玉)12月20日,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访发现:药店布洛芬供应依然紧俏,部分顾客改选其他替代药物。...

    时间:12-21
  •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八周年

      本报北京12月20日电 (记者李晓晴)记者从水利部获悉:近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迎来全面通水8周年。截至目前,工程累计调水586亿立方米,惠及沿...

    时间:12-21
  • 《“十四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气象保障规划》印发

      本报北京12月20日电 (记者李红梅)近日,中国气象局与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沿黄河九省区联合印发《“十四...

    时间:12-21
  • 优化防疫方案后考研有哪些新变化

      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12月24日至26日举行。在疫情防控政策有所调整的情况下,今年教育部提出“如期考试”“应考尽考”“平安研考”...

    时间:12-21
  • 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药品原料产能充足

      本报讯(实习记者 胡子傲)昨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药监局副局长黄果在接受记者提问时表示,当前,虽然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

    时间:12-21
  • 接种疫苗是老年人获得特异性免疫的重要手段

      郭飞  随着“新十条”的出台,如何提高自身免疫力、有效降低新冠病毒带来的影响是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作为人体抵御疾病的一道重要屏障,免疫系...

    时间:12-21
  • 专药专用!儿童与成人布洛芬不宜混用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张爽)“如何用成人布洛芬自制美林”“成人使用美林攻略”等话题近日频繁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榜单。中国药科大学国家执业药师发展研究中心...

    时间:12-21
  • 办学条件不达标的学校将调减招生计划

      本报讯(记者于忠宁)为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全面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教育部近日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时间:12-21
  • 实现高质量就业,职业本科还有几道坎?

      阅读提示  随着学历“天花板”被打破,职业本科生的理论和技能水平进一步提升,从而获得了更加多元的就业选择。但作为求职市场上的“新新人类”...

    时间:12-2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