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央行:2022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32.01万亿元 比上年多6689亿元

2023-01-11 10:27: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月11日电 央行网站10日发布数据显示,初步统计,2022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2.01万亿元,比上年多6689亿元。

  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20.91万亿元,同比多增9746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5254亿元,同比多减6969亿元;委托贷款增加3579亿元,同比多增5275亿元;信托贷款减少6003亿元,同比少减1.41万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3411亿元,同比少减1505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2.05万亿元,同比少1.24万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7.12万亿元,同比多1074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18万亿元,同比少376亿元。1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3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05万亿元。

  从结构看,全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65.3%,同比高1.7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占比-1.6%,同比低2.1个百分点;委托贷款占比1.1%,同比高1.6个百分点;信托贷款占比-1.9%,同比高4.5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占比-1.1%,同比高0.5个百分点;企业债券占比6.4%,同比低4.1个百分点;政府债券占比22.3%,同比低0.1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比3.7%,同比低0.2个百分点。(中新财经)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云南省十四届人大:党政领导干部代表占比减少超7个百分点

      中新网昆明1月10日电 (熊佳欣)10日,记者从2023年云南省两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共有632名代表当选。其中,党政领导干部代表336名,与云南省十三届人大相比减少47名,占比减少超7个百分点。  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将于1月11日上午在昆明开幕,1月15日上午闭幕,...

    时间:01-10
  • 我国乳业规模化养殖占比达70% 综合生产力世界第三

      乳业“智造” 综合生产力世界第三【我国乳业规模化养殖占比达70%,智能制造水平不断提升】  优质生鲜乳是“一杯好奶”的源头。近十年来,我国乳业发展取得重大进步,综合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三位。  业内认为这种向稳向好发展态势,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乳业全行业的努力。一是监管法律法规日益完善;二是我国奶牛养殖业规模化、集...

    时间:01-10
  • 北京:到2027年保持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占比不低于27.5%

      中新社北京1月6日电 (记者 杜燕)北京严格管控生态空间,牢牢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确保生态涵养区生态空间只增不减。到2027年,保持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占市域面积比例不低于27.5%,生态控制区面积力争达到市域面积的75%。  6日,北京发布《关于新时代高质量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实施方案》(以...

    时间:01-06
  • 新茶饮研究报告:新茶饮线上订单占比显著提升

      中新网北京1月5日电 (记者 杜燕)《2022新茶饮研究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指出,新茶饮在良好的数字化建设的基础上,2022年线上订单的占比显著提升,一方面是受疫情影响,很多店禁止堂食但可以开外卖,另一方面年轻消费群体已养成线上消费、线上社交的习惯,通过手机APP下单已经成为常态。  今天,记者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获悉,《2022新...

    时间:01-05
  • 北京今年小客车指标配额10万个 新能源家庭指标占比增至80%

      中新网北京1月5日电 (记者 杜燕)今天,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办公室发布《关于2023年小客车指标配额和配置比例的通告》。根据通告,2023年小客车指标配额为10万个,其中普通指标额度3万个,新能源指标额度7万个。与去年不一样的,新能源指标中,家庭指标的占比从去年的70%增加到80%。  根据通告,2023年小客车指标配置比例如下: ...

    时间:01-05
  • 春节长线游订单占比七成,三亚春节20万一晚酒店已售罄

      作者:乐琰  元旦小长假刚刚过去,春节的旅游产品已经开始火热上线。  1月5日,携程发布《2023年春节旅游市场预测报告》(下称“报告”)显示:截至1月5日,春节期间旅游产品的预订量同比上涨45%,人均旅游花费同比提升53%。  相较元旦假期的回暖现象,春节旅游“量价齐飞”的升温势头更加汹涌。报告显示,从1月1日至5日,春节产品的...

    时间:01-05
  • 经济大省挑大梁|塑造新优势 奋力开新局——江苏锤炼实体经济“看家本领”

      新华社南京1月4日电题:塑造新优势 奋力开新局——江苏锤炼实体经济“看家本领”  新华社记者陈刚、杨绍功、朱程  包机出海,企业稳订单、政府忙招商;强筋健骨,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科创赋能,持续塑造发展新优势……岁末年初,制造业大省江苏热火朝天的发展景象,正驱散空气中的寒意。  承压复苏,迎难...

    时间:01-05
  • 中基协:私募基金支持实体经济效果显著

      中新网1月3日电 题:中基协:私募基金支持实体经济效果显著  中新财经记者 陈康亮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中基协)3日发布2022年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综述称,私募基金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支持实体经济效果显著。  中基协表示,私募基金稳健发展,为增加直接融资、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发挥的作用日益...

    时间:01-03
  • 殷剑锋:构筑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 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

      中新网1月3日电 题:殷剑锋:构筑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有助于降低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  中新财经记者 夏宾  “中国的金融体系是以银行为主导的体系,银行是金融体系的压舱石,银行稳则金融稳,金融就能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峰近日对中新财经表示,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多年时间里,中国的银行业曾经历经...

    时间:01-03
  • 两次降准后,2023货币政策如何“开箱”呵护实体经济?

      2022年以来,央行多次打开货币政策工具箱,“呵护”实体经济:总量上,两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累计三次下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结构上,先后推出科技创新再贷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加强对“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绿色发展的支持。  近...

    时间:01-0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