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新春走基层)国网哈供电:穿梭于地下17米电缆隧道的光明守护者

2023-01-15 18:33: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哈尔滨1月15日电 题:国网哈供电:穿梭于地下17米电缆隧道的光明守护者

  作者 王玥 郭梦暄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借助节省空间、美化环境、供电可靠性更高等优势,曾经飞跃纵横的架空导线渐渐“潜入地下”,一条条地下电缆逐渐成为哈尔滨中心城区电力供应“主动脉”。

  14日8时,在220千伏哈西变电站附近,国网哈尔滨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工作人员才英博、铁柯玮和尹梦涵早已做好了工作准备,他们拿着红外热成像仪、单兵通讯设备等工具开始了当天的电缆隧道巡检工作

  沿着60级台阶缓缓而下,到达地下17米深处,就来到了220千伏哈西电缆隧道的入口,踏入电缆隧道的一刹那,一种科幻大片的既视感扑面而来。隧道内通透深邃,三相电缆错落有致,220千伏高压的电流在里面静静地流淌,通过一根根电缆,穿过一条条道路,通向千家万户,为哈尔滨哈西地区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滋养。

  “今天是小年,还有一周就要过年了,大家打起精神,一定要确保巡检中关注到每一个角落,不漏掉每一个细节。特别是电缆接头,它是整个线路运行最薄弱的地方,一定要检查到位。”工作经验丰富的才英博边走边提醒大家。

  每次进入电缆隧道巡检,都需要工作人员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他们在观察时,脚下快速移动,脑子高速运转,只要发现些许异常,就要放慢行走速度。

  “220千伏西正甲线电缆外观检查无异常、中间接头温度、接地环流数值正常。”…...随着一条条巡检信息记录在册,他们逐渐向隧道深处走去。幽暗的隧道内不断回荡着他们报告的声音。

  整个巡检过程中,工作人员每到一个电缆接头处,都要检查其运行温度,同时还会对隧道上方悬挂的灭火装置,以及隧道墙壁的渗漏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灭火弹欠压、隧道内壁渗水等情况,工作人员便会立即上报电缆运检中心进行整改。

  “全靠了这些新技术、新设备,不仅劳动效率提高了,对设备的监控感知也更精细了,大大减轻了我们巡视压力。”尹梦涵指着电缆隧道上方来回穿梭的智能巡检机器人说道。

  220千伏哈西电缆隧道于2020年投入使用,全长2252米,缆隧道内配有智能巡检机器人,作为隧道内的“智慧眼”,机器人每日三次对隧道内七回220千伏电缆线路进行巡视检查,利用机器人携带的红外热成像仪及有害气体、烟雾等气体信息采集器,可以发现很多人工巡视中难以发现的问题,比传统的巡检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国网哈尔滨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工作人员向电缆监控平台汇报工作。 于庆泉 摄

  叮铃铃......隧道内配置的专用管廊电话响起,打破了隧道内的宁静。

  “这里是电缆运检中心监控大厅,平台显示隧道内A舱6区风机旋转异常,请巡检人员查看。”

  2020年6月,哈尔滨供电公司电缆隧道综合监控平台正式投入使用,成为电缆隧道智能监测的“智慧大脑”。

  作为黑龙江省内最先进也是目前唯一的隧道综合监控平台,该平台可以对隧道内气体含量、集水井水位、电缆局部放电量、电缆接地环流等信息和数据进行在线监测,实现隧道内异常的“实施预警”。“智慧眼”对隧道内进行巡检后,通过后台每小时上传一次数据到“智慧大脑”,经“大脑”快速分析后对隧道内异常情况第一时间发出告警信息,提示工作人员开展故障处理。

  “故障处理完毕,请平台再次核对。”“平台收到,目前系统显示运行一切正常。”5分钟后,尹梦涵再次通过管廊专用电话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智能机器人在电缆通道来回穿梭,各类大数据24小时在监控大屏上同步显示……在哈西220千伏电缆隧道内,地下电缆的“智慧未来”正在照进现实。

  10时,工作人员在隧道内连续工作近2小时后,完成了当日巡检工作,从出口出来。此时,街道上车水马龙,城市中升腾着渐浓的年味儿,而这群光明守护者们坐上工程车奔赴下一处巡检地点......(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大脑神经化学信号与电信号转导模拟

    原标题:我科学家首次实现大脑神经化学信号与电信号转导模拟类脑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但大部分研究设备只能“捕捉”到大脑发出的电信号,却无法获得化学信号。来自中科院化学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湘潭大学及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聚电解质限域的流体忆阻器,并利用单个器件首次实现了神经化学信号与电信...

    时间:01-14
  • 浙江探索数字法检:“大脑”赋能公正司法

      中新网杭州1月13日电(记者 项菁)数字化改革如何推动公正司法?在数字化改革先行省浙江,“大脑”正在嵌入法检工作多领域。  浙江省两院工作报告13日提请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两份报告均对“数字司法”进行总结,强调以数字化改革护航新时代法院、检察院现代化建设。  浙江省...

    时间:01-13
  • 中国科学家这项最新研究成果 有望解码人类大脑“化学语言”

      中新网北京1月13日电 (记者 孙自法)大脑控制着人类的思维、感受和情感,人类漫长发展过程中对人脑的探索以及对其运行机制和功能的模仿从未停止。其中,大脑的神经功能与化学信号和电信号关系密切,相关研究备受关注。  由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科院化学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湘潭大学及北京师范...

    时间:01-13
  • 贵阳南明公安: “智慧大脑”+“黑科技” 守护一方平安

      中新网贵阳1月7日电(刘美伶 瞿宏伦)手指一动,鼠标一点,辖区内的动态警力立马显示在贵阳市南明区公安分局块数据指挥中心大屏上。与以前背地图和大量电话号码相比,现在的实时调度更便捷高效,同时,民警出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警情处置也更加规范。  1月6日,在第三个“中国人民警察节”来临之际,南明区公...

    时间:01-07
  • (新春走基层)探访向塘西车站调度指挥中心:“大脑中枢”保铁路货运车流畅通

    图为向塘西车站调度指挥中心值班员正在进行调度作业。 李韵涵 摄  中新网南昌1月6日电 题:探访向塘西车站调度指挥中心:“大脑中枢”保铁路车流畅通  记者 李韵涵  “电力客车K134次,七场14道出站信号好,去三江镇方向。”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向塘西车站调度车间车站值班员周晟昱正在与电台另一端的客车司机联控。...

    时间:01-06
  • 大熊猫“团团”病理解剖报告:原发性脑瘤致大脑严重萎缩

      中新社台北12月19日电 台北市立动物园19日确认,大熊猫“团团”罹患“肥胖细胞型星形胶质细胞瘤”,这种原发性脑瘤导致“团团”大脑严重萎缩,也...

    时间:12-19
  • 让“打仗的大脑”指挥“打赢的拳头”

      让“打仗的大脑”指挥“打赢的拳头”  ——陆军某火力团官兵学用新装备新闻调查  变了!  前段时间,记者来到陆军某火力团一营采访,看到了不...

    时间:12-19
  • “看得见、听得到、能思考” “智慧大脑”让电梯更安全

      科技日报讯 (记者马爱平)让电梯拥有智慧大脑,能“看得见”危险、“听得到”呼救、“能思考”出办法,那些电影剧情已然徐徐照进现实生活。日前,中铁建设电梯公司推出的“云...

    时间:12-1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