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以教育强国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基赋能

2023-11-14 08:35: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纵观人类历史,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教育强国,教育始终是强国兴起的关键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赋予教育强国建设新的战略地位、历史使命和发展格局。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前所未有的历史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担当起以教育强国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基赋能的时代重任。

处理好量与质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要求我们必须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对教育强国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各级各类教育阶段的受教育人口数量巨大是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的现实状况,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有了更高期盼,我国教育已由规模扩张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因此,立足建设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要正确处理量与质的关系。一方面,把教育数字化作为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进一步推进数字教育,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供有效支撑。另一方面,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以基础教育为基点,以高等教育为龙头,以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为目标,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不断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全面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做大“蛋糕”的同时,进一步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教育问题是人民群众十分关心的问题,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以教育强国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基赋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把促进教育公平融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各方面各环节。一方面,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通过激发教育发展活力来提高教育强国建设效率,力争早日实现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系统性跃升。另一方面,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处理好立德与树人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既要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也要实现精神财富极大丰富,推进思想文化上自信自强。我们建设的教育强国,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这意味着我们培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能为厚植现代化物质基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出贡献的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处理好立德与树人的关系,实现二者辩证统一。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掌握过硬能力本领,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

处理好当下与长远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教育强国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都是关系民族发展的根本大计。以教育强国建设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强基赋能,就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着眼未来,找准当前与长远结合的发力点,做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要将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坚持可持续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融入教育全过程,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深刻认识当下与长远的关系,加强发展观、现代化观教育,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让广大学生明白我们既要着眼长远、谋划长远,又要打牢基础、干在当下,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处理好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全体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创新创造发展壮大自己,通过激发内生动力与和平利用外部资源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国家发展,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教育强国建设为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强基赋能,要加强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互鉴,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要根据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既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又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经验、发出中国声音,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作者为中央财经大学党委书记)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14日 09 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爱心托举美好未来(追梦路上)

      何其委带着孩子们一起做运动。   范建华摄(人民视觉)  蓝天白云,阳光和煦,江苏省如皋市如师附小新城幼儿园的操场上,欢声笑语不断。幼教老师何其委正在和孩子们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大家追逐奔跑,笑容绽放在每个人脸上。  作为一名幼教老师,何其委很受孩子们欢迎。集体活动时,孩子们喜欢围坐在他身边;做游戏时,孩...

    时间:11-14
  • 2023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举行

    本报杭州11月13日电(记者刘军国)以“汇聚天下英才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的2023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11日至12日在浙江温州举行。峰会聚焦“青年创新聚力可持续发展未来”年度议题,设置峰会主论坛、海外专场、日常分论坛等41场活动。由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执委会发起的“可持续发展青年科学家奖”11日首次揭晓,全球3位科...

    时间:11-14
  • 践行大学文化使命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原标题:践行大学文化使命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沿着党的二十大指引的方向·教育笔谈】近期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切实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勇担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文化传承创新是现代大学的关键职能,也是引领和支撑...

    时间:11-14
  • “语言学传承与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本报北京11月13日电(记者陈圆圆)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办的“语言学传承与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英国、法国、德国、挪威、韩国等国家3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近百名专家学者以及出版机构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本次研讨会以“语言学传承与创新”为主题,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专家学者...

    时间:11-14
  • 创新宣讲形式 传承红色基因

    “在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展厅里,有这样一些老物件,煤油灯、理发推、医疗箱等,这都是乌兰牧骑除演出之外的另一些‘角色’;除了演出,他们还是农牧民的宣传工作队、文艺辅导队与生活服务队……”近日,一场理论宣讲大赛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举行,宣讲员黄小云正声情并茂地讲述着新时代基层文艺工作者的故事。 黄小...

    时间:11-14
  • 让高等教育区域师资配置更平衡更充分

    原标题:让高等教育区域师资配置更平衡更充分10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加大对东北高校办学支持力度,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东北全面振兴。高等教育为区域发展增强内生力量。无论是东北振兴、中部崛起还是西部大开发,师资力量的增强对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尤为重要。教育部...

    时间:11-14
  • 中小学教师非教学任务如何减少?

    原标题:中小学教师非教学任务如何减少?编者按:减少非教育教学类工作任务,是中小学教师群体一直以来的心声与诉求。对此,党和国家高度关注并持续发力。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为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提供了重要遵循。2022年,国务院教育督...

    时间:11-14
  • 加快打造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

    原标题:加快打造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可以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着力形成...

    时间:11-14
  • 香港教育新机遇 交流合作促共赢

    原标题:香港教育新机遇 交流合作促共赢  学生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图书馆里学习交流。资料图片   【大湾观察】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并强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当前,香港发挥自身优势、把握时代机遇,积极推动国民教育,增强与内地教...

    时间:11-1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