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相信我们随着一段飞机般的滑跑,终会起飞!

2023-01-03 22:07:06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新一年我们将如何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2023新年伊始,总台央视记者专访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是飞行动力学专业出身,他曾参与C919从立项到首飞的全过程,并担任过项目总指挥。C919目前正在进行着总计100小时的验证飞行,而金壮龙正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新的工作岗位上,全力以赴投身中国工业经济发展

  2022年工业领域“成绩单”

  回顾刚刚过去的2022年,金壮龙坦言,多种超预期因素冲击影响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全力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各地区、各部门一道,及时出台振作工业经济系列举措,推动工业经济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回稳。

  金壮龙用一系列统计数据总结了去年工业领域取得的成绩:

  2022年1月至11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和6.2%。

  制造业占GDP比重基本稳定,发挥了工业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作用。

  与此同时,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新能源汽车、大型客机、光伏等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

  2023年我国工业经济发展前景

  金壮龙说,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2023年我国工业经济运行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外部环境带来的影响在加深,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尽管如此,金壮龙对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仍然充满信心,他的信心源自我国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在一些重要领域形成的规模和技术优势。

  先来看国家经济命脉——制造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在于振兴制造业。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已占全球比重约30%,连续13年位居世界首位。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数字经济则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引擎,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优势。我国数字经济经过几年的蓬勃发展,总体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的作用也日趋凸显。

  金壮龙告诉记者,我国已经拥有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建成开通5G基站228万个,5G应用案例累计超过5万个,千兆光网具备了覆盖5亿户家庭的能力,实现“市市通千兆”“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

  坚实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为数字产业加快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22年1月至11月,我国软件业务收入达到9.46万亿元,同比增长10.4%;移动支付年交易规模达到527万亿元,智能手机、光通信设备、光纤光缆等领域我国企业的全球份额达到50%。产业数字化全面提速,工业互联网广泛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248家,重点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超过8000万台(套),工业APP数量近30万个,制造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6%,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7.2%。

  2023年的工作重点

  ▶ 发展实体经济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谈到2023年的工作重点,金壮龙首先提到发展实体经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定信心决心,聚焦自立自强,统筹发展和安全,锻长板、补短板、强基础,加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

  金壮龙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期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17条政策举措,今年将加大稳增长政策供给和落实力度。

  为稳住工业增长基本盘,2023年将聚焦重点行业和地区。针对机械、石化、轻工、汽车、电子等规模大、占比高、带动性强的支柱行业,分业施策、分类研究制定稳增长工作措施;针对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增长快、潜力大的新兴产业,加大培育支持力度,打造更多新的增长点。支持制造业企业瞄准高端、智能、绿色发展加大投入。实施新能源汽车领跑强基工程,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大力培育信息消费示范城市。

  同时,要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深入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加快突破一批产业链短板瓶颈;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打造一批中国制造名片。加快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打造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加快培育壮大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物联网、车联网、绿色低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在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

  ▶ 为中小企业排忧解难

  作为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单位,为中小企业排忧解难也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重点工作

  金壮龙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强调“中小企业联系千家万户,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为我们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一系列纾困解难的政策措施,助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在减税费方面,小微企业累计新增减税、降费,以及退税、缓税、缓费超过1.35万亿元。在增融资方面,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带动社会资本累计投资350亿元。截至2022年11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2万亿元,同比增长23.7%。同时开展的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推动台账内无分歧欠款应清尽清。

  在各项惠企政策支持下,广大中小企业自强不息、迎难而上,2022年1月至11月,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

  金壮龙强调,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意义重大。

  在新的一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出台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的若干措施,进一步强化政策惠企、环境活企、服务助企、创新强企、人才兴企,全力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3年底,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8万家、‘小巨人’企业超过1万家。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体系,开展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赋智中小企业、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专项行动,引导优质中小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支持中小企业集聚发展,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

  2023年工信部工作的关键词:释放

  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描述2023年工信部的工作,金壮龙的选择是释放。

  金壮龙表示,展望2023年的工业经济发展趋势,优化疫情防控政策,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将进一步提升市场信心,有效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释放居民消费的潜力,释放产业升级的动力,将进一步推动工业经济积极恢复、稳步回升。

  金壮龙说:“我们要脚踏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相信我们随着一段飞机般的滑跑,终会起飞!”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殷剑锋:构筑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 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

      中新网1月3日电 题:殷剑锋:构筑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有助于降低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  中新财经记者 夏宾  “中国的金融体系是以银行为主导的体系,银行是金融体系的压舱石,银行稳则金融稳,金融就能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峰近日对中新财经表示,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多年时间里,中国的银行业曾经历经...

    时间:01-03
  • 两次降准后,2023货币政策如何“开箱”呵护实体经济?

      2022年以来,央行多次打开货币政策工具箱,“呵护”实体经济:总量上,两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累计三次下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结构上,先后推出科技创新再贷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加强对“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绿色发展的支持。  近...

    时间:01-03
  • 成都: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中新网成都1月3日电 (记者 岳依桐)1月3日,成都召开“解读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获悉,成都将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产业建圈强链变革产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  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党...

    时间:01-03
  • 金壮龙:全力以赴增产扩能,做好重点医疗物资生产供应

      中新网1月3日电 据“工信微报”公众号消息,1月1日上午,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云明,代表部党组慰问重点医疗物资保供专班元旦假期值班工作人员。  金壮龙表示,做好重点医疗物资生产保供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我们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前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生产保...

    时间:01-03
  • 全力以赴稳工业扎实锻造新优势 访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调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并作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等一系列部署。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如何推进工业稳增长?怎样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

    时间:01-03
  • 可转债存量规模逾8000亿元 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增强

      记者 邢 萌  2022年以来,可转债市场持续扩容,存量规模站稳8000亿元,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场所。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2月29日,沪深两市可转债存量规模达8291.90亿元,相较于年初增加1854.99亿元。  “总体来看,今年以来,转债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显著增强。”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副总经理曹源源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

    时间:12-30
  • 数字力量赋能消费市场 电商平台“深融”实体经济

      文/杭莹  刚过去不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预计促消费将是2023年扩大内需的重点。在业内人士看来,近年来,实体经济与电商平台的深度融合,为促进消费增长、推动产业升级带来更多创新思路。  比如,电商平台携手品牌开展丰富多元的消费节活动,一手托举商家,助力品牌快速孵...

    时间:12-29
  • 锚定服务实体经济 资本市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证券时报记者 程丹  2022年,资本市场锚定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根本任务,以注册制改革为牵引,持续推进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科创板做市、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新一轮上市公司质量提升行动、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专项支持计划、持续推进对外开放……一系列举措健全了资本市场功能,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  南开大学金融发...

    时间:12-29
  • 第十一届中国上市公司高峰论坛主论坛成功举行 多位重磅嘉宾围绕“赋能实体经济 激发创新活力”主题分享真知

      每经记者 李可愚 每经编辑 陈旭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高端财经论坛之一如约而至。  12月28日,由成都传媒集团旗下主流财经媒体——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上市公司高峰论坛”系列活动正式启幕。  当日,以“赋能实体经济 激发创新活力”为主题的高峰论坛主论坛成功举行。主论坛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

    时间:12-29
  • 天津发布10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最新成果

      中新网天津12月27日电 (庞喻文)记者27日从天津市金融局获悉,“创新成本规制模式支持天津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等10项创新案例入选天津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创新案例,反映了天津金融在推进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打造稳定畅通的产业链供应链和增进民生福祉等重点领域的最新成果。  据悉,在推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方面,交通银行...

    时间:12-2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